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简史作业201413031420李岩第一编大事记第一章:史前美术一·旧石器的造型与发展1·【旧石器时代初期】在四川巫山龙骨坡巫山人遗址,河北阳原小长梁与云南元谋人遗址,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发现的石器,多系形状不规则的刮削器,砍砸器及尖状器,很少有第二步加工,呈现出石器的原始形状及初步的类型分化。
2·【旧石器时代中期】在距今约10万年的许家窑人遗址里发现的大约一千五百个石球,其光滑规则的造型体现出相当的造型能力。
这显示出一种与泛灵论联系在一起的工具崇拜心理,但也体现出对造型的讲究脱离了实用目的。
3·【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期智人的石器制作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这个时期的石器类型丰富,形状更加对称,加工益发精致。
宁夏灵武水洞沟出土的尖状器以造型周正对称而著称。
二·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装饰品和刻画艺术品1·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装饰品,是距今约28940年前峙峪人制作的一件石墨装饰品。
灵武水洞沟遗址发现以鸵鸟蛋壳磨成的穿孔串珠,河南安阳小南海遗址发现一颗钻孔石珠。
在这些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
2·周口店山顶洞遗址曾发现一枚精致的骨针,证明当时任以缝纫兽皮作为御寒保暖的服饰。
3·1987年在河北兴隆发现的意见尺鹿角枝残段,是现知比较可靠的最早的原始刻画艺术品,应该以狩猎的巫术仪式有关。
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1·【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华北地区的河北徐水南庄遗址,华南地区的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湖南道县玉蟾岩,广西桂林甑皮岩下层等遗址均出土粗陶片;徐水南庄头出土石磨盘和石磨棒等碾轧加工粮食的工具,还伴出家禽骨骼;道县玉蟾岩发现最早的水稻谷壳。
2·【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农业于本期已发展成为主要的经济部门,黄河流域及北方主要种植粟类作物。
陶雕,石雕,玉器开始出现。
内蒙古林西白音长汗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石刻女神像。
3·【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a·本期农业与手工业出现分工,生产规模扩大。
彩陶艺术十分流行,琢玉已成为独立的部门。
本期前段,流行向心式的聚落布局及氏族公共墓地,血缘纽带还比较牢固。
b·本期后段,手工业内部也有了新的分工。
出现氏族权贵,红山文化出现坛,庙,冢等礼制性建筑,屈家岭文化出现城堡,社会处于剧烈的动荡变革之中。
4·【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本期,具有防卫功能的城堡大量涌现;大型墓与小墓的随葬品多寡悬殊,贫富分化显著;良渚文化大墓随葬大量玉璧等祭祀天地的玉礼器;江苏吴县澄湖良渚文化遗址及山东邹平丁公龙山文化城址,相继发现多字刻于一器的陶文,作为记事与交际工具的文字已经产生。
四·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1·【陶器】我国目前的可复原器形的最早实例是湖南道县玉蟾岩出土的斧形陶器残片,距今约10000年,属新石器时代早期遗物。
2·【磨制石器和玉器】高度发达的石器磨制技术促进了石制装饰品的发展,并推动了玉器工艺的出现。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从装饰品和生产工具的模仿中逐渐脱颖而出,具有越开越丰富的精神象征含义,终于成为礼玉。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多处遗存发现有玉器,主要集中在辽河流域,黄河下游及长江下游。
3·【骨牙,编制及其他工艺】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双凤朝阳纹象牙雕刻品与双鸟纹象牙匕,江苏吴江梅堰出土的鱼形刻花骨匕,以及山东泰安大汶口出土的象牙牙雕花筒,都是史前骨牙工艺的佳作。
另外,河姆渡出土的木胎圈足漆碗,江苏常州发现的马家浜文化原始漆器,说明我国髹漆工艺也源于新石器时代。
五·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1·【陶彩纹饰和陶器上的绘画】这一时期的,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
半坡出土的几件带有神秘色彩的人面鱼纹内彩盆被认定与半坡氏族公社的某种原始信仰有关。
此外,临潼姜寨出土的内彩鱼纹盆和宝鸡北首岭出土的水鸟衔鱼纹细颈彩陶瓶,也是布局灵活,笔触豪放的绘画佳作。
2·【地画,岩画及壁画】1982年10月,在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现仰韶文化晚期的一副居址地画,画在一座房基临近后壁的居住面上。
在宁夏固原店河村齐家文化遗址,于一座房屋残桓的白灰面上,发现用红彩描绘的几何纹装饰壁画。
六·刻画符号与原始文字1·【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在距今约六千多年前的西安半坡,临潼姜寨,拜祭北首岭等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彩陶器上约有二百七十多例,五十多种不同符号。
1974年在江苏吴县澄湖遗址出土的一个陶罐上也有数个刻画符号,其中一个八角形符号似受大汶口文化影响。
这些考古发现证明,中国文字的起源是多元的。
2·【龟甲刻符和刻文陶片】1987年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现的龟甲上有一个“曰”形的刻符证明了文字的起源。
1992年在山东邹平丁公发现的刻文陶片,上面有11个清晰的刻文。
1993年在江苏高邮出土的一块陶片上也有四行清晰的刻文,这两个实例中的刻文都已具有相当的抽象性。
七·新石器时代的雕塑艺术1·【拟形陶器与陶塑艺术】a·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陶塑作品,有河南密县出土的陶塑人头,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陶猪与陶羊,北京平谷上宅出土的陶猪头等。
