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

这一事实证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隐藏在事实后面的一条真理是:人的成才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

一、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顾名思义,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

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

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

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

我国著名的数学肖张广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

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

”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

”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

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非智力因素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动力作用非智力因素是儿童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积极的心理机制。

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需要、态度、目标、抱负),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健康发展,学习积极性高,态度正确,求知欲旺盛,注意力集中,自制能力强,这就有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促使智能发展和发挥。

反之,非因素发展不良的儿童,则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觉性,注意力涣散,情绪不稳定,缺乏毅力。

因此,家长抓儿童智力发展,还要注意培养儿童认真,负责,刻苦学习的态度,不断激发儿童和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二)定向作用非智力因素对儿童的学习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它把儿童的认识和行为统一起来,集中于学习活动,用于记忆,想象和思维所观察的事物和所学习的内容方面。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智力差不如人,而是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控力差,学习精力不集中所造成。

(三)巩固作用儿童的学习活动,不仅要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儿童的坚韧性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使他们经常保持勤奋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习和积极性,这样才能不断前进。

反之,娇气、任性、懒散的消极因素起主要作用,情绪忽冷忽热,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就不能巩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弥补作用智力发展不好的孩子,只要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可以弥补其智力的不足。

俗话说: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

科学家居里,大发明家爱迪生,从小被人斥之为笨蛋,没出息的人,然而偏偏是他们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智力低下的卡尔·威特,在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下,一跃而为神童,16岁成为柏林大学的教授。

二、兴趣是儿童成才的动力(一)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性态度,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需要有生理方面的和心理方面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情绪的快感,这种选择性态度,称作为兴趣,兴趣随年龄的增长有所变化。

(二)兴趣的作用要使儿童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就要善于培养儿童的兴趣。

广泛的兴趣,使人精神生活充实,并能应付多变的环境,兴趣使人充满欢乐。

积极的兴趣能丰富人的知识,开发智力,广泛而稳定的兴趣,能开阔眼界,使人知识丰富。

长期稳定的兴趣,能促使人勇于探索,深入思维爆发出创造性的智慧。

兴趣对幼儿的学习活动更为重要。

幼儿的理想、信念尚未形成,因而学习的动力,多靠已形成的兴趣左右。

主要是直接兴趣(具体形象事物本身引起的),如看电影后学习英雄的美德,也模仿反面人物的言行,分辨力差。

发展积极兴趣,对提高学习效率十分重要,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兴趣是一个人走向事业成功的开始,有人总结世界上数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对所研究的科学事业内有浓厚的兴趣。

无论是谁,持久地从事一项无兴趣的活动,不仅难以成功,而且有损身心健康。

(三)兴趣的培养利用直接兴趣培养间接兴趣,是培养孩子兴趣的有效途径。

如孩子喜欢玩“开汽车”游戏,我们可利用他们的对奇心理,诱发他们学习有关汽车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对汽车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多方的兴趣。

培养广泛的兴趣,让孩子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

接着孩子兴趣的持久性,是掌握知识,开发智力的必要条件,培养孩子具有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积累知识,才能促使智力发展。

兴趣分为消极兴趣和积极兴趣。

消极兴趣是学习的障碍,能腐蚀孩子的心灵的意志。

积极兴趣才是促进孩子勤奋向上,健康成长的有利因素。

三、良好的情感是儿童成才的催化剂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叫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

(一)情感的作用情感总是与认识紧密相联,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对认识起反正面的动力作用。

消极情感阻碍智力发展,积极情感推动人的智力发展,特别是理智感,能使人不断地探索新的知识,保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克服困难。

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的直接体现,美好的心境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条件,能使人产生学习兴趣。

良好心境能使注意力集中,记忆效果好,想象力丰富。

情感有调节作用,能引起和维持人的行动,有排除障碍的功能。

如:敌人的恨,促使他勇敢杀敌,惊慌时会有意避开危险。

情感直接影响身体健康,有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早期精神分裂症、糖尿病、脑细胞发育迟缓都与情感消极因素有关,这些现象严重阻碍智力发展。

情感有信号功能,情感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即表达情感的方式---表情(脸部变化、体态动作、语调、手势等),表情是人类十分重要的交际工具,有人称为“情感语言”,这种“语言”对幼小儿童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二)良好情感的培养情感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需要得到满足,会产生愉快情感,情感消极压抑会造成精神疾病。

