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电网教学说课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穿越电网教案
一、训练项目七:
穿越电网
二、项目性质:
团队合作
三、教学目标:
打破思维定势,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团队意识,体会分工是相对的,合作是绝对的。
四、教学内容:
(一)项目任务:在40分钟内,全体队员从网洞通过到达网洞的另一边。
(二)项目流程:
1.准备:在项目开始前,用挂件封闭部分网洞,留下网洞为“学员人数+1。
2.把学员带到场地,介绍项目名称、项目性质
3.布置项目,要点包括:
活动范围:电网的正方形范围内;
每网洞只能通过一人次,用过就封;
任何人、物触网,网洞即被封,学员退回原位;
唯一可通过通道是未被封的网洞;
不允许蹿跃过网;
搬运队员过程不允许抛接,通过后,先放脚,再放头;
搬运女队员,必须脸朝上;
培训师口令不容质疑;
4.项目开始前,硬物取出
5.项目进行,培训师监控细节包括:
先严后松、态度严肃、适时鼓励;
在人少一边保护;
当学员开始搬运女学员时,强调出于安全考虑,女学员必须脸朝上;
自己不触网,挂挂件时动作轻盈;
假若学员已触网2次,不可能完成任务情况下,可开放一网洞。
(三)项目分享点:
1.可用方法、问题,以及理论点:
调动气氛:鼓掌;让学员按照通过的顺序发言(必要时指出当时学员的表现,如谁过时触网了等),同时记录项目进展流程和以下理论点:
流程:制定计划-领导出现-定出方案-查看资源-人员分配-行动-调整-完成。
2.项目理论点:合理计划、有效组织、统一行动;
(1)就学员谈到话题进行展开:
(2)团队角色理论的基本涵义
英国剑桥大学贝平博士认为,每个集体里的成员都会担任两种角色—职务角色和集体角色。
职务角色是显而易见的,而集体角色却是潜在的、不易被认识的。
要建立一个成功的领导集体,应注重集体角色的研究和搭配。
一个成功的领导集体必须是必然是8种不同角色的有机组合,它们是:协调员、智多星、塑造家、监督员、信息员、实干家、凝聚者、善后者
角色的8个类型,不一定是相对应的8个人。
实践表明,一个相对成功的团队,必然是8个角色相对齐备,只不过,因领导集体人数多少不一,可能是多人承担一个角色,或一人担任多个角色。
流程:[PDCA]
Plan
ActionDo
Check
利用PDCA循环做事,必定是一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问:为何第一个网洞虽然是最好过的,但却最容易触网?
问:为何触网的往往是作保护的队员,而不是通过的队员?
对细节的忽视;工作质量是与执行者的关注程度成正比;
细节处最能体现本质,思想,行动,习惯,性格,命运
马斯洛说:
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这改变;
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
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
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3)是否成功项目进行前预期成功的可能性多少-----科学决策,实践的重要性;一般人每个网洞都是可以通过的,在现实生活中,困难往往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过高的估计困难。
(4)是否明确项目的任务-
-----团队项目,一个都不能少;怎么看待团队绩效,个人的不负责任,对团队的影响;团队的魅力,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独立完成项目。
(5)是否对项目的资源有通盘的考虑-
------在选择项目组成员时,不仅要考虑到成员的技能,还应考虑成员的性格类型是否能够相互配合来完成。
资源管理:网洞的大小,人员的体形、特长;每个网洞,每个队员都是我们的资源,要学会合理利用资源,要对所掌握的资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分工要合理,明确,不能浪费资源。
朋友是资源,关系是生产力。
(6)为何第一个网洞虽然是最好过的,但却最容易触网-
-----在工作中不能忽视各种隐患,哪怕是很微不足道的细节。
对细节的忽视;工作质量是与执行者的关注程度成正比;团队在项目中的作用;对机会的把握:机会往往只降临一次,容易丢失,不容错过,要珍惜每一次机会。
(7)为何触网的往往是作保护的队员,而不是通过的队员-
-----分工,监督,全程质量控制,注重细节;在工作中不能忽视各种隐患,哪怕是很微不足道的细节;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思想―行动-习惯-性格-命运。
(8)队长在项目中的体会和作用-
-----领导力在团队中的作用:倾听,观察,思考,指挥,分配,协调;同时坚定自己,确立领导地位。
对于自己没有能力控制的项目,应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努力把和自己有关的环节考虑周密,并配合其他部门。
