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剪力墙配筋设计常见问题与做法
剪力墙配筋设计常见问题与做法
[ 《抗规》第 6.4.4-3条及《高规》第7.2.18条]
• 剪力墙墙身分布筋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间距 剪力墙结构一二三级 0.25 %,四级及以下 0.2 %;间距 300mm 高层剪力墙 7.2.19条位置: 0.25 %;间距200mm 框剪结构 0.25 %(非抗震 0.2 %);间距 300mm 框支剪力墙底部加强区 0.3 % (非抗震 0.25 %);间距 200mm
加强区 GBZ,满 足 4d12,也满足 0.5%的要求
如图一级YBZ,
满足8d16,也满 足1.2%的要求
当规范规定的最小配置量中的钢筋直径为 d16 时,搭配的小直径钢筋宜 d≥12 ; 当规范规定的最小配置量中的钢筋直径≤d14 时,搭配的小直径钢筋宜 d≥10 ; 小直径钢筋应放在受力较小或便于施工的位置,不能摆在墙肢端部。
背景 总师室对剪力墙设计的统一
各分公司(各所)可能会有当地或自己的习惯、要求,对某些争 议问题可以有不同做法。
• 剪力墙配筋设计牵涉的内容
• 截面要求、稳定性要求 • 满足计算要求 • 配筋率的计算(边缘构件、墙身) • 配箍率的计算( Acor,箍筋体积,重叠面积,墙水平筋的利用) • 墙分布筋的构造要求,拉筋的构造要求 • 边缘构件的类型( YBZ/GBZ/AZ) • 边缘构件的箍筋构造要求(箍筋,拉筋,直径,间距,肢距 /无支
[ 《抗规》第6.1.10条及《高规》第7.1.4条 ]
• 标高表 注明嵌固端位置 取消约束边缘构件范围
[(11G101-1)]
• 剪力墙墙身分布筋(框剪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分布筋) 水平分布筋最小直径 d8 竖向分布筋最小直径 d8 HRB400 及以上等级,保证直立性 当审图不允许 竖向分布筋采用 d8 时,改为 d10 ,间距根据规范要求加 大
[ 《抗规》第6.4.3条及《高规》第7.2.17条、8.2.1、10.2.19]
• 剪力墙结构的”常用最小”构造配筋 (2排)
优先采用 d8
表中钢筋间距以 50mm 为模数,并非最小配 筋。 允许采用10mm 为模数的钢筋间距 ,比 如bw =250mm 的剪力墙,分布筋允许采用 d8@160 ,配筋率为 0.25 %。但应注意与边 缘构件箍筋的关系。 亦允许不同直径钢筋搭 配。
梁端的计算假定与梁钢筋直锚长度
刚接 0.4labE 铰接 0.35lab
• 平面外单边搭梁处设置 AZ (非边缘构件)
梁端的计算假定与暗柱配筋要求 刚接 情况下,《高规》7.1.6 :应 通过计算 确定暗柱的纵筋,且 一、二、三、四级的配筋率分别不小于 0.9 %、0.7%、0.6%、 0.5 %。一、二、三级箍筋 d8@150 ,四级 d6@200。
墙水平筋端部构造暂按照 不计入 体积 配箍率。
由于约束边缘构件箍筋的复杂性,暂 未计入箍筋重叠面积。
但是当不计入重叠面积时,某边缘构 件体积配箍率仅差一点点,则可根据 设置小套的设置情况直观判断是否满 足配箍率要求。 (应用此条时要有把 握)
• 边缘构件箍筋 构造边缘构件的箍筋
满足间距、直径要求 连体、错层、B 级高度的体积配箍率 (与老规范相比,框支剪力墙结构 的要求取消 ) 当箍筋设置复杂、采用大箍套小箍时,绘制套箍图 箍筋代替墙水平分布筋时,该肢外箍满足计算要求 (注意墙水平分布 筋定义的强度等级)
如何计算? 中间楼层:墙需按照梁端弯 矩的一半 M/2 和该暗柱的压 力计算配筋。 顶层按照梁端弯矩 M计算配 筋。
[ 《高规》第7.2.3 ,8.2.1;《抗规》6.4.4-2;11G101-1]
•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
[ 《 03G329-1》 P3-4]
•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
配筋方式的改变 -拉筋 (+墙分布筋); 计算区域的改变 -标准区格 ; 轴压比相关 ; “≤”的意义 -实配间距不大于计 算值; 是否考虑剪力墙水平分布筋的贡献?
