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校本研修的内涵,运用灵活多样高效的方式,
扎实搞好校本研修工作
——学习《〈榆林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心得
一、2013——2014学年度教师校本研修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个人方面
第一,思想上不重视校本研修。
万事开头难,其一就是我们对其认识不到位,觉得校本研修是个次要层面。
但市上文件明确规定“学分认定不合格者,不得参与职称评定、评优树模等”。
第二,研修主题的选择不科学。
有的大而空,不切实际,与自己所任的学科联系不紧密;有的纯粹下载,下载后又不适当修改,以致自己对确立的研修主题到底是什么也不明白,内容与主题脱节,看似有很多佐证材料,实则七拼八凑。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第三,活动形式老套、单一,严重束缚了校本研修的丰富内涵。
不少人仍停留在听课评课、办讲座、学理论等层次。
把校本研修与过去的教研活动等同起来,实际上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本位的研修,而教研只是教学研究,教研只是校本研修中的一个环节。
因而今年的学分认定中,以教研材料全权代替校本研修的现象十分严重,除过教研材料,其他项目都没作充分准备,疯狂拼凑,不成体系,不能自圆其说,问题百出。
2、学校层面
校本研修对我们来说还是个新生事物,因而从学校整体的角度看,也没有准确把握好校本研修的内涵,对研修的多样化形式缺乏切
实有效的探究,于是对教师缺乏方向性的引领,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二、对策初探
1、思想上重视。
必须充分认识到校本研修与我们职称晋升等个人前途紧密联系起来,因此,我们应当重视。
从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国家确立校本研修制度是想把老师往研究型、学者型的方向引导,现在表面上看效益不明显,只是“一切刚刚开始”的缘故,因此要想成为合格的老师,能跟上时代的老师,校本研修是不可少的。
试想:有的老师临退休,也没亲自写过几篇教育叙事、论文、教学心得、教育随笔,正如我们所教的学生九年也未写出一篇象样的作文和日记一样,毕生的教学生涯只能靠自己的记忆回想,着实没什么说服力。
2、深刻领会校本研修的内容,精确选题
第一,对照市、县行文,从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四大项目及其具体内容中筛选适合自己的研修主题,本着“小、实、新、活”的原则,尽量与所教学科对口,不要凭空想象。
具体来说,研修主题不要有语病,不要太大,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这个主题就大了。
课堂教学从备课起,三维目标的预设、教学思路的形成、重难点的把握、问题的设置、学生的组织、教法学法、课堂练习、作业,到评价反馈、反思,涉及很广,我们可以选其中一两个角度作为研修主题,切口小,可操作性强。
第二,精选研修主题时,要联系成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和做课题研究一样,先要由选题联想一下成果,这样就容易把握。
有的老师课题或研修主题已选定,但对将来出什么样的成果,一片茫然,于是没办法操作。
因此,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选题时想一下成果,将来拿出什么成果来证明你的研修工作,不能走一步说一步。
第三,主题选定后,要拟定研修计划,拟定研修目标,确立研修内容,预设研修的步骤,整个要成体系,要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不能像过山车。
如确立“开卷环境下思想品德高效答题的实践与研究”为研修主题,而后要拟个计划,确立的必要性是什么,初步要达到什么目标,研修的具体内容可以围绕近些年思品的出题类型,分类研究,每一类里面,要有目标、注意的环节、审题方法指导、近年中考题等,这样就成为一个较为严密的体系。
第四,研修预设的成果可以多样化,如复习资料、校本教材、自制教具、音像制品、课件、学生作品等,凡能证明研修主题的成果都可以提供。
切记避免单纯的论文成果,更要避免纯下载连格式也尚未清除的论文。
如果非以论文形式呈现,也尽量拿发表了的论文、通过正规渠道(如县教研机构、市“国庆杯”、县上认可的刊物)发表交流或获奖的论文,才有说服力。
大家可以多向陕西教科所网站、榆林教研网站投递些稿件,县市论文大赛要积极参加,近期市“国庆杯”,大家都要投稿,中奖率很高。
