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概括要点
十二月 党人要“起 义”,要 “闹革命” 的原因有哪 些?请根据文 意简要回答。 (4分) 答案: ①反对专制; ②渴望自由; ③热爱祖国; ④关注奴隶。
③这些年轻的女性,这些在乳母 的童谣里和庄园的玫瑰花丛中长大的 女性,这些曾在宫廷的盛大舞会上流 光溢彩的女性,这些从降生之日起, 就被血缘免除了饥馑、忧患和苦难的 女性。歌剧院中不曾演过,恶梦中也 不曾见过,那些属于旷古和别一世界 的悲剧,突然集中在一个流血的日子 里,利刃一样直刺人体内。生活因此 断裂。狂泻的泪水,突然就把她们冲 到春季的彼岸了。
母亲的棉花 张风奇 金秋时节,我乘坐去北京 的城际列车,透过车窗望见平 原上大片大片的棉田,雪白的 花朵烂漫了大地。这是一场多 么温暖的大雪啊!棉田里有身 着花衣的女人们正在弯腰摘棉 花,我知道这些朴实无华的动 作恰恰蕴涵了舞台上极具灵性 的艺术元素。 这时,我看见不远处一位 摘棉花的女人站直了身子,她
散文阅读 之 概括要点 内容主命题规律
解题方法
专题积累
一、常考题型
1、概括归纳主旨类
概括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作者对某事的感悟是什么? 分析作者对某事的观点态度。 某部分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2、归纳段落内容(原因概括题)类 作者这么说在文中的依据有哪些? 作者所说的××××在文中表现在哪些地方? 请概括出文中作者××××的原因?
6.“早醒的桃 花”的“孤独”表现 在哪里?(4分) 答案: (1)最早开放时,独 自忍受无边灰暗的背 景。(2分) (2)群花开放时,大 家不认识它,不记得 它。(2分)
灯 火 萧 萧 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 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 命”。 “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 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 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 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 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 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 黄。 在朝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
3.请简要列出棉花的成长 过程,并谈谈作者为什么要详 细描写棉桃的成熟过程。(6分) 答案:(1)长出两片嫩叶→重叠 伸展的枝杈缀满心形的绿叶→ 开出五彩缤纷的花→结出棉桃 →变成大朵的雪白棉花(2分。 每答出三点给1分,答出五点给 2分) (2)因为棉桃成熟的过程生动喻 示了母亲孕育孩子的艰辛而幸 福的过程,(1分)从而含蓄(1分) 赞美了天下母亲们的伟大,(1 分)突出文章中心。(1分)
5.“早醒的桃花”的 “早醒”有什么意义?请 从三方面作答。(6分) 答案: (1)独自营造春天,生命 年华绚烂美丽。(2分) (2)使死寂的世界顿时溢 满了生气。(2分) (3)追随者摹仿它,拥有 和分享春天。(2分)
一朵早醒的桃花 (1)残冬季节,世界颓败 了,天地间亮丽的色彩全都熄 灭。 (2)小院里那株矮小的桃树 落尽了叶子,苍黑的裸枝守着 它丑陋的疤痕,伛偻在荒秽的 角落,卑怯而孤寂。 (3)我想念一朵小花。 (4)这是一朵早醒的桃花, 它曾经开放在这株树的一根枝 条上,灼灼的颜色将我照亮。
从文章第四 段看,“草堂在 诉说什么呢?”请 根据文意概括回 答。(3分) 答案: ①一代诗史再现 了一个时代; ②杜甫的苦寒人 生; ③中国历史上人 才的成就与命运 的二律悖反。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被历史称之为贵 族革命。那是一个极其黑暗极其龌龊的时代, 除了匍匐于王权靴下的草芥,任何生命都不能 生长。然而,恰恰是窒息生命的统治,使自由 成为一种焦灼的渴望;恰恰是腐质土的堆积, 迫使一种名叫崇高的生物直立起来,以流血的 方式,不顾一切地生长。一群心怀使命感的贵 族青年站到了起义队伍的前列,并且沿着这条 因自由的火把而延伸的道路,走到了绞刑架下 或者西伯利亚矿坑的底层。要理解这种崇高的 生命必须有同样崇高的心灵。一位政客说:欧 洲有个鞋匠想当贵族,他起来造反这理所当 然,而我们的贵族闹革命,难道是想当鞋匠? 这样一种无耻的“幽默”,除了表明其躯壳能 增长腐质土的堆积,其灵魂卑贱地受着王权专
1、解读题目: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
思想最精炼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题旨,也 往往是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 考切入点。 2、分析首尾: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意 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 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 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 住了作品主旨。
二、归纳概括的原则
1.注意筛选的范围。一般而言,筛选范围遵循“就近” 原则。凡是题干语句所在的地方,均是答题要点密集的 地点。其次是适当扩大筛选范围,这个较大范围是指题 干原句或原句中的关键词语出现的其他地方,剩下的答 题要点有可能在这些地方。
2.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这是就独立归纳而言 的。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 纳的不准确。
母亲的棉花 张风奇 金秋时节,我乘坐去北京 的城际列车,透过车窗望见平 原上大片大片的棉田,雪白的 花朵烂漫了大地。这是一场多 么温暖的大雪啊!棉田里有身 着花衣的女人们正在弯腰摘棉 花,我知道这些朴实无华的动 作恰恰蕴涵了舞台上极具灵性 的艺术元素。 这时,我看见不远处一位 摘棉花的女人站直了身子,她
三、概括主旨的一般方法
4、联系背景:有不少文章,只有了解它产生的背景,才
