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高层建筑滑模施工技术论文

对高层建筑滑模施工技术论文

对高层建筑滑模施工技术的探究
摘要:在高层建筑中,滑模施工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在对这一技术的原理、优势以及滑模装置构造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对其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我们的工作起到一定指导及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滑模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不断加剧,各种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滑模施工技术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这一技术涉及范围比较大,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会对施工人员提出很多要求。

基于此,本文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2、滑模施工概述
2.1滑模施工的原理
所谓滑模施工,主要是以建筑物结构平面布置为依据,然后利用滑升模板、提升架、操作平台、提升设备以及支承杆等组合为滑模装置,在这种滑模装置安装完毕之后,通过使用体横系统对整套滑模装置进行提升,进而进行模板中混凝土的分层浇灌及钢筋混凝土的连续绑扎。

在滑升的时候,工作人员将于操作平台中进行操作,混凝土浇注以及钢筋绑扎将于模板上口30cm 位置进行,在模板下口的混凝土强度达到0.3~0.5mpa且模内浇注满混凝土之后,使其向上进行一定距离的滑升,一般取为25cm到30cm,这就完成了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注的同步进行。

2.2滑模施工的优势
在当前的筒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尤其是高层建筑施工,滑模施工已经有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具体来看,这是因为大多数施工场地实际情况都会对堆放条件造成限制,而滑模施工的过程中,其可以伴随柱子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高层施工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另外,在滑模施工的过程中,不但施工速度比较快,而且模板的损耗率也比较低。

和一些较为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较起来,滑模施工具有非常高的机械化程度,占用的现场场地比较少,不仅可以很好的节约工料及支模,还能够非常方面的对模板进行拆散及组装,而且整体的结构性强、可以反复的使用、抗震性能强。

最后,一般来说,滑模施工的提升动力方面都会选取液压装置,并利用千斤顶的压力对整个平台进行支承,且能够将吊架及内外模板向上提升,此类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滑模施工的构造比较简单,因此不但施工进度有了很好的保障,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也会有很好的表现,整体的经济效益非常强,
具体来看,在我们使用滑模施工的过程中,在不重复支模且不使用脚手架的情况下,一组筒仓一天最多可以滑升5米,相对于普通模板来说,工期不仅得到了有效地降低,而且成本也至少节约20%。

以笔者曾经施工过的某一高层建筑来看,在前期的工作中,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整体进展非常慢,到了后期就面临着工作量大、工期紧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结合工程具体的特点,使用了滑模施工法,顺利、高速的完成了这一主体工程,并最终实
现了按时交付。

2.3滑模装置构造
(1)模板系统
对于模板系统来说,其主要是由围圈、模板以及提升架等构成。

首先,模板,模板也被称之为围板,其主要对围圈地洞进行依靠,然后沿混凝土表面进行上下方向的滑动,作用则是对混凝土的冲击力、侧压力以及滑升过程中的摩擦力进行承受,并确保混凝土能够以设计要求截面形状成型。

对于不同的模板,按照其所在位置以及作用的差异,可以将其分为外模板、内模板和角膜板、堵头模板以及圆形变截面结构中收支模板、阶梯形变位置衬模板等。

在我们施工的时候,主要的模板形式为钢模板。

其次,围圈。

围圈也被我们称之为围檩,其最大的作用在于确保模板可以保持组装的平面形状,进而把提升架及模板连成整体。

在围圈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槽钢、角钢以及工字钢等。

一般来说,在对其进行布置的时候要满足建筑物的需求,而且之间的间距也不能够太大,如果提升架间距离大于2m的时候,要于上下围圈间进行腹杆的布置,进而产生平面桁架。

第三,提升架。

滑模施工的过程中,提升架也被我们称之为千斤顶架,其是进行千斤顶安装与围圈和模板连为整体的构件,最大的用处在于控制模板及围圈因混凝土冲击力及侧压力影响下出现的变形,另外,提升架还将对整个模板的竖向荷载进行承受,并传递这些荷载到支撑杆及千斤顶上,在提升机具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利
用提升机对模板、围圈以及操作平台进行带动,进而使其整体向上滑动。

(2)操作平台
操作平台主要又可以分为平台、辅助平台以及内外吊脚手架等。

具体来看,滑模操作平台属于我们进行混凝土浇注、钢筋绑扎以及模板提升的场所,当然,这一平台也可以暂时存放混凝土、钢筋、预埋件等材料以及振捣器、千斤顶等小型备用机具。

根据当前的施工工艺来看,操作平台又可以分为活动式以及固定式这两类。

至于吊脚手架,主要的作用是对墙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查及修饰,并对模板进行调整,以及引射轴线、标高、支设梁底模板等。