3、专题讲座项目,主讲人要做较充分的准备,所讲内容一定要事先精选,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强,避免空泛。
不要简单一页,只有个操作步骤,大家做笔记也只能区区几行,听完讲座无感而发,连篇
心得也写不出来,这些讲座就是不成功的,算不上讲座。
所以听讲座,一定要有笔记,笔记要详实,记得越多,批注越多,越真实可信。
听完能写篇心得,发自内心,即使打印的,也能经得起一阅,专家他也绝对不会说你这就是下载的,是假的。
讲座的心得要拟个正题,再拟个副标题,如听XXX《AAAAA》讲座心得体会。
4、示范教学的所有流程要成体系,起码教学设计、课件、说课稿一定要有。
三项一定要精心构思,示范或公开教学,一定要讲质量,不然不攻自破。
5、课题研究方面,最好通过县市相关部门申报。
选题一定要联想成果,没想出成果,就不要立课题,否则无从做起。
选题一定要小,不然无法下手,紧密围绕所教学科或者自己经常思考的内容为课题;三五人一组,不要太多。
边做边修正,不一定严格按起初设计走。
再者,课题组一旦组建,分工务必明确,立项证书的成员名单要按照其在课题组中的地位、所发挥的作用,依次排列,忌“排名不分先后”。
因此要根据个人能力、意愿以及是否愿意承担所分配的工作。
这样才能各司其职,完成分配的任务。
多到正规学术网站或知名高校的网站上学习,看看人家是怎么做课题的,从中学些方法、技巧。
6、校本教材开发方面,对学校组织的校本教材,大家要积极参与,并能切实承担相关工作。
工作中也可以根据所教学科或班主任工作,积累成功教学范例、教育教学随笔、说课稿、复习材料、精典作业设计、答题方法指导等内容,形成文本材料积累起来,期末申请学校认定。
在教学中逐步完善,从而形成学科型学术型的校本教材,将
来还可以申请专著出版,别具一格,自成一家。
7、树立写随笔、反思、说课稿、教育叙事的意识,养成细微严谨的教学习惯。
一个断句的讨论(如“其一犬坐于前”)、一个公式的巧妙运用、一则经典感人的教育事迹,都可以把它记录下来。
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学期末了,是不是只有一两本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否由自己编写,下载了多少,修改了没有;作业是否随便在资料上找了几道题而后早就抛于脑后,积累起来了没有;自己每天讲课,能否经常想想这节课准备怎样上为何要这样上,有没有理论依据,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如由易到难、逻辑紧密、思路清晰;自己对所讲内容有没有理出清晰的认知思路;自己对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能否准确地罗列出来;重难点各是什么,以往是怎么考的;所设计的问题能否与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教学设计中罗列出来的教法学法在具体设计中运用了没有,在哪个知识点上用;每节课完毕后能否紧紧围绕自己从设计到反思的整个过程进而写出科学的说课稿来,等等。
长此以往,学期学年末了,我们拿出来的就是自己有文字记载的真实的教学历史,一点儿也不空洞。
8、师徒结对与同课异构。
《诗经》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要承认差距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绝不能认为署上姓名就算结对了,就算同课异课了。
第一,结对帮扶要要有帮扶的角度和方面,正如每年的职称评审表里面“教师培养情况”,很多人笼统地填“指导XXX 的数学教学”,在“指导效果”栏里填“效果明显、教学水平提高”,
这个角度就太大,因而效果不好说,说不准。
正确的如“指导某某老师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效果里可以填“改变随意提问的习惯,能紧密围绕重难点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提问时机把握恰当”等。
第二,帮扶过程中帮了哪些项目,结合哪些教学内容,有什么进步和感悟,也要有明确体现。
可以拟个正题,下面加个副标题,如“师徒结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下面加个副标题“跟XXX老师学习二次函数的教学方法有感”,这样真实感就增加了。
同课异构也是这样,重点要体现在异构上,要“各显神通”,比构思比教法,通过实践检验,看谁的教学设计科学高效,达成共识,虚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