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08.03 方法精讲-判断4 甘琳(笔记)(2020国考笔试线上系统特训小班-1期)

2019.08.03 方法精讲-判断4 甘琳(笔记)(2020国考笔试线上系统特训小班-1期)

方法精讲-判断4主讲教师:甘琳授课时间:2019.08.03粉笔公考·官方微信方法精讲-判断4(笔记)【注意】课前答疑:1.“空姐”是一种职业,“空姐”和“女士”是种属关系。

关键要确定好两个词的关系,通不通顺是其次。

2.“西装”包含“上衣”和“裤子”,“裤子”中除了西裤,还有其他裤子,所以题目默认“西装”和“裤子”是交叉关系。

3.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比如“我爱你”,“我”是动作的发出者,即主语。

4.语义关系例3:A项“安分守己”指老实、本分,反义词是到处作妖、为非作歹,而不是“好高骛远”,二者不是反义词。

5.可以造句为“调查是调研”,但明显不对,不能用“是”造句,二者是组成关系。

6.“冬装”和“T恤”没有关系。

“冬装”和“夏装”是并列关系。

“T恤”是“夏装”的一种。

7.可以参加模考,观察自己是否有一步一步的提高。

8.可以说“古典音乐”是“音乐”的一种,所以“古典音乐”和“音乐”是种属关系。

9.类比会考查较多常识,平时要多积累常识,包含数学、物理方面的常识。

10.每个人行测考60分的情况不一样,有人因为基础不牢,有人因为太粗心。

11.“管中窥豹”是贬义词,通过小管看豹子无法看全面。

没有必要纠结感情色彩,命题人会考查“虎头蛇尾、大义凛然”等有明显感情色彩的成语,不会考查太偏的词语。

类比题主要看词和词之间的关系。

12.可以现在开始刷题,刚学完有巩固的作用,之后刷题有复习、保持手感的作用。

13.“马放南山”指没有战争,是褒义词。

14.因果关系目前没有考查过二级辨析。

以上节课讲解的二级辨析那一页为准。

15.拿到类比题,要首先考虑一级辨析语义关系,选不出唯一答案再看二级辨析。

16.现在模考的岗位可以随便选,因为国考职位表还没出来。

国考分为副省级和地市级,要具体看报考岗位。

17.类比题目中,意思相近的词语是近反义关系,但感情色彩不太一样,每个词语都有侧重点。

18.《方法精讲课》比较基础,后期有拔高,会安排做专项练习题。

要巩固复习这两天老师讲解的基础知识,可以通过听课和刷题巩固。

19.很多同学容易学完就忘,所以要多复习,温故而知新。

第三章定义判断考点一:快速识别有效信息【例1】(2018辽宁)异株克生是指植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生长过程中,通过信息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并加以排除的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异株克生的是:A.黑核桃的叶子含有胡桃醌,可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B.农民喷洒除草剂,结果把周围的稻苗也给杀死了C.苹果和梨能从果实、枝叶中游离出气态乙烯,造成周围植物枯萎、提早落叶D.松树根分泌的一种激素可抑制桦树的生长【解析】1.选择“不属于异株克生”的选项,画“×”,将符合定义的选项排除。

定义关键词:(1)主体:植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2)客体:抑制其他植物。

A项:“胡桃醌”是植物产生的,且“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与题干主体、客体符合,排除。

B项:“除草剂”是农民购买的,不是植物产生的,与题干主体不一致,当选。

C项:“生态乙烯”是植物产生的,“造成周围植物枯萎、提早落叶”属于抑制其他植物,与题干主体、客体符合,排除。

D项:“松树根分泌的一种激素”是植物产生的,“抑制桦树”属于抑制其他生物,与题干主体、客体符合,排除。

【选B】【例2】(2015河北选调)社会融入是指那些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个体或群体能动地与特定社区中的个体与群体进行反思性、持续性互动的社会行动过程。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社会融入的是:A.余秀华克服脑瘫带来的身体不便,无视村里人的歧视,最终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成功B.小王出狱后饱受歧视,最终以善良、坚忍改变了大家的看法,获得人们的尊重C.小刘从银行辞职后,开了一家投资公司,利用自己积累的资源,公司发展迅速D.徐先生为圆大学梦,在65岁时不顾他人看法,备战高考,最终考入某大学【解析】2.选择“不属于社会融入”的选项,选非题,将符合定义的选项排除。

定义关键词:(1)主体:植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个体或群体;(2)客体:特定社区中的个体与群体,虽然出现“的”,但没说明白,这里不太会挖“坑”;(3)反思性、持续性互动。

A项:“脑瘫”属于弱势群体,“无视村里人的歧视”说明与其他人有互动,排除。

B项:“出狱”“歧视”说明属于弱势群体,后来用行动证明自己说明有互动,符合定义,排除。

C项:“辞职”并不是失业,自己开公司说明有钱、有想法、有资源,不是弱势群体,和题干主体违背,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65岁”“他人看法”属于弱势群体,别人歧视,但证明自己属于有互动,符合定义,排除。

【选C】【注意】出现限定词“的”,要重点看。

【例3】(2019江苏)社会性处罚:指存在失信行为的人员所受到的与自身失信行为没有直接关联的来自其他部门的限制和处罚。

下列属于社会性处罚的是:A.以“站不起来”为理由强占他人座位的高铁“霸座男”,当场受到了乘警的严肃批评,下车后被移送公安机关接受治安处罚。

这一事件曝光后,当事人的恶劣行为又遭到了全国网民的一致谴责B.由于数据造假,某教授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撤稿。