蓝色钢筋不需要设置
蓝色钢筋必须设置
• 边缘构件纵筋搭配(构造配筋时) 在满足计算要求,满足《高规》7.2.15-3,7.2.16 条规定的最少配置量的 前提下, 标准形状的边缘构件 ,宜搭配部分小直径钢筋,提高经济性。
如图二级非底部
加强区 GBZ,满 足6d12,也满足 0.6%的要求
如图三级非底部
直径要求同竖向分布筋(均优先选用 8mm);高层建筑中的顶层、
楼电梯间、山墙、端开间纵 (外)墙建议控制间距 200mm 。
• 高层建筑结构一字形墙的最小厚度 一、二级的一字形剪力墙最小厚度 220mm 。 应亊先通知建筑。
[ 《高规》第7.2.1-2]
• 剪力墙拉筋的设置 最小 Φ6@600@600(双向 ),底部加强区不再特别加密。 一般情况下,采用双向布置(经济,易懂)。有特殊要求,采用“梅花双 向”。
• 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 SATWE计算结果 纵筋合力点的位置
新SATWE 版本由3bw 改为4bw 实配暗柱纵筋合力点的位置应满足计算要求, 所以当 hw ≤4bw 时,满足 计算的纵筋应配置在端部
• 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 SATWE计算结果 纵筋合力点的位置
As= 13
As=9
• 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 SATWE计算结果 纵筋合力点的位置
hw 大于4bw ,保证合力点位置和配筋不小于计算 有翼墙端,可以考虑翼墙一排纵筋。 (对于纵筋间距不大于200mm,墙厚不大于400mm的一般情况,端部 6根或角部8根配足即可满足合力点位置)
• 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 边缘构件的总配筋量与计算结果
剪力墙配筋设计新老常见问题、统 一做法 及一些探讨(一)
• 急待统一的理由
我们的大量业务均包含剪力墙
• 规范、图集的更新: 2010版《抗规》《砼规》《高规》及相 关图集
• 新规范、标准的模糊条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 越来越严格的经济性要求 • 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 • 越来越高的速度要求 • 项目内外的统一性仍需提高
As=13
hw 不大于 4bw ,端部一排配足;有翼墙端,可以考虑翼墙一排纵筋。 排不下时,可设置两排,净距 50mm ,配筋量宜比计算适当放大 亦可采用并筋做法
• 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 SATWE计算结果 纵筋合力点的位置
更经济 一些
更方便 一些
hw 不大于 4bw ,端部一排配足;有翼墙端,可以考虑翼墙一排纵筋。 排不下时,可设置两排,净距 50mm ,配筋量宜比计算适当放大 亦可采用并筋做法
长度,配箍率) • 边缘构件的纵筋构造要求(直径,根数、配筋率、间距) • 短肢墙、小墙肢的要求、边框柱的要求 • 满足嵌固的要求 • ……
• 表达方式(原位 /列表) • 辅劣计算工具 • 自劢生成软件的结合 ……
• 底部加强区的范围 嵌固面以下不作为底部加强区。 H/10 24m 以下剪力墙结构一层
需要箍筋重叠面积计入 体积配箍率时,可增加
小套箍的用量。
• 边缘构件箍筋 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的箍筋
均正确。
需要箍筋重叠面积计入体积配箍率时, 可增加小套箍的用量。 或者说:不计入重叠面积时,体积配 箍率差一点点,则设置小套箍满足配 箍率要求。
• 边缘构件箍筋 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的箍筋
目前对墙水平分布筋参与体积配箍率 的构造做法和相关辅劣计算表尚未成 熟,剪力墙 约束边缘构件暂不考虑 墙 水平分布筋的贡献。
高层建筑
多层建筑
• 边缘构件纵筋间距 一般情况下,边缘构件纵筋沿墙肢方向的间距宜控制在 200mm以内; 不重要的地方,可以适当放稀,但不得大于 300mm ;
墙厚 300mm 及以下,构造要求端部放 2根即可,不必三根,也不必沿墙肢 方向设置拉筋。
墙厚大于 300mm 时,如 350mm ,则在端部中间需设置钢筋,并且沿墙肢 方向设置拉筋 (箍筋),满足箍筋肢距不大于 300mm 。
•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
拉筋竖向间距满足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的间距,即一级 100mm,二三级 150mm ; 拉筋竖向间距可以与阴影区的箍筋竖向间距不同,但与对应墙身的水平分 布筋间距应成一倍或两倍关系; 拉筋水平间距不大于对应墙身的竖向分布筋间距;
• 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尺寸 对构造边缘角柱、翼柱,多层建筑的最小尺寸要求不同于高层建筑,设计 中应予以区分。
• 边缘构件合并 合并绘制暗柱的规则
一般情况下以400mm或两倍墙厚作为控制,如果按照各处基本 尺寸绘制后,剩余的墙身段长度小于400mm或两倍墙厚时,宜 合并绘制暗柱。 合并后需注意边缘构件箍筋代替墙水平分布筋的计算和构造要 求。 具体工程中需灵活掌握。
• 平面外单边搭梁处设置 AZ (非边缘构件)
• 边缘构件纵筋搭配(构造配筋时) 对于非标准形状的边缘构件,尤其是多个边缘构件由于距离较近,合并绘 制为一个时,则应注意最小配置量不再是规范所写的 6d16 ,6d12 ,4d12 等等。
如图二级非底部加强区 GBZ,为一个暗柱、
一个角柱的合并,每个的最小配置量应为 6d12,总共应为 12d12。剩下的可以搭配 一些小直径 d10。(满足计算和最小配筋率 要求)
• 边缘构件箍筋 构造边缘构件的箍筋
箍筋(拉筋)肢距不大于300mm,与纵筋至多隔一拉一 内部尽量采用拉筋
• 边缘构件箍筋 构造边缘构件的箍筋
内部以拉筋为主。 边缘构件较长, 端部受力较大处宜设置小套箍 (第二、三排钢筋),加 强约束。受力较小远离墙端的 中部 处宜采用拉筋。 转角墙的 角部 ,由于有两方向箍筋重叠约束,所以约束较强,第三、 四排钢筋间可不再设小套箍。
•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
配筋特征值和轴压比相关;(以不同填充方式区别配筋) 尺寸和轴压比相关,和翼墙、端柱的尺寸相关; 尺寸更自由 (不采用套箍方式,可以允许较小的非阴影区尺寸,但不宜小 于 100mm) ; 当剪力墙水平钢筋端部构造按照 计入 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时,非阴影 区的体积配箍率 计入墙水平分布筋;剪力墙水平钢筋端部构造按照 不计入 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时,非阴影区的体积配箍率 不计入 墙水平分布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