一般来说,我们会于提升架外侧立柱以及三角挑架上方进行外吊脚手架的悬挂,至于内吊脚手架,则主要安置于操作平台以及提升架的内侧。

3、滑模施工质量控制
3.1 滑模系统组装过程中的工艺流程
在滑模系统组装的过程中,其主要的工艺流程为:提升架→围圈及竖向围檩→绑扎钢筋→模板就位→操作平台铺板及栏杆→千斤顶就位→液压控制装置及管路→支承杆→吊架以及安全绳网。

3.2钢筋绑孔
在钢筋绑扎的过程中,一般钢筋都是于钢筋棚中下料,然后加工成型。

基于钢筋运输以及实地操作过程中难度因素的考虑,对于调
压井的受力钢筋来说,使用的都是绑扎搭接,在钢筋制作好之后,将从塔吊运到滑模平台中,然后进行人工的绑扎。

另外,对于钢筋保护层来说,我们一般都是用预制砂浆垫块对其进行控制,而且钢筋的绑扎工作是伴随着模体的滑升而同步开展的。

3.3 混凝土的浇筑及模板的滑升
在浇注混凝土之前,要先对模板进行洒水使其湿润,并在墙板的地面进行1:2水泥砂浆的铺设,厚度以3到5cm为最佳,然后进行混凝土分层浇注,等到厚度至60cm到70cm、第一层强度为0.3mpa 的时候,则可以提升1个或者2 个千斤顶行程,并在合适的时候检查液压系统以及模板结构,假如出模强度比较高的话,则要进行调整配合,并对施工速度进行加速;假如出模强度比较低的话,则要将滑升的速度适当降低,或者对其掺加一些早强剂,等到正常之后则可以对其转变为正常的滑升。

在浇注混凝土的时候,务必要保证整个工作分层、平起、对称进行。

另外,要交替进行混凝土的摊铺时段和方向。

对于入仓混凝土来说,每一层的厚度都应在30cm 上下,尽量早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同层混凝土的浇注。

在振捣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每进行20cm到30cm的混凝土浇注,则要进行3到5个千斤顶行程的提升,模板滑升的高差要低于40cm,且保证滑升模板上升的均匀性。

在模板滑升速度方面,要保证其能够适应混凝土的初凝程度,一般来说,在出模混凝土贯入阻力值为5到35kpa的时候则可以进行
滑升。

另外,在整个施工过程总,要保证各道工序之间配合的紧密型,并对滑模中心线进行严格的控制,如果遇到故障挺滑,则要尽快采取相关的措施。

整体来说,我们要在每60分钟中进行1个千斤顶行程的提升,避免混凝土和模板出现粘结。

3.4支撑杆的安装
在支撑杆安装的过程中,主要要确保其于千斤顶顶部以上的高度大于20cm,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支撑杆进行随时加长,连接的过程中则使用管钳将接头旋紧,避免其出现松动。

当然,我们还要对承力杆的垂直度进行随时的检查,防止其出现偏斜的情况。

3.5注意事项
首先,在滑模设计的过程中,不可以仅仅依靠经验,在完成总体布置之后还要对局部滑升力进行验算,并对千斤顶的分布进行调整。

其次,对滑模施工的相关规范进行严格的遵守,避免滑空之后混凝土及模板出现粘结的问题,并隔夜隔夜附加一次提升,这在消除此类问题的时候是非常有效地。

另外,在对混凝土进行布料的时候要保证对称、均匀、分散,初次提升的时候越早越好,避免由于过迟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在使用商品混凝土的时候,要选取一些信誉好的供应商,并派专业的人员和其进行联系。

工作的时候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对配合比进行调整,确保混凝土能够满足我们施工及设计的要求。

4、结语
本文关于高层建筑滑模施工技术的研究虽然具有一定的实践指
导作用,但是受制于篇幅的限制,也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基于此,还希望各位同行能够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及探索,使其应用更为广泛及深入。

参考文献
[1]杜锐;;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滑模施工技术要点[j];山西建筑;2010年01期
[2]杨丽娟;王锐;;浅谈高层建筑滑模施工中的水平和垂直度控
制[j];华章;2011年15期
[3]杨婷惠;黄涛;;论液压滑升模板施工[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4]朱加金;;浅谈滑模施工技术的优势及技术要点[j];内江科技;2011年07期
[5]王艳霞;;高层建筑滑模施工方案设计浅析[j];广西城镇建设;2008年05期
[6]蒋悦鹏;;滑模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03期
[7]贺海珍;;液压滑模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控制措施[j];山西焦煤科技;2009年11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