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作业设计说明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作业设计说明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1课放大镜一、填空题1、放大镜也叫。

镜片中间,边缘。

2、人类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

3、放大镜具有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

4、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在放大镜下看是由组成。

二、选择题1、放大镜是用来()的工具。

A观察B照明C计量2、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A反射B折射C不变3、根据下列放大镜的图形描绘情况,放大倍数最大的一个是()。

A B C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围就()。

A越大B越小C不变5、下面透明玻璃镜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 B C三、问答题1、能放大物体的器具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他们把物体放大的原理是什么?2、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四、实验探究请介绍一种自制放大镜的方法。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一、选择题1、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

A眼睛B鼻子C脚2、蟋蟀的耳朵长在()。

A头部B足侧C腹部3、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足。

A.2B.3C.44、蝴蝶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

A细毛B触角C花纹5、蝇的眼由许多小眼组成,叫做()。

A单眼B复眼C双眼二、连线题将下列昆虫与它们的触角类型连起来。

蚕蛾棒状天牛丝状蝴蝶鞭状蚂蚁羽状蝗虫膝状三、简答题1、我们用放大镜去观察昆虫时应该注意些什么?2、昆虫的复眼有什么作用?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一、填空题1、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或由组成。

3、晶体的多种多样,但都很有,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有的像。

4、雪花晶体的形状是形的。

二、判断题以下哪些是晶体?是的在括号里打“√”。

1、红糖()2、面条()3、食盐()4、雪花()5、玻璃()6、珍珠()三、思考题四、有人说:“熠熠闪光的不一定是晶体,朴实无华、不能闪光的未必就不是晶体。

”你认为对吗?说说理由。

第4课怎样放的更大一、填空题1、在17世纪,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就是早期的。

荷兰科学家制造出了当时最精良的显微镜,放大倍数是倍,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倍。

2、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二、问答题1、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2、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什么?你有何感想?三、实验探究1、给你两个放大镜,你能利用它们做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吗?简要说说制作方法。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青苔、花粉等,比较和肉眼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一、选择题1、我们利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

A放大的正像B放大的倒像C缩小的正像2、第一个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

A列文虎克B罗伯特胡克C牛顿3、制作洋葱表皮装片应用镊子撕取“()”字中间的表皮作为标本。

A井B中C口4、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和步骤可简单地慨括为()。

A安放→调焦→上片→对光→观察B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C安放→对光→调焦→上片→观察5、利用显微镜观察到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A细胞B气泡C液泡6、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A200 B2000 C200万二、实验探究1、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排序。

()从目镜往下看,慢慢调整调节旋钮,是标本出现在视野为止。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圆圈。

()将观察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拖着镜座将显微镜向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

2、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是碰到两个难题,请你帮忙找出错误所在,并改正。

(1)从目镜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

错误:改正:(2)标本片已经放在载物台上,而且标本片对着通光孔的中央,可从目镜里只能看到亮圈,看不到洋葱表皮的细胞。

错误:改正:3、请你用文字描述你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并画出图。

一、填空题1、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命都是由组成。

2、英国物理学家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之一。

3、细胞的形态是的,它们具有不同的。

二、问答题1、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什么?2、简要说说细胞的结构。

3、研究细胞有什么样的意义?第7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一、问答题1、什么是微生物?它们由什么组成?我们怎样才能发现它们?2、有人说:“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因为微生物繁殖的结果。

”这种说法对吗?说说理由。

3、通过观察,你发现了水里面有哪些微生物呢?4、微生物具有哪些生物特征?草履虫鼓藻变形虫船形硅藻第8课微小世界和我们一、填空题1、在和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2、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要靠,如果没有它们,地球将变成垃圾的世界。

二、判断题()1、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2、微生物也是生物,也由细胞组成。

()3、人的最好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3毫米长的微小物体。

()4、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5、微生物都是一样的。

三、问答题1、不少传染病的流行都与微生物有关,请举出几个例子。

2、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的道路上有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的发现,既有食品、医学方面的,也有农业、生物工程、微电子技术等其他方面的,这些发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

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这些发现所带来的成果。

请举例说出人类利用微生物服务生活的例子。

1、将下列人物与他的成就连起来袁隆平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列文虎克利用微观技术对水稻进行改良,培育出杂交水稻罗伯特胡克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巴斯德设计并制造出能增进视力的眼镜培根制成最早可以放大三百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2、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肉眼能看清小于1毫米的肉眼看不见的东西放大镜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生物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核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清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1课我们身边的物质一、填空题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的,整个世界都是由构成的。