要把握全局,不要事必躬亲,不能只盯一点,一处,要协调组织,整和团队的所有成员,发挥出集体的力量,变内耗为互补互助,使团队获得长期发展的原动力。
(9)大家一直争论不休,多少分钟用于讨论方案-
-----善于倾听,说是播种,听是收获;缺席理论,应该学会沉默,但不是放弃,对于自己认为很好的意见,寻找合适的时机或相关人员提出。
如果不能对决策产生积极作用,应该不参与决策,等待合适的实际,执行决策结果。
(10)不要对项目的成败耿耿于坏!------拓展训练的效果,并不是以项目的成功和失败来衡量,而是看大家是否投入,认真的去思考,是否从项目中得到感悟,刺激,把这些感悟带回日常工作生活中。
(11)大家一直在争论不休,计划周密但动手能力弱.行动时应该注意对人员的分工调配及公司人力资源状况,光靠悟性,拍脑袋不行,要有完整的科学的设计和策划。
(12)不到最后的时刻,不要高兴得太早而放松警惕。
嘻嘻哈哈,不坚持到底.赢者通吃!!!
(13)一般人每个网洞都是可以通过的,在现实生活中,困难往往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过高的估计困难。
五、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
心理及生理健康;具有一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集体荣誉感。
六、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
充分掌握拓展训练操作要领;具备心理辅导及辅助能力;能全方位了解及掌握学生动态。
七、场地设施要求:
选择室外较宽敞活动场地或室内训练馆。
训练环境要求安静,不受干扰,训练场地上不能有坚硬物体,场地周围无积水、危险物品。
需要电网一套。
八、教学方法建议:
大学生素质拓展主要是强调人格素质的培养,通过体验式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知自我,树立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心态,学会主动承担,学会信任与合作,学会感恩,建立双赢的心智模式,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
本实训每次课程配备训练师二名,必须取得正规培训并认证的拓展培训师资格。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演员”,教师是教学中的“导演”。
实训通过角色扮演法、任务导向法、情景模拟法、竞赛、团队管理等方法展开。
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体验式教育为主线,建立任务导向式的教学方法体系。
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应按照从生活案例分析与企业实际问题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浅入深教学,在教学中建议加强课堂讨论、设问、提问等方法。
实训项目的流程:
1.训练
这是拓展训练关键的第一步------体验。
任何一个训练项目的开始都是学员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去经历一种模拟的场景,去完成一项任务,并以观察、表达和行动的形式进行,这种体验是整个过程的基础。
(请同学们遵守规则,积极参与)
2.感受
学员通过置身其中,得到最真切的感受。
这种感受将是全方位的、活性很强的、印象深刻的。
这时学员将开始自发的回想刚才经历的全过程,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开始产生一些观点。
这个环节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感受经过表达(尤其是书面表达)后会被强化。
3.分享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员要多动脑筋,多思考。
一组人数大体在10人左右。
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感受拿出来分享,每一个就会得到数倍的经验,这也是拓展训练的一大魅力所在。
在这个过程中,培训师会积极地鼓励学员发言,灵活地运用提问等技巧,引导大家的思维在原有观点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群策群力,使众人的观点向着正确的方向归纳。
4.总结
当大家的观点趋于成熟时,培训师将大家讨论的结果,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把学员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5.应用
这个过程是在培训后的生活和学习中由学员自己完成的。
完成认识由实践中来,最终指导实践的循环上升的过程。
九、考核评价:
1.出勤占总成绩18%,每项目出勤记2分,迟到早退记1分;
2.每个项目10分,评分标准:优秀8-10分、良好5-7分、差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