和谐、欢乐、团结的生活环境的健康情感的重要条件,将爱与合理要求相结合,不仅使儿童充分得到爱,而且也能制止不合理的要求。

增长知识,提高认识,有培养深厚情感的基础。

情感总是伴随认识而产生和发生,只有对某种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比较深刻,产生的情感才会深刻。

如:对祖国的爱,是建立在对祖国的认识上,对父母、老师的爱敢是职此。

没有认识基础的情感,就会失去理智,从而会干出愚蠢的事情来。

孩子知识贫乏,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感情用事。

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相应的爱、憎、好、恶的情感,消除消极情感及其反作用。

成人的情感对儿童影响极大,成人要用健康积极的情感去影响儿童,要消除消极情感对幼儿的腐蚀。

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探索,去理智地思考,促进智力发展。

如:高位速算法的创建者史丰收,他从小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心,在其祖父,父亲的关怀下,引导他去探索发现,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数学家。

通过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陶冶孩子的情操,为幼儿智力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背景。

四、意志力有儿童成才的柱石意志力是为实现某种目的,在行动上自觉克服困难时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

意志和行动分不开,人们总是按事先考虑好的目的、计划去行动,努力克服行动中遇到的困难,叫做意志行动。

(一)意志的作用如果把成功比作大厦,那么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就是人成才成功的柱石。

原子说的创造者道尔顿说:“如果我有什么成绩的话,那不是我有才能的结果,而是勤奋和毅力的结果。

”意志对人来讲,这比天资聪明更重要得多。

因为,一切创造与发明和事业的成功,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历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

俗话说:宝剑锋利,从磨砺出,梅花清香,自苦寒来。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千余名天才儿童进行跟踪研究,三十年后发现智力与成就之间,不完全相关,智商高的不一定就有成就。

从800名男性中,成就最大的占20%,没有成就的占20%,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主要差异在个性意志方面。

因为意志的认识的动力,意志使认识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力充沛,使人处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并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意志具有自我控制的作用为达到一定目的,必须克服不利于达到目的的情感和行为,俗话说:“不要意气用事”,要用理智战胜情感,就是此理。

另外,意志也是反常行为,要求克制自己的欲望,爱好。

去做自己不喜欢,但又必须要做的事,即我们常说的,要战胜自己。

高尔基说:“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有力。

”古语说的好,“幸福的人不是随意支配金钱的人,而是能随意支配自己的人。

”孩子的精力与蒸气一样,若能控制,就能成为轮船、火车的动力,若任其发展就会造成危害。

意志使人的行动更为自觉,能在活动中独立的完成任务。

(三)意志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才有不断的进取精神。

人干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目的,也就是起因,为达到目的,去选择方法和手段,积极活动称为动机,这就是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

目标的长短,对孩子起作用的大小不一样。

目标长远则动力作用大,目标短小,产生动力则小,象人走路一样,预定走十里,走到七八里时就会感到累,预定走100里,走了几十里觉得累。

当然孩子小,一下达不到更高的目标,做家长的眼光要放远些,破除过去“养儿防老”,光宗耀祖的陈旧传统观。

长远,崇高的目标,从近处着手,逐步培养,引导孩子向长远目标奋进。

家长要想将学习目标变成孩子的志向,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目标要切合孩子的实际,不要定得过高或过低,一旦目标制定,要严加督促,严格执行,决不要妥协。

在实际生活中要随时随地注意磨练孩子的意志,将活动坚持到底,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教会孩子善于掌握自我锻炼意志方法,并为孩子树立榜样。

如:向孩子讲述居里夫人在级艰辛的条件下学习和研究的事迹,张海迪与疾病作斗争和顽强学习的事迹,都有利于增强幼儿的意志。

让孩子参与检查和评价自己的行为和意志。

如:某家长与5岁的孩子共同制定意志训练十项计划,每完成一项,都让孩子自己打上五角星促使孩子意志品质的发展。

(四)重视孩子性格的培养性格是什么?性格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个性的重要方面,它是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包括对社会,对劳动,对人,对已,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

性格是社会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它标志着一个人待人接物的原则和方向,占个性的核心地位,有好坏之分,故从小形成良好的性格是十分重要的。

性格是比较稳定的,但也有可变的倾向,它不是偶然的、一时的举支,而是经常一贯的表现。

性格一旦形成不易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说的是性格的稳定性特征,但也不是绝对的,性格还是可以改变的,不过比起其他方面来就缓慢得多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