2、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只是有的快,有的慢。

3、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有些变化产生了。

二、选择题1、像易拉罐被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这样的变化是()。

A形态发生改变B产生新物质C没有什么变化2、蜡烛燃烧中()。

A形态发生改变B产生新物质C既有形态改变又产生了新物质3、把泥做成器的过程中()。

A形态发生改变B产生新物质C既有形态改变又产生了新物质4、声音()物质构成的。

A不是B是C无法确定5、像房屋、石头等这样一些物质是()。

A永远不会变化的B缓慢变化的C快速变化的三、判断题1、下列哪些是物质(是物质的请在括号里打√):A桌子()B空气()C声音()D冰块()E铁丝()F白纸()G温度()H小鸟()L长度()2、下列现象中,属于形态变化的有,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有。

A生鸡蛋变熟鸡蛋B面粉做成馒头C秋天树叶变黄D钢锭打成菜刀E池塘的水干枯了F盐酸滴在石灰石上G清石灰水吹气后边浑浊H糖加热至黑色I打开冰箱门后冒白气J树木做成家具K岩石烧成水泥L馒头发霉四、思考题有人说:“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你认为对吗?说说理由。

第2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一、填空题1、物质的变化可分为和,它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

2、物质的化学变化往往会伴随改变颜色、、、等现象的产生。

二、选择题1、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豆子()。

A没有明显变化B变成其他物质C发芽了2、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态的白糖,是()。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燃烧一纸和撕碎一纸相比较,分析正确的是()。

A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B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C都是物理变化三、简答题1、什么是物理变化?试举例说明。

2、什么是化学变化?试举例说明。

3、蜡烛燃烧能观察到哪些现象?属于什么变化?第3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选择题1、在米饭或淀粉上滴上碘酒会出现()。

A黑色B紫红色C蓝色2、长时间咀嚼米饭的时候会感觉到米饭有甜味,这是()。

A口腔中含有糖B米饭在咀嚼中发生了变化C米饭本来就是甜的3、将碘酒滴在下列物质中,能呈现蓝色的是()。

A鸡蛋清B白砂糖C面包4、食物在体转化为营养物质时发生了()。

A简单的物理变化B没发生变化C复杂的化学变化5、下面不含淀粉的食物是()。

A土豆B藕C虾米二、问答题1、米饭在嘴里开始没有甜味,慢慢嚼着才有甜味,这是什么原因?2、取出一根试管,里面装一些水,放入少量淀粉摇一摇,再滴几滴碘酒会怎么样?这是什么原因?三、实验探究实验目的:探究马铃薯中是否有淀粉。

实验器材:水果刀、滴管、碘酒。

实验方法:首先用水果刀将一新鲜的马铃薯切开,再用滴管将碘酒滴到马铃薯的切面上,然后看切开面上是否有蓝色出现,最好得出结论。

问题:1、缺少什么器材?2、观察到什么现象?3、得出什么结论?第4课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填空题1、小打是一种色的体。

白醋是一种色的带味的体。

2、小打和白醋混合会发生变化,产生的气体叫,这种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

二、实验探究探究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情况。

1、小打和白醋混合后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2、把玻璃片盖在玻璃杯上,用手摸玻璃杯,有什么感觉?3、用燃烧的细木条伸入玻璃杯中,观察到什么现象?根据这个信息,我们可以作出怎样的判断?4、分析已经获得的证据,能判断出玻璃杯中的气体是什么吗?为什么?三、思考题四、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的物质,你还发现生活中哪些物质混合也能产生新物质的现象?第5课铁生锈了一、选择题1、与铁生锈无关的因素是()。

A水分B空气C温度2、下列关于铁锈的说确的是()。

A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铁锈叫氧化铁B铁锈能导电,不能被磁铁吸起来,铁锈的颜色是红褐色C用涂油漆、电镀、制成不锈钢、保持干燥等方法可以防止铁生锈3、铁生锈是()。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4、铁钉在有腐蚀的情况下容易生锈,()不能防止和减缓铁生锈。

A刷油漆B抹油C放入盐中5、在下列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被腐蚀的速度最慢的是()。

A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B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C在呈酸性的潮湿土壤中二、思考题1、厨房里的菜刀、铁锅非常容易生锈,请你分析生锈的原因,并设法解决。

2、小明新买了一辆自行车,他非常喜爱这辆车,老担心车子生锈,请你帮他多想些办法来保护新自行车,防止生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