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邕宁区烟草专卖局(市场部)
2007年9月25日
交通事故的发生虽然表现出很大的偶然性,但在道路交通活动中,交通事故的发生也受到人、车、路、环境等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一、安全管理的严峻形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20多万人死于交通事故,数百万人受伤或致残。

2005年,我国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死亡98738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8亿元,平均每天270人死于交通事故。

面对这样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探讨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及其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影响道路交通事故的因素
一是人力因素。

超速行驶、非客运车载客、无证驾驶、夜间行驶成为马路四大“杀手”。

另外,非机动车驾乘人员和行人缺乏交通安全意识,自我防范意识差,无视交通规则,从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也不少。

二是车辆因素。

车辆技术的好坏,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

这类事故通常是由于肇事车辆安全技术状况不良引起的。

对车辆所属企业而言,由于单位维修制度不完善、不落实,车辆检验方法落后,致使一些车辆常常因带病行驶而肇事。

三是道路因素。

道路狭窄和破损,道路没有设立中央分隔带和路边两
侧护拦,警告、限制等标志数量不足、标志不清不规范、符号模糊难以辨认,这些都是从客观上增加了道路交通伤亡事故的发生率。

从道路的设计与施工来分析。

道路的线形设计和线形组合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非常大,道路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安全行车也有密切关系,这些都会影响交通安全。

四是环境因素。

驾驶人行车的工作状态,不仅仅受到道路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天气状况、道路安全设施、噪声污染等道路交通环境的影响,受到交通量的影响,受到交通混杂程度与行车速度的影响,受到交通信息特征的影响等。

因此,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势在必行。

三、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措施
1、加强对人的教育管理实现“两个提高”
强化对人的教育和管理,是从源头上有效预防交通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

对我们部门来说,应加强对机动车驾驶人的教育,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首先,申请办理行业上岗的人员,必须经正规定培训,取得贺驶证,实习期满一年以上的,方可以申领。

其次要切实抓好机动车驾驶人的继续教育工作。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驾驶人,应区别对待,因人施教。

加强对全社会人员的教育管理,以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

对我们行业来说,就是加强对员工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和交通法规宣传,加强和提高员工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观念。

2、加强车辆检查检测,确保其良好的技术性能
良好的车辆技术性能是保证安全驾驶的物质基础。

因此要加强对汽车安全技术性能的检测,确保汽车转向,制动,灯光等机件符合安全标准,减少因机械故障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机动车驾驶员要履行职责,勤于保养和维护车辆,坚持出车前检查转向系和制动系、收车后保养的车辆工作制度,发现隐患要及时进行了排除,保证车况良好,以有效确保车辆运行安全。

此外,严格执行车辆报废制度,避免因车况不良造成的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推广安装汽车新型安全装置,如车载防撞系统、打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的报警系统、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视觉警报系统GPS 卫星定位系统等。

3、把握“四个重点”
科学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必须按照尊重规律、依法管理的原则,抓住预防工作涉及的重点方面来组织开展,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要突出预防事故的重点问题。

对影响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和严重违章要实施重点预防,严管重罚,要从源头上和路面管理上,始终把制止超载、超速和疲劳驾驶作为工作重点。

二是要突出预防事故的重点时期。

要始终把春运和五一、十一黄金周等重点时期的交通安全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并以此来带动日常的预防工作。

三是要突出预防事故的重点部位。

对易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重点部门、岗位,要给予重点指导、重点帮助、重点监控,重点管理,促进形势的好转。

四是要突出预防事故的重点部门和人员。

要建立重点部门、驾驶员、严重违章驾驶员、对交通事故负主要以上责任的驾驶员、初领驾驶证的驾驶员重点人员的管理制度,落实帮、控、管、教等措施,强化他们在安全上的自律性和安全行车意识,用强有力的措施让危险驾驶员离开道路,确保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