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校本培训讲座整材料

2020校本培训讲座整材料

校本培训讲座整材料
以学定教,自然生成
地点:多功能室
时间:12月10日
主讲人:陈宇
“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倡导“从学生中来,在学生中做,归学生所有”的教学课堂,注重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感悟,从而实现学生自我的成长。

受这一精神启迪,在研磨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解决问题”一课中,我经历了教师在“前面引”、学生在后面跟,到学生在前面思、教师在“后面推”的转变,课堂教学也实现了从最初的教师要的学生给不了,到最终学生自然生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自主优化的转变。

实现这一转变的法宝就在于“以学定教"。

我们以学生学习为主线,以学生学情为依据,对教学设计进行一次次地修改,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了知识的内化与学生能力的发展。

案例与分析
案例一:
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1.创设情境,学生分小组尝试解决包装卫生球的问题:有58个卫生球,每10个卫生球装一袋,需要、几个袋子?(可以利用圆片和画在纸上的球动手操作)
2,汇报交流,生成“分一分"“圈一圈"“想组成"等方法。

3、引导用“想组成”倒过来检验答案。

4、探讨5和10的关系
(1)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如果5个卫生球装一袋,这些卫生球能装儿袋的问题。

同学们大多用一圈、分一分的方法。

(2)由课件演示从10个一袋到5个一袋的过程,展示可以利用10和5的关系解决问题。

通过观察发现10个一袋变成5个一袋,会增加和原来同样多的袋数,原来剩余的数比5多,可以再装一袋。

(3)引导学生用答案代入倒过来检验:11个5是55,再加剩下的3个.一共是58个。

二、巩固练习,优化策赔
1、自主选择方法解决"82块饼干,10块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的同题,生成了“想组成"快,而“圖一圈"慢的情况。

2、请先做完和后做完的学生分别说说方法,讨论优化出在10个装一袋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选择“想组成”的方法。

3.让学生想一想怎么检验。

4,追问5个装一袋的结果,学生尝试自主解决,汇报结果,尝试引导出8+8-16(袋).
三、课堂练习,拓展提高
案例二:
一、呈现问题,对比策路
(一)呈现问题一:3个一袋,初步探索策略
1,提供圆片和画在纸上的玻璃球,提出问题:每3个玻璃球装一袋,能装满几袋?(有的同学动手3个一组地分一分圆片,有的同学3个一组地
在纸上圆一圈。


2.比较解题方法,初步感知圆片的准备及收、取的麻烦,对比出“圈一
圈"的简便快捷。

3,学生思考怎么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学生想出了顺着重新分一分,3个3个数一数、倒着加起来等不同的检查方法,初步尝试了检验解决是否正确。

(二)呈现问题二:逐步优化策略
1,提供练习纸,练习纸中画有巧克力糖,让学生自己想方法解决将巧克力糖10个装一袋,能装满多少袋?(有的同学动手圈一圈,有的同学则直接想到答案。

)
2,比较解题方法,让学生进行对比感受,实现方法的优化。

3,思考前面一题为何不能用“想组成”的方法解决,进一步对比发现“想组成”的方法使用起来有一定的条件。

4,思考检验的方法,学生用倒过来“想组成”的方法检验,教师通过课件演示验证,并呈现10个一行的分袋结果,为学生利用10和5的关系解决问题积累经验
(三)呈现问题三,感受5和10的关系
1,学生思考把5个装一袋,这些糖能装满几袋?在练习纸上作答,纸上画有巧克力糖。

(有的同学用5个一圈的方法,有的同学想到用10和5的关系解决的方法.)
2,先展示圈的方法,再请不圈得出结果的同学说说方法,通过课件演示每个10里有2个5,4个10里一共有8个5
3,用倒过来数的方法检验结果。

二、巩固练习,选用策略
在感悟多种策略后,大部分同学用“想组成”的方法自主解决82块饼干,10个装一袋,能装满几袋?并用倒过来“想组成”的方法检验。

三、课堂练习,扩展延伸
利用课堂上同学们成长树上的花为材料进行提问,6朵花换一包糖果,这些花能换多少包糖果?这时学生手上没有材料,学生自主思考,有的画一画花或者圆圆,再6个一圈;有的写数字,尝试6个6个地加;有的从总数里6个6个地减……
同课异构引发的思考:案例一的教学环节以知识点为线索,目标很明确,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方法多样化并进行优化,再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利用10和5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究,最后再进行练习拓展。

虽然也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学习的重难点知识(对于策略的选择和用10和5的关系解决问题)没有内化为大部分学生的主动需求。

而案例二的教学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要位置,问题设计与老师提问成为学生思考与能力发展的“台阶”,让学生自己“走上去”。

这些经验在后面的学习中成为源泉,可以与新问题对比,深化感悟(“想组成”的方法只可以在10个一袋的情况下使用),也可以提取出来重新加工产生新的方法(观察10个一袋的图示产生10和5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每次解决问题时,同学们用的是不同的方法,体现了思考的不同水平),这样的课堂教学恰恰是“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的实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