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个人行为考核学院:班级:学号:姓名:年月目录1.个人行为受课堂影响的体现 (3)1.1小黄车的调研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3)1.2多元化阅读书籍 (3)1.3更加关注时事政治 (4)2.主要活动形式 (4)2.1阅读相关书籍及感想 (4)2.1和同学们的交流 (9)3.课程想法感悟 (9)3.1对课堂内容的感悟 (9)3.2一点想法(小建议) (10)4附录:读书笔记 (11)1.个人行为受课堂影响的体现1.1小黄车的调研对自己产生的影响以前自己也会有不给小黄上锁的行为,根据我们的调查,这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觉得反正是在校园里,单车都是给同学们使用,锁不锁无所谓,小黄车也不会有安全问题。
但是和同学们一起调查发现,共享单车的破坏率极高。
与在社会中相比,小黄车在校园的使用频率较高,损坏的几率会更大,这些在我们日常使用小黄的过程中都可以体会到。
小黄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所以在自己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加强了保护小黄车的意识。
首先,自己会按规则使用小黄车,开锁上锁,并将小黄车停放在正确位置;不骑受损的小车,遇到不平坦的道路也会慢骑或是推车行走;看到有同学带人骑车,会勇敢的说这样对小黄不好,为了自己的安全,要正确使用小黄车等等。
其次,在调查中结合当今时事,我们也了解到了有关共享经济的许多新政策,不得不说,还是要多看书,多看新闻,了解实事,以开阔自己的视野。
最后,和同学们一起合作调研,写报告,真的收获了很多东西,这个过程也很开心,这样的作业形式很棒!1.2多元化阅读书籍一直在说上大学要多读书,提升自我素质,不过在大二之前,自己大部分读的都是名著,杂志,社科或是小说一类的书籍,读书面很窄,意识不到还有其他很多种类的书籍需要我们去学习。
但会随着课程的学习以及老师的指导,意识到有更多的方面需要我们去了解学习,关注当今的热点新闻,了解国家的政策,基本常识等等。
其实与大学相比,中学时期对于政治的学习会更多,考试就决定了我们要学习政治这门课程,不过当时跟多的是死记硬背,而不像现在会自己思考。
因为专业的原因,在高二之后就没有系统的学习政治了,以致于自己连国家的基本政策都不是很了解了。
所以就开始强迫自己去学习。
首先从新闻评论开始了解,南方周末有许多当今时事新闻供我们了解,全方面系统的对当今社会进行评价,许多真实案例都发人深省;其次从纪录片看起,后来发现自己特别喜欢这样的形式,图文并茂,最喜欢的还是档案这个栏目,大量的史实资料摆在面前,让我们去了解,去发现历史政治!1.3更加关注时事政治首先关注了相关公众号,比如南方周末,它会定期推送一些社会上极具争议的现象,例如前段时间很有争议的“辱母案”,还有中国日报,而且他的共享经济推送也正好对我们的共享单车调研有很大的帮助;其次,这学期自己也在准备相关入党材料,对党和国家领导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认识,自己的思想意识也有了很大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学习一些党的书籍,尽管有些枯燥,但还是会强迫自己继续学习下去,总是要逼自己一把!2.主要活动形式2.1阅读相关书籍及感想阅读的书籍:中国做对了什么这本书让我渐渐清晰的一个概念是,人的解放促成了30年的经济成就。
改革开放对我们的生活的确长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也确实在飞速发展。
但是,30年后,怎样继续解放禁锢着的人性,成为一个更加艰难的课题。
庞大的利益群体构成的权贵资本主义,已经盘根错节,缠绕到社会的每一个细节,这样的局面需要政府和人民的一起努力。