有可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概 括出它的中心思想。除了对作者和作品的写作年代予以 关注外,还要特别注意在文后出现的注释等说明性文字。 5、因文而异: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作出评价和赞美, 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 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 发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程度也深 广些,更富于理趣;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 人生或生活尖锐的揭示或率直的评价,这类散文颇有论 文的味道。
4.结合全文,谈谈文章标 题“母亲的棉花”的丰富内涵。 (8分) 答案:①作者看到棉田里的棉 花就想起母亲。(2分) ②棉田是女性的领地(1分),体 现了母亲的细致、勤劳和艰辛, 寄托了母亲的期望和深厚感情。 (1分) ③棉花的生长过程与女性的生 命历程相似。(2分) ④棉花闪烁着母性的光辉,是 博大母爱的化身(2分)
4.文章最后一段说:“我 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 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 有什么样的意义?(6分) 答案:①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 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它是作 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② 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火下的夜 读,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③灯火下的祖孙相牵,使作者 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温馨而富 有诗意。
从文中看,乡 土都给人们打下了 哪些“童年的烙 印”?(不超过28 个字)(4分)
答案: ①父母亲族的爱; ②家乡的山水草木; ③悲欢离合的家史; ④邻里乡情。
④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 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 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 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 “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 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 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 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 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 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 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 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 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 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
执虚如盈 张丽钧 每当听到学生们背诵《弟子 规》中“执虚器,如执盈”的 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放慢 脚步。 好喜欢这两个短句!一遍遍 在心里默念它,被提醒的顿悟 与被寄望的欣悦暖暖地包围了 我。 从字面上来看,它很好理 解——就算你手里拿着的器物 里空无一物,你也要当它盛满
8.本文题目是“执虚 如盈”,请联系全文,分 析概括其中蕴涵着怎样的 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6 分) 答案:①要以一颗恭肃之 心,对待物质匮乏的生活。 ②要以一颗颖慧之心,看 淡人生的圆缺。③要以一 颗虔敬之心,不懈追求人 生目标。④要以一颗恭敬 之心,珍爱今天的生活。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四、概括散文主题的一般格式
文章通过描写(叙述)„„,表达 (抒发)了什么„„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 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 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 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 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 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 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 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 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 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 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 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
二、归纳概括的原则
3.防止要点遗漏。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相关文字作 层次分析,并注意按分值采点给分。
4.必须防止任意“拔高”或贬低。文中没有的意义不 要强加给作者,或概括不到位贬低了文章的价值。
注意:全用原文的话太呆板,全用自己的话太危险, 原文的话与自己的话相结合最安全。
三、概括主旨的一般方法
根据本文 第二段内容,概 括“这些年轻的 女性”的身世。 (4分) 答案: 出身高贵, 童年幸福, 生活优裕, 突然间遭受厄运 与苦难。
一朵早醒的桃花 (1)残冬季节,世界颓败 了,天地间亮丽的色彩全都熄 灭。 (2)小院里那株矮小的桃树 落尽了叶子,苍黑的裸枝守着 它丑陋的疤痕,伛偻在荒秽的 角落,卑怯而孤寂。 (3)我想念一朵小花。 (4)这是一朵早醒的桃花, 它曾经开放在这株树的一根枝 条上,灼灼的颜色将我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