在网民的谴责声中,该教授又被撤销了基于该论文所获得的绩效奖励、省部级科研项目、荣誉称号、社会兼职C.春节前夕,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部分包工头,被有关部门和各种媒体曝光,引起社会各界密切关注。

根据银行、保险、铁路等部门的规定,这些违规者申请信用卡、购买保险以及动车和高铁票时都将受到限制D.长江沿岸的一家化工企业,多次不顾禁令向长江偷偷排污,最近被省有关部门通报批评,吊销了企业生产执照,它的上级主管部门及主要负责人也都受到了严厉的处罚【解析】3.选择“属于社会性处罚”的选项。

定义关键词:(1)主体:存在失信行为的人员;(2)客体:自身失信行为没有直接关联的来自其他部门的限制和处罚。

“的”前面的词修饰限制和处罚,均说明限制和处罚与失信行为本身没有关系、差异很大,题干的意思是有个人有失信行为,遭受了与行为没有关系的惩罚,比如我偷了小红家树上的苹果,被其他邻居打了,我感觉很无厘头。

A项:“高铁‘霸座男’”扰乱公共秩序,应该被乘警和公安机关管理,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撤稿”说明论文之前在这个期刊被接纳、发表,数据造假之后在哪里发表的就在哪里撤稿,都和这个行为有关,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包工头拖欠农民工工资”应该由劳动保障局管理,“银行、保险、铁路等部门”和该行为无关,符合定义,保留。

D项:“有关部门”说明惩罚和行为有关,题干主体是“失信行为的人员”,选项主体是“企业”,不符合定义,排除。

【选C】常考主客体:1.行政机关:各级政府(国务院…街道办/乡镇政府、公安等)2.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地方人大3.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4.事业单位:科研所、公办学校、广播新闻出版、医院等5.社会组织:商会(浙商会)、协会(消费者协会)特别注意主客体中有“的”!【注意】常考主客体:1.行政机关:各级政府(国务院…街道办/乡镇政府、公安等)。

2.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地方人大。

3.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

公安局、派出所是行政机关。

4.事业单位:科研所、公办学校、广播新闻出版、医院等。

5.社会组织:商会(浙商会)、协会(消费者协会)。

【例4】(2018北京)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发布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进行非法侵占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不属于电信诈骗的是:A.王某在网上发起新房团购,承诺一千元定金可抵五万元房款,顾客缴纳定金之后才发现该楼盘已售罄,王某也消失了B.李某盗用正在出差的张先生的微信头像,冒充张先生给张太太发微信说遇到事故,骗走两万元C.张某谎称自己患上不治之症,伪造诊断书、编造假故事放在网上,通过众筹募集到三万元医药费D.李老太太打电话找保洁,家政公司派来的保洁员王某忽悠李老太太从王某丈夫的店里购买了数千元保健品【解析】4.选择“不属于电信诈骗”的选项,画“×”。

定义关键词:(1)主体:犯罪分子;(2)“通过”引导方式: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发布虚假信息,设置骗局;(3)目的:远程、非接触式诈骗,打款或转账,非法侵占他人财物。

A项:楼盘已售完王某还发起团购,属于诈骗,“在网上”符合题干方式,且属于非法侵占他人财物,符合定义,排除。

B项:“骗走两万元”说明骗钱,“微信”需要用网络,方式、目的均符合,排除。

C项:“伪造诊断书,编造假故事放在网上”符合方式,“三万元医药费”归张某所有,符合骗钱的目的,符合定义,排除。

D项:不确定王某通过什么方式忽悠李老太太,且不是非法侵占财务,“购买”说明李老太太给钱,王某丈夫给商品,是等价交易,不明确是否符合目的,当选。

【选D】【例5】(2018云南)生物识别技术,即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如指静脉、人脸、虹膜、指纹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最可能运用了生物识别技术的是:A.受害者在旁听了嫌疑人的数码电话录音后,确定了他就是当时的袭击者B.警方在犯罪现场找到一张外卖送货小票,通过查询网上外卖订购系统信息,锁定了几个犯罪嫌疑人C.某涉密场所设置了严格的门禁,人们只有在密码输入正确且在电阻屏上手写出具有进入权限的工作人员姓名后才能进入D.某公司为考核员工出勤情况,引进了指纹打卡机,员工上班时必须输入指纹报到【解析】5.选择“最可能运用了生物识别技术”的选项。

“通过”引导方式,这句话有各种高科技,不易读明白,命题人出任何题目都是给大众看的,并不是谁懂这句话就让谁当公务员,若在定义题有看不懂的话,不用纠结,命题人不会在这里挖“坑”,因为不考查专业知识,重点看其他内容。

定义关键词:(1)“利用”也引导方式: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如指静脉、人脸、虹膜、指纹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括号是为了让大家理解,这里容易挖“坑”;(2)目的:个人身份的鉴定,比如在中国,通过身份证来区分是谁,身份证是对个人身份的鉴定。

A项:仅知道嫌疑人是袭击者,但不知道嫌疑人到底是谁(张三、李四、王五、赵六),不符合目的,排除。

B项:“几个犯罪嫌疑人”说明没有个人身份的鉴定,不符合目的,排除。

C项:说明这个门只要写对了名字都可以,比如客户端,写助教名字就可以进入,但并没有根据笔记判断是谁,不符合方式,排除。

D项:现在身份证也要录指纹,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录指纹老板就知道谁来了、谁没来、谁迟到、谁早退,方式、目的均正确,“指纹”符合生理特征,符合定义,当选。

【选D】【例6】(2014国考)角色混同指的是将自己所具有的不同角色相混淆,而发生的导致背离角色期待和角色规范的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