读书笔记见附页我们在谈什么(南方周末出版社)、懂中国(南方周末出版社)其实这两本书的内容大致一样,都说明了中国现在面临的各种问题,包括教育,社会,基础设施等等,过呈现方式不同,一本以专业学术作家文来反映,另一种则是当事人及叙述以及记者在了解这些事件时的,比较之下,我更喜欢第二类相对纪实一些的方式,更能够让人看到事情的细节,并且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在读的过程中,凭兴趣翻到农村住房问题那块。
铺面而来的,是各种角色,各种议论,各种声音——有左右为难的公务员,有凭借高考走出农村回望故乡的感慨万千的诗人,有生活在当地的教师,还有在校园中的高中初中甚至仍读小学的学生。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社会风景,听到不同角度的对当下社会的思考。
我觉得,我们需要这样的文章“们”,需要这一篇篇文字为我们展开一幅当下社会的立体视图,不论我们是否有能力改变这些现状,纠正这些问题,我们起码需要发现这些问题,思考这些问题,因为至少,我们可以从这些思考中,确立自己行事的坐标,清楚自己之后需要以怎样的姿态去活着,作为当代的一名中国人。
非常开心能够读到这本书,看到那些文字中一个个我不熟悉的世界。
真的很庆幸,中国还有这样的报刊!书中的内容也人深省。
城市生活也确实让人付出心理上的代价,小城镇和村庄往往为居民提供建立在历史连续性和文化独特性基础上的共同体纽带。
与此相反,大城市则抹杀差异性,伴随着看似不可阻挡的资本主义力量,都市化的潮流具有了把众多本地文化改造成为单一消费主义文化的强大影响力。
城市陷入千篇一律的单调乏味中,似乎抹去了让人类社会生活如此宝贵和有趣的多样性。
中国城市先经历了三十年苏联式现代化,随后又经过了三十年美国式现代化。
从建筑学的角度看,这或许是两种最糟糕的模式。
但是,中国城市的相似外表掩盖了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对独特性和共同体的追求。
以北京上海两个特大城市为例,显然,两个城市表达了不同的社会和政治价值观,它们体现在街道布局、不同经济活动方式、对外来者的开放程度、甚至出租车司机的侃大山上。
如果可以把城市拟人化,北京可能是个有公益精神的学者或战士,而上海则是个热衷时尚、美食、娱乐的优雅美女。
中国的其他城市也不是像外表那样的千篇一律。
小城市在特定产品上下功夫,而更大的城市则利用起教育潜力和文化吸引力。
像成都和重庆等特大城市竞相承诺于实现社会正义;成都的成功是靠全面的长期努力推动的,离不开基层的协商、参与和清晰的财产权设计。
相反,重庆则一直依靠国家权力和转移百万人来实现类似目标。
不管这些政治工程的源头是什么,“城市公民”常常为所在城市的成就而自豪。
我们热爱自己的城市并不应该令人吃惊。
“我爱纽约”或许是现代历史上最成功的口号了。
中国的首都常常能看到体恤衫上用英文写的“我爱北京”。
人们很容易变得玩世不恭,会说所有这一切都是钱闹的,但这个口号确实触动了真感情。
人们真的爱自己的城市,这不仅发生在中国。
纽约的城市精神是以个人主义闻名,但是它的共同体意识和都市自豪感在危机时刻就充分体现了出来。
都市自豪感的部分内容或许可以用“爱城主义”这个词来表示,它产生于纽约与美国其他地方不同的意识;纽约人常常说他们更爱这个城市而不是这个国家。
在此意义上,上海与纽约类似。
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把都市生活的优势与小城镇或乡村生活中的共同体意识结合起来。
如果一个城市只是表现出全球化的同质性,人们很难为它感到自豪,正如住在麦当劳附近的人很难为它自豪一样。
但是展现出独特气质的城市就能让人产生一种满足共同体需求的归属感。
因此,我们应该欢迎中国城市花费时间、金钱、和心思去保护其独特的精神,用以帮助抗衡全球化的同质性倾向。
比如,哈尔滨通过强调它的开放性和对外来者的宽容性而展现其独特精神。
在长沙,有机构向市民征询该市独特的“精神”,这些调查结果对都市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产生了影响。