b·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及大汶口文化的陶塑作品,多属工艺装饰雕塑,或者系陶器上的附饰物,其中不乏优秀遗例。
c·1986年安徽双墩遗址出土一件新石器时代晚期前段的陶塑人头像格外引人注目。
2·【玉石雕刻】a·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圆雕时刻,首推内蒙古古林西县白音长汗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时刻女神像,其次是河北武安磁山遗址采集的一件石雕人头。
b·1984年清理出土数十件滑石雕刻作品,包括半身人像,人兽复合头像,以及出自河北滦平后台子红山文化早期遗址的一批史前石刻人像。
重庆巫山大溪,甘肃永昌鸳鸯池,山西神木石茆和山东藤县岗上村,皆发现史前的浮雕玉石人面。
3·【蚌壳摆雕】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早期遗址的一座墓葬中,在男性墓主身旁首次出土了用蚌壳摆塑的龙,虎形象,作为墓主权威的象征,这是中国墓室装饰的开端。
八·新石器时代的建筑艺术1·在以定居农业为基础的新石器时代,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萌芽时期,人们从蚁居和巢居开始逐步掌握了营建地面房屋的技术。
2·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流行蚁居,半穴居及地面建筑。
防区主要采用木骨泥墙;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流行地面建筑与半栏式建筑(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居人,可能是由原始巢居发展而来)。
房屋建筑主要采用木料。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木构件,是用石器加工而成的。
3·龙山文化阶段,一般村落不再保留中心广场,住房附设储藏用的窑穴,这是住房为家庭私有的痕迹。
第二章先秦美术一·青铜器艺术1·【青铜器的起源,冶炼和铸造】夏,商,西周时代,青铜冶铸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
春秋战国时代,青铜器生产地位下降,而这一时代除了模铸法以外,还逐渐发展出了失蜡法,焊接法,冷锻法和热锻法等。
2·【青铜器的品种,用途和青铜器礼制】商代晚期已形成了较完备的青铜器种类,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大类。
商代后期的等级差别逐渐拉大,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随葬品的数量之多和等级之清晰都达到顶峰。
东周时出现低等级的统治者使用高等级青铜器的情形并逐渐成风。
3·【青铜器形制与纹饰的发展】a·商代后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更加精湛,造型丰富,流行兽面纹,云雷纹,龙纹,虎纹,象纹,牛头纹,人面纹等纹饰,铭文简短,多系几个字的族徽图像。
b·西周时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青铜工艺沿袭商代后期凝重典雅的风格,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
c·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奴隶制逐渐瓦解,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
春秋中期,出现模印法与失蜡铸造法等新工艺,流行繁缛的纹样。
d·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物质文化已进入铁器时代。
鎏金,镶嵌,镂刻,金银蜡等装饰技法的广泛运用,是青铜器具有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的格调。
二·雕塑艺术1·【青铜雕塑】a·先秦具有圆雕性质的青铜雕塑,包括铜铸人像和鸟兽形铜尊卣。
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祭祀遗址中出土的一批商代晚期的大型青铜铸像,其中格外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大型青铜立人像。
b·商周时代的鸟兽形铜尊卣和铜器座,亦为先秦工艺装饰雕塑的优秀典范。
其著名遗例有湖南出土商代的象尊,湖南安化的猛虎噬人卣。
2·【陶塑】a·夏代的陶器,以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陶羊,陶虎,陶龟为代表,皆捏塑加锥划的方法做成,形象朴拙,特征鲜明。
b·商代前期的陶塑,有河南郑州二里岗出土的陶跪坐人像,陶虎,陶羊,陶猪,陶鱼及陶龟。
c·西周陶塑甚罕见。
d·春秋战国的陶塑,有山东临淄及山西长治出土的两组小型舞女,侍女俑,塑工粗率,陶俑作为丧葬明器,似乎尚处在初始阶段。
3·【玉石雕刻】a·商代的玉石雕刻十分发达,而用玉石雕刻的人像出自安阳四盘磨及小屯妇好墓等商代贵族墓葬。
战国的玉石雕刻向精雕细刻方向发展,神秘色彩减弱。
b·商代圆雕类型的人物和动物玉石雕刻,有下列特点:一·造型简洁,讲究对称,结构紧凑,体积感很强;二·圆雕,浮雕通常与线刻紧密结合;三·若干装饰花纹主要体现时代时尚,与特定物象五必然联系;五·题材多种多样,风格庄重威严,富有神秘色彩。
4·【战国木雕】战国木俑以湖南长沙,河南信阳,湖北江陵等地出土最多。
木雕动物,以河北随州擂鼓墩和江陵拍马山出土的彩漆木卧鹿,江陵望山出土的彩漆木雕禽兽座屏等最为出色。
三·绘画艺术1·【先秦壁画】西周曾创作重大历史题材的庙堂壁画。
春秋战国时代,壁画创作尤胜,举凡公卿祠堂及贵族府第皆以壁画为饰。
2·【战国帛画】a·帛画的用途是葬仪中的旌幡,画里的男女人像,肯定是墓主人的肖像。
战国肖像画的特点:人物皆作正侧面的立像,通过衣冠服饰表现其身份;比例匀称,仪态肃穆;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与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
b·长沙楚墓先后出土两幅旌幡性质的帛画,其一称《人物龙凤帛画》,1949年2月出自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其二称《人物御龙帛画》,1973年5月出自长沙子弹库楚墓。
长沙楚墓还出土一副带有神怪图像的帛书,亦称缯书。
3·【漆画】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情节性的漆画作品。
山东临淄郎家庄东周墓出土漆盘,以优美对称的构图,描绘了贵族的家居宴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