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摘要:动机、情感、兴趣、意志、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认知活动的重要因素。
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对教育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相互作用的。
关键词: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方法
新的高中教材突出了知识的应用功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运用的实际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教材的实施中,笔者发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教学的成效有很大的关系。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能之外同智能活动效益发生交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即兴趣、情感、动机、意志、习惯、性格等。
它虽然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但对智力因素起着协调作用,其中良好的兴趣、积极的态度、坚定的自信和美好的情感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教师自身和学生两方面入手。
一、教师方面
1.时时以乐观的态度感染学生。
教师这一特殊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学生的心态,尤其是课堂上喜学或厌学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懂得如何控制情绪,并通过语言影响学生。
2.用表情激励学生。
课堂上教师的微笑,往往会给课堂带来亲
切、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感到爱和情,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求知欲。
3.让学生有成就感。
学生的智慧才干、爱好特长,总希望有展示和显露的机会,以便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或赞扬,学生就有成就感。
这种情感体验得到多次强化,就会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中,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教师的鼓励和评价会强烈地支配着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认可,从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利用表扬的手段激励学生。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信心、进取心,不屈不挠的意志品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是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只要教师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很好地点拨、诱导、启发、激励,就能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得到体现。
一位善于用表扬、鼓励之词的教师往往深得学生的爱戴,于是学生便会产生“爱屋及乌”的心理效应。
反之常常讽刺、挖苦学生,就会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
5.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习方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途径。
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有指导的学习”向“独立学习”转变,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尤其是智力因素较差的学生,通过指导形成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发展非智力因素,对他们奠定良好基础,争取获得学习的成功是很有帮助的。
二、学生方面
1.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这是学生发奋学习的内部动力,另外,还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而又具体的短期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目标是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动力和源泉。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常给学生讲一些国内外伟人成材的故事,描述一番未来美好的情景,让学生写what i will be like in the future等想象作文,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长短期目标,才能脚踏实地地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
这样,学生胸中怀有大目标,努力达到小目标,内心便产生巨大的动力,学习效果自然增强。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它是学生积极学习的主要因素。
凡人们感兴趣的事物,都会引起注意,并使人感知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从而引起探究倾向。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某学科产生了兴趣,就会执著地追求和钻研,他的潜能也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因为它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学习热情恰恰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情感之一,也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心理基础。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一视同仁,爱护学生。
在课堂上,经常用温和的目光和鼓励的语言,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为学生树立勤勉、自觉、奋发向上的学习风尚奠定坚实的基础。
4.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坚强意志。
任何
非凡的能力,无不是长期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发展情感。
所谓提高认识,是指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所谓情感,是指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还要具有荣誉感、责任感、紧迫感和意志力。
正因为情感是意志力的源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教师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以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
5.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
性格和品质都是个性心理特征。
一个人具有坚强的性格和良好品质,就能始终在学习过程中充满锐意进取的斗志,不甘落人之后,努力拼搏,完善自我。
要注重对学生性格和品质的培养,注意消除和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具有独立坚强的性格和良好的品质。
老师还要重视课外活动的作用。
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探索,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能够培养兴趣和爱好,领略创造的喜悦。
远大目标,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向上的情感,坚忍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以这样的精神风貌学习必然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另外,在积极向上的情感支配下,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所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使他们具备今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
合格人才的基本品质。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智育心理学,2008.12.
[2]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编.教师实用心理学,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