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通假字整理(九年级)
❖ 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通“谪”。適戍,强迫去 守边。
❖ 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
❖ 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 将军身被肩执锐 “被”通“披”,穿着。
(《陈涉世家》)
❖ 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
❖ 轻寡人与 “与”通“欤”,表示询问语气,相当于 “吗”。
❖ 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
寡人、 子、先生、
妾
将军、公
是、此、 夫、彼、 或、某 莫、无 孰、安、何、
斯、然 其、
胡
于
为
以
而
则
乃
虽
然则
之、然
也、矣、 乎、
夫、盖
焉、耳、 与(欤)、
邪(耶)、
哉、夫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词类活用
❖ 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稍稍宾客其父
以宾客之礼相待
2.鞭数十,驱之别院 用鞭子打
3.腰白玉之环
腰佩
4.名之者谁
命名
5.人恒过
犯过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
7.公将鼓之
击鼓进军
8.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也 入侵
9.天下缟素
白色的丝织品,穿丧服
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偏爱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词类活用
❖ 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1.陈胜王
称王
12.置人所罾鱼腹中
渔网,用网捕
13.卒中往往语 1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15.争高直指,互相轩邈
④有的单音节词连用,易与现在双音节词混淆 如:“痛恨”古指“痛心、遗憾”。(感情色彩变
化) “卑鄙”古指“地位低下、见识短浅”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词语 汤
文理
池 亲戚
尝 是
古义 热水
文采和道理
护城河 内外亲属, 包括父系、 母系亲属 曾经
这
今义 食物煮后所 得的汁水
文章内容方 面和词句方 面的条理 池塘 旁系亲属
谈论 限制
高、远,用作动词
16.将军身披坚执锐
铁甲,武器
❖ 动词活用为名词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猛浪若奔 飞奔的马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名声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中考文言文复习
四种词法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通假字:
❖ 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 歧现象。“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 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 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通假字:“得”、“与”——本字: “德”、“欤”)
❖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孟子>两 章》)
❖ 故患有所不辟 “辟”通“避”,躲避。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
❖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鱼我所欲 也》)
❖ 小惠未徧 “徧”通“遍”,遍及,普遍。 (《曹刿论 战》)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一词多义(实词)
拂使得道发固 国将间举类绝 期求书数素徒 闻或许已胜属 阴加朝自患欲 信会不至从观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一词多义(虚词)
代词(指 代作用)
介词(组 合作用) 连词(连 接作用) 助词
我、予、 若、而、 之、其、 臣、孤、 君、足下、
吾、余 尔、汝 彼
通假字整理(七年级)
❖ 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童 趣》)
❖ 尊君在不 “不”通“否”。(《与陈太丘友 期》)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 引。(《伤仲永》)
❖ 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两小儿辩 日》)
通假字整理(八年级)
❖ 略无阙处 “阙”通“缺”
(《三峡》)
猪、牛、羊 业而舍弃生
等
命
案件
监狱
第二次 见识短浅
表示动作重 复
指品质低劣
牺牲玉帛,弗 敢加也
小大之狱,虽 不能察
一鼓作气,再 而衰 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间 参与 可以 可以凭借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隔开,中间 又何间焉 空间,时间。
对某事表赞 可以一战,战
同
则请从 。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出处
地方 土地方圆
亡
逃亡
等
同样
某一个地方 死亡 等待、等等
今齐地/方千里
今亡亦死,举大计 亦死;等死,死国 可乎?
《邹忌 讽齐王 纳谏》
《陈涉 世家》
间 往往 会计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暗地里
中间、时间、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
空间
旁丛祠中
到处、处处 常常
❖ 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声。
❖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通“返”
(《与朱元思书》)
❖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的意思。
(《送东阳马生序》)
❖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具”通 “俱”,全。
❖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咐。
(《岳阳楼记》)
尝试
判断动词
例句
及其日中如 探汤/滕人持 汤沃灌
其文理皆有 可观者
池非不深也 以天下之所 顺,攻亲戚 之所畔 公亦尝闻天 子之怒乎 非若是也
出处 《两小儿辩日》 /《送东阳马 生序》 《伤仲永》
《孟子》 《孟子》
《唐雎不辱使 命》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出处
牺牲
狱 再 鄙
指祭祀用的 为正义的事
(《唐雎不辱使命》)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通假字整理(九年级)
❖ 子墨子九距之 “距”通“拒”,抵抗。
❖ 子墨子守圉有余 “圉”通“御”,防守,抵挡。
❖ 公输盘诎 输》)
“诎”通“屈”,理屈。
(《公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 曾益其所不能 。
“曾”通“增”,增加。
❖ 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不顺。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古今异义
❖ 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许 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
①有的词义扩大了 如:“河”古代指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
②有的词义缩小了 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现指丈夫的配偶。
③有的词义转移、变化了 如:“走”古代指跑,现指步行。“夸父与日逐走”
卒中往往语
是两个动词, 指从事财务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
聚会商议 工作的人员 ,皆来会计事 名词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一词多义:
❖ 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义项。 理解多义词,要把握它的本义,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它 在句中的含义。如:
(1)原因——如“既克,公问其故” (2)所以——如“彼竭我盈,故克之” 故 (3)故意——如“广故数言欲亡” (4)旧——如“两狼之并驱如故” (5)特意——如“桓侯故使人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