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练习题三及解析
一、填空题
1、“没有他们的辛劳,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这些用石板砌成的阶梯,就没有脚下的路,也就没有游人的欢乐”,这个命题的逻辑常项是( 如果……那么……)。
若用A、B、C等表示肢命题,则其结构形式可表示为( (~A∧~B)→(~C∧~D ∧~E) )。
2、“甲、乙、丙三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是知道这件事情的”,这个语句所表达的命题,其逻辑常项是( 或者……或者……或者……)。
3、“本案作案人不是王某,就是张某”这一语句表达的是(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而与之等值的选言命题是( 或者本案作案人是王某,或者本案作案人是张某)。
4、若已知“如果甲队是第一名,乙队就是第二名”这个命题为假,则“乙队不是第二名”这个命题的真假情况是( 必然真)。
5、“并非所有鸟都会飞”与“并非所有鸟都不会飞”这两个命题之间具有( 下反对(或“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关系。
6、若“黄X X会驾驶汽车”这一命题为真,则“如果黄X X不会驾驶汽车,黄X X就不是作案人”这个命题的真假情况为( 必然真)。
7、如果“A”是“B”的充分条件,那么“非A”就是“非B”的( 必要)条件,而“非B”则是“非A”的( 充分)条件。
8、任意一个负命题都等值于( 其肢命题的矛盾命题)。
二、单项选择题
1、“甲、乙二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是一等奖获得者”,该语句所表达的命题,可用公式表示为( ②)。
①p∧q ②p∨q ③p→q ④SIP
2、与“并非所有犯罪分子都是青年人”这个命题等值的是( ③)。
①所有犯罪分子都不是青年人②犯罪分子中有青年人
③有的犯罪分子不是青年人④没有一个犯罪分子不是青年人
3、若“并非只有陈某是北京人,他才会说北京话”为真,则( ②)。
①“陈某是北京人”必然为真②“陈某不是北京人”必然为真
③“陈某会说北京话”必然为假④“陈某不会说北京话”必然为真
4、“~[p→(q∨r)]等值于( ④)。
①[p∨(~q∨~r)] ②[p∧(~q∨~r)]
③[~p∨(q∨r)] ④[p∧(~q∧~r)]
5、“如果今天下雨,我们就不去郊游”,这个命题等值于( ③)。
①只有今天下雨,我们才不去郊游
②如果我们今天没去郊游,则天下雨了
③如果我们今天去郊游,则今天没有下雨
④今天没有下雨,我们也不去郊游
6、下列陈述中,最能反驳“只有进正规大学,才能成才”这一论断的是( ③)。
①进过正规大学,很多都成才了②进了正规大学,成才就有希望
③不进正规大学,也能成才④不想成才,就没必要进正规大学
7、侦查员甲、乙、丙、丁通过调查了解,对“10·23”案件的嫌疑犯李X X、赵X X作了如下的断定:甲:“我认为赵X X不是凶犯。
”乙:“或者李X X是凶
犯,或者赵X X是凶犯。
”丙:“如果李X X是凶犯,则赵X X不是凶犯。
”丁:“我看李X X和赵X X都是凶犯。
”破案后证实上述断定中只有一句是假的。
据此,就可推知( ③)。
①李X X和赵X X都是凶犯②甲说假话,并且李X X不是凶犯
③李X X是凶犯,且丙说真话④赵X X是凶犯,但李X X不是凶犯
8、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等值的命题是( ③)。
①若鱼不可得,则熊掌可得②若熊掌不可得,则鱼可得
③若鱼可得,则熊掌不可得④鱼和熊掌皆不可得
三、多项选择题
1、当(p∨q)为假时,则( ①③⑤)。
①(p→q)为真②(p∧q)为真③(p←q)为真
④(~p-→q)为真⑤(~p∨~q)为真
2、与“本案或者是图财害命,或者是奸情杀害”等值的命题有( ②③④)。
①本案是图财害命而不是奸情杀害
②本案如果不是图财害命,那么就是奸情杀害
③本案不可能既不是图财害命,也不是奸情杀害
④只有本案是图财害命,才不是奸情杀害
⑤虽然本案不是图财害命,但本案是奸情杀害
3、当p为真时,下列命题形式中必然为真的有( ①④)。
①(p∨q) ②(p∧~q) ③(q←p)
④(~p→~q) ⑤(~q→~p)
4、当“只有黄某会驾驶汽车,黄某才是汽车司机”为真时,就等于断定了( ①
②⑤)。
①“黄某会驾驶汽车”是“黄某是汽车司机”的必要条件
②“黄某不会驾驶汽车”是“黄某不是汽车司机”的充分条件
③“黄某会驾驶汽车”是“黄某是汽车司机”的充分条件
④“黄某不会驾驶汽车”是“黄某不是汽车司机”的必要条件
⑤“黄某是汽车司机”是“黄某会驾驶汽车”的充分条件
5、我国现行邮政汇款单的“取款说明”中,有一项说明为“取款人签名或盖章”。
下列解释中,合乎该说明原意的有( ①③⑤)。
①只有取款人盖章,才不用签名②如果取款人签名,就不用盖章
③如果取款人不签名,就要盖章④只有取款人不签名,才要盖章
⑤如果取款人不盖章,就要签名
6、“并非本案嫌疑人既是钱某,又是刘某”,这个命题等值于( ①②⑤)。
①本案嫌疑人或者不是钱某,或者不是刘某
②本案嫌疑人如果是钱某,那么就不是刘某
③本案嫌疑人如果不是钱某,那么就是刘某
④本案嫌疑人既不是钱某,也不是刘某
⑤只有嫌疑人不是刘某,才是钱某
7、“如果李丽是被他人杀害的,则李丽身上必有致死创伤”,与这个命题等值的命题有( ①④⑤)。
①如果李丽身上没有致死创伤,李丽就不是被他人杀害的
②如果李丽身上有致死创伤,李丽就是被他人杀害的
③或者李丽身上没有致死创伤,或者李丽是被他人杀害的
④或者李丽身上有致死创伤,或者李丽不是被他人杀害的
⑤只有李丽不是被他人杀害的,李丽身上才没有致死创伤
8、在某项提案付诸表决时,主持人强调说:“每一个表决者,或者支持甲提案,或者支持乙提案,绝不允许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由此可推出( ①②③④)。
①如果支持甲提案,那么就不能支持乙提案
②如果不支持乙提案,那么就要支持甲提案
③除非不支持乙提案,才能支持甲提案
④在甲、乙两提案中,不能两个都不支持
⑤在甲、乙两提案中,至少要支持一个
四、简答题
1、列出下列这组复合命题的真值表,并据此回答其中是否有等值命题:
a.只要举报人反映的情况属实,被举报人就有贪污行为;
b.只有举报人反映的情况失实,被举报人才没有贪污行为;
c.虽然举报人反映的情况失实,被举报人也有贪污行为。
答:(1)①若令p=举报人反映的情况属实,q=被单报人有贪污行为,则给定命题的命题形式为:
a.p→q
b.~p←~q
c.~p∧q
③由上表可知,给定命题a和b是等值命题,而命题c与a、b均不等值。
2、请用真值表方法判定下列命题之间具有何种逻辑关系:
a.如果客观条件已成熟,且主观方面作了充分努力,事情就一定能办好;
b.如果事情没办好,且客观条件已成熟,那么一定是主观方面未作充分努力。
答:①若令p=客观条件已成熟,q=主观方面作了充分努力,r=事情一定能办好,则给定命题的命题形式为:
a.(p∧q)→r
b.(~r∧p)→~q
③由上表可知,给定命题a与b等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