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
(一)农民交通安全意识、法制法规意识淡薄。
主要表现在:行人与机动车抢道、横过道路不注重安全,驾乘二轮摩托车不戴头盔,多数不起牌照,不考驾驶证。
低速载货汽车、农用拖拉机违法载人。
另外酒后驾车比较普遍,存有侥幸心理,不注意自己的安全,而只注重不被交警查获、处罚。
(二)基层交警管理力度薄弱。
我县现有正式交警38名,协勤人员87名,管理着近1500公里道路,近11万辆机动车,警力严重不足,农村地区更是鞭长莫及,以致造成农村道路管理不到位、甚至出现漏管现象。
主要表现为:一是宣传氛围不浓。
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不易管理,给宣传工作带来不便,造成宣传力度不大;二是交通违法处罚不大。
特别是对小四轮、农用三轮、拖拉机、摩托车等车辆无牌无证、违法载人、超员、超速交通违法行为管理不力,安全隐患极大。
(三)管理手段和方法滞后。
当前农村道路基本达到县、乡村网格布局,但道路管理不到位。
主要表现有违法占道现象严重、公路沿线乱设摊点、堆物占道等等。
严重影响农村公路交通的正常运行。
另外,农村道路等级低,而车流量不断增加,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居高不下。
(四)交通安全设施不够完善。
一是交通信号灯设置不足,甚至镇级主要路口都没有设置。
二是标志、标线乏。
特别是路况标志严重短缺。
三是缺乏必要的照明设施,极易引发夜间交通事故。
(五)部分道路通行条件较差。
一是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与公路的承载能力不相适应。
有些公路路面狭窄,通行能力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并且大、中、小型车辆和非机动车、行人混行严重,交通结构复杂,交通秩序混乱,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
二、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和建议
(一)扎实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活动。
各有关部门切实加强“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交通安全长效机制。
一方面要加强驾驶员教育管理,强化驾驶员法制教育个责任意识教育。
同时交警部门要深入农村适时组织农村驾驶员进行交通法规教育和安全常识教育,加强本地驾驶员源头管理。
另一方面加强农村交通安全宣传多样化。
利用典型交通事故案例制成展板、专题片向村民播放,进一步发挥交警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主体作用,定期深入辖区认真开展“五进”宣传教育。
(二)加大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力度。
一是加大查处农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力度。
最大限度地讲警力向农村道路延伸,加大对农村道路的巡逻管控覆盖面。
对无牌无证机动车删了个、农用车违法载人、酒后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必须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从严处罚一起,始终保持严管重罚高压态势。
二是加大源头管理力度。
组织专门警力深入农村,对所有机动车驾驶证申领、登记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逐车逐人建立工作台帐。
(三)推进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进程。
完善由地方政府牵头,交警、安监、交通等县官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交通事故预防机制。
交警为主体,其他相关部门各司其责,相互协调,形成交通管理社会化管理格局。
交警部门在对农村道路交通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形成初
步工作意见和方案上报政府,通过政府牵头联合各部门开展相关整治,形成巨大声势,同时将交通管理工作分解落实到各相关职能部门。
交警部门依法开展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监督指导、交通事故预防等工作;农机部门严格拖拉机管理工作;奇偶阿通部门负责道路建设、管理和维护。
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经常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从而形成交通违法依法严管、道路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源头管理责任严格落实、安全宣传广泛深入,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立体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