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腹膜透析置管相关并发症及处理PPT
腹膜透析置管相关并发症及处理PPT
腹透管用卵圆钳徐徐沿前腹壁向前向下,在病人感觉有尿意或便 意或落空感时即说明已放入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顶压好腹
透管,慢慢退出卵圆钳,然后缝扎荷包,一定要紧密,并再进行
结扎加固荷包,以不能轻易拔出腹透管为佳,再用荷包线于内 cuff固定腹透管以防外滑 ,检查有无渗液,将内cuff置于腹直肌前鞘 内,使腹透管在前鞘内向上行走2-3cm以上,以保证腹内段向下
编辑版ppt
Company Lo1g6o
编辑版ppt
Company Lo1g7o
血性透出液
➢ 本组病例在透析中有血性透出液5例。占置 管总数4.7%。2例为切除大网膜后,经保守 治疗1-3天内血性透出液消失。1例为妇女 出现在行经期,当月经干净后血性透出液 消失,其原因为经血经输卵管伞端排入腹 腔所致,1例为卵泡期,1-2次透析后即消 失,另1例除肌肉渗血明显外,未找到任何 原因。
编辑版ppt
10
引流障碍
➢ 引流障碍的原因主要有:置管位置偏高或腹透管移位,大网膜 ➢ 包裹堵塞导管侧孔或嵌入导管内;血凝块或纤维蛋白堵塞导管。 ➢ 预防措施: ➢ ①术前排空膀胱和大便,术后保持大便通畅; ➢ ②插管手法应正确,避免大网膜粘着, ➢ ③插管过程中确认导管已插入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 ➢ ④无腹水者可先灌人300一500ml无菌生理盐水再行插管,以减
13
透析管流通障碍2
➢ 透析管移位 ➢ 隧道内导管扭曲 ➢ 腹膜粘连:需更换位置,重新插植透析管。 ➢ 功能性引流障碍:可能与肠道功能障碍有
关。需腹部按摩,鼓励病人多行走,给予 轻泻剂或生理盐水灌肠刺激肠蠕动。
编辑版ppt
14
导管移位
(1)手法复位 (2)重力复位 (3)肠蠕动复位
编辑版ppt
Company Lo1g5o
方曲度,缝合前鞘,而后做一皮下隧道使第二涤纶套距皮肤出口 处2-3cm,作一出口,将腹透管从同侧引出皮肤,引出前应注意导 管自然走向以防扭曲,再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2】
编辑版ppt
7
结果
➢ 本文103例肾衰患者,共进行腹膜透析置管术106次。
106例次腹膜透析置管术中,共有20例出现引流障碍、
➢ 透析管阻塞: 原因: 纤维蛋白凝块阻塞、血块堵塞、大网膜
包裹、 含有肝素的透析液反复抽吸冲洗。
生理盐水20Ml+常规肝素0.4ml(12500单位常规肝素用2ml稀释) 生理盐水20ml+尿激酶0.6ml(25万单位尿激酶用5ml稀释)
铜线制成的探针,徐徐插入透析管内进行疏通。
编辑版ppt
12
编辑版ppt
编辑版ppt
18
血性引流液
➢ 预防措施: ➢ ①有出血倾向者于术前30rain应用立止血1~
2kU l ➢ ②手术中止血应认真仔细。 ➢ ③荷包结扎要牢固,防止组织渗血进入腔; ➢ ④术前术后控制高血压。
编辑版ppt
19
漏液
பைடு நூலகம்
➢ 2 例患者均于术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漏液。原
因主要是荷包结扎不紧密或针眼渗液所致,经封管
大网膜包裹、荷包线过紧、渗漏、出口处感染等并发症,
发生率为18.8%。11例(10.3%)出现透析液引流障碍。
其中8例经胃镜活检钳、注射生理盐水、导泻、尿激酶
封管等保守治疗,腹透管功能恢复正常。3例保守治疗
失败而行再次手术,其中2例术中发现被大网膜包裹,
切除部分大网膜后再次成功置管,术后未出现异常,1
腹膜透析置管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肾脏内科 叶建明主任医师
编辑版ppt
1
编辑版ppt
2
编辑版ppt
3
编辑版ppt
4
编辑版ppt
5
资料
➢ 2003年1月到2008年1月近5年中对103例尿 毒症患者行腹膜透析植管经验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 1 1. 1 一般资料 103 例腹透患者,男 57 例,女46 例,年龄14-85 岁,平均年龄49 岁, 慢性肾炎71 例,糖尿病肾病21例,多囊肾5例, 多发性骨髓瘤3例,孤立肾1例,痛风肾病1 例,紫癫肾1例,患者均符合腹膜透析指标, 而实施腹透管植入术,进行腹透治疗。
编辑版ppt
6
方法
➢ 均采用局麻外科开放式手术置管。所有病例均采用标准Tenckhoff 双cuff腹膜透析直管。首选左旁正中切口,其次为右旁正中切口。
切口纵轴中心依患者体型、身高、盆腔前后径情况采用距耻骨联 合上缘12-14cm,切口长度4 - 5cm。遂层切开分离到暴露出腹直 肌后鞘后打开后鞘, 再将腹膜交错提起,切开一小孔,切口不宜大, 仅够放入卵园钳即可,置管前先用园针4#线作荷包缝合,然后将
停透2-3天后好转,无漏液。我们认为在做荷包缝
合时选择的针不宜过粗,以小园针为佳,但缝线不
宜太细,应以4 号线为妥,针脚以内小外大,这样结
扎才能有力和紧密。应注意结扎时松紧有度。开
始透折时间,因大多数患者就诊时病情较重,不
允许等待,我们均采用术后立即进行,未有明显
并发症,主要是我们采取了开始时放入的液体不
少大网膜粘附; ➢ ⑤置管口有大量大网膜膨出时,可切除部分大网膜; ➢ ⑥皮下隧道应呈弧形,以避免导管成角; ➢ ⑦导管自皮下引出后,确认导管无扭曲后方可缝合皮下组织及
皮肤;⑧腹透液不宜放的过空,否则易发生腹透管虹吸现象导 致大网膜包裹腹透管末端。
编辑版ppt
11
透析管流通障碍1
➢ 透析管位置不当: 原因:位置过浅;位置过深 将透析管插入正确的位置。
宜过多,以1000ml为妥,或立即行小剂量自动化腹
膜透析。此2例患者均是于较早期出现的漏液,我
们在采取上述改进措施编辑后版p,p无t 漏液发生。
20
管周漏液
➢ 主要原因为导管荷包结扎不牢或针眼渗液所引起,多 发生在腹壁松弛的患者,亦可见于既往有过置管术及 正中切口的患者.
➢ 预防措施:
➢ ①打开腹膜的位置应在腹直肌后鞘弓状线以上,将腹 直肌后鞘与腹膜一并切开并与腹膜一起作荷包缝合, 由于腹直肌后鞘不易撕裂,因此荷包结扎后较牢固。
例系荷包线过紧,经松解后透析管功能正常,再次手术
率为2.9%。5例(4.7%)出现血性透出液,经保守治
疗后消失。发生腹透液渗漏2例(1.8%),经封管停透
2-3天后好转,无漏液。2例(1.8%)出口处感染,经
采用换药及头孢唑林局部处理, 或庆大霉素局部湿敷,
数天后好转。
编辑版ppt
8
编辑版ppt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