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复习旧的知识,而从中了解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阐述了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
)阐述了人应该宽以待人。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论语》)
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件高兴的事情吗?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羞耻。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翻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阐述了思考与学习的关系。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智慧。
9、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
生命本来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这两种东西如果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去求得道义。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11、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13、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打仗,靠的是勇气。
1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的时候,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的时候,士气就消失殆尽了。
1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1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了委任。
1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花草鲜艳美丽,飘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1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19、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
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太阳和月亮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0、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故虽有名吗,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之称也。
(《马说》)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所以,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埋没在仆役人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因为可以行千里而著称。
2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陋室铭》)
赏析:以山、水比喻陋室,以仙、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表现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2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
谈笑的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
2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
只见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2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2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26、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醉翁亭记》)
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啊!
2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
出于淤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29、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30、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送东阳马生序》)
即使天气十分寒冷,砚台里结的冰很坚硬,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写。
3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