阅读的文章:不要辜负这个时代(周小平)其实这篇文章是高中时期的语文老师推荐的,可能是第一次看到涉及许多敏感话题的文章,所以印象很深刻,就想着也把它放在这里。
以下是文章摘要:这世间上没有容易获得的东西,历史和政治常识也不例外。
如果你不读书,没有人能帮得了你。
如果你以为微博上、杂志、畅销书上那些夸张的、惊悚的、匪夷所思的或者让你拍案惊奇的东西,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那么你永远都无法真正的认识这个世界。
你跟着媒体记者们起哄,把过马路闯红灯叫做“中国式过马路”,一下就拉低了自己整个民族的脸面、素质,你觉得很开心吗?但你知道不知道那些外国人闯红灯比中国人更狠、更快、更多。
北京老外数量不多,有时间你去上海站在浦东街头看看,100个闯红灯的人里面70%都是老外。
有时间你再去趟美国,欧洲,你去他们的城市街边看过那些白人在生活中是啥素质之后,你再好好想想把人性的劣根性冠上:“中国式XX”的称谓,到底应该不应该。
你可以不相信政府,但你因为不相信中国政府而去相信了外国政府,那你其实比那些只相信中国政府的农民更加小农思想。
——因为你的身边充满了谎言与诱骗,所以当你下次要说出:“中国怎么怎么,人家外国就怎么怎么的时候。
”不妨先停下来思考片刻,究竟这算不算中国特色,还是人类通病。
这世界有太多中国设计师到处嚷嚷“国外的设计师最棒,中国的全是垃圾。
”这世界也有太多的中国研究员到处嚷嚷“国外的科学家最棒,中国的笨得要死”。
这世界也有太多人张嘴就是“人家外国人最棒,中国人则完全不行。
”——说得好像他自己,他爹妈都不是中国人一样。
可是现实却是:美国搞四代机搞了16年,中国搞四代机只搞了7年,美国发射火箭失败了几十次,中国只失败了几次。
美国3D打印技术只能打印塑胶部件,中国3D打印技术已经开始打印超坚固超耐高温的钛合金部件,并应用在了飞机上。
中国的天宫正在搭建,美国的哈勃今年就要失去控制,过几年就要完全坠毁,再无力维护。
欧洲的诺基亚固步自封濒临倒闭,可中国不仅100%全包了苹果的生产,而且华为自主研发的四核芯片手机,还成为了世界智能机销量前三,在欧洲口碑相当好。
所以,你顶多只能说你自己不行,但你无权能诋毁其他中国人的成就。
中国就像一个饱受指责但自强不息的农村孩子,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滴的改变着人们对他的印象。
一开始人们嫌他土、脏、穷,他自己也因此自卑过、犹豫过、哭过、闹过、愤怒过,但至于他安静下来,埋头做自己的事,不再关心别人说什么。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已经有6亿人走向了小康。
有许多和我一样的农村娃都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城市里的新青年。
这种规模的沧桑巨变就已知的人类历史而言,绝无仅有。
如果这还不能证明我们的政治体制更优秀,还不能证明我们的民族和种族更优秀,那请问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信仰。
观看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柴静)柴静通过实地勘察:在燃煤消耗和钢材生产大省河北,经历了无人机因雾霾过重而无法记录污染情况的尴尬;她亲自携带采样仪,在雾霾中生活一天,一个白色的采样仪变为黑色,从中检测出15种致癌物质,最危险的一种物质的含量超过国家标准14倍。
完成难度不小的实地调查,柴静走访了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并奔波于中国、美国、英国寻求空气污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深入浅出地向观众讲解了雾霾的危害、产生原因、治理困难以及经验教训等等,也解释了国内不少城市雾霾的现状,比如,中国的空气污染60%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