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ppt课件
她骨子里还有着天生的傲气,这傲气不是指对待别人的高视角,而是对自 己的高要求。她对待任何事情都是波澜不惊,对待任何人都非常淡定从容,再 了不起的人,她只一句话:“这和咱们有关系吗,”因为在她内心,人从没有高 低贵贱之分。
12
她到北京找韩楚风了解丁元英情 况时面对高规格接待所表现出来 的傲气和尖锐,在面对冯世杰的 巴结时坦然直接的说明,让人肃 然。
5
丁元英——德国文化血统下的中国觉者
五台山智玄大师给他 的那个评价:“三分静 气,三分贵气,三分 杀气。……还有一气 住于身中,游于心外 ——痞气。”
6
首先是丁元英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对“道法自然, 如来”的应用。
丁元英做事是庖丁解牛般的顺其自然, 而不是生砍硬崩的去解决问题,丁说“ 按自然规律办事就是神”,他从来不企 图去改变别人,也从不去解释什么。“ 他对传统文化有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包 容”。
7
再次,“杀富济贫”之中的道法自然,如来。
丁元英和韩楚风去五台山询问智玄大师“杀富济贫”是否合国法又合佛法,
这里的一段悟道论也正是丁元英的道,规则,也就是遵循道法自然,如
来。
8
丁元英未出场,就被评价为“可以是魔,是鬼,但绝对不 是人”。 其实,只不过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就不同而已。 他只是一个善于拨开表象看本质的思辩者。之所以说“善于”, 是因为他在不断地经历着觉和悟的过程。很少有人真正懂他, 因为很少有人能够和他站在一个高度、一个层面对话,因此 他是孤独的,这种孤独让人觉得悲凉;他精神的超现实某种程 度也决定着在生活中的格格不入,他的这种自我修炼有点出家 人修行的味道,这也应了小丹那句“剃了头发就可以当和尚”。
她尊重人性,哪怕对待罪犯王明 阳,她也强调人的尊严和灵魂归 宿感,“天国在你心中”,以发自 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去引导。
用了一句贯穿全剧的经典台词: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芮小丹,本身就是无所谓拿起,放下,因为天性使然。
13
最高境界?
我自问,佛家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道家说“吃饭时候吃饭,睡觉时候睡觉” 禅宗说“放下即自在”。
悟道——道法自然
18
她也能冷静地审视人情世态,善解人意而又富于远见,对人对事都
恰
到好处,洞若观火。她是一个灵魂自由的人,她知道她不像芮小丹
一
样是个“天国的女儿”,所以,她也就安心做一个明白的“俗
人”。
19
她充满自信,但不盲目。她 的成功,并不仅仅因为她的 努力,也不仅仅取决于她善 于把握机会,还因为她的学 识、见识和气质。 她的“智”堪比元英,“爱”堪 比小丹,更有一份参透了俗 世的无趣的锐气与深知珍惜 每一分钟生活的情趣—
生命的价值不以存世时间长短而论,应是以质量与尊严来衡量 而在最后已预料到生命危险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要跟丁元 英告别,是告别而绝非那个雨天的害怕,因为她心中已有爱, 已无所畏惧,生命的长短已不再重要。窄门也好,正果也罢, 首先要心安,心安才能得正理正解。小丹是真正的心安,“存在
与永恒”她都坦然接受了,她是真正的天国的女儿。
《 天道 》观后感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1
2
3
4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神即万事万物得以依存变化的本体。万物不 断变化,神则不变,如同佛家心经所说:不生不 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神就是道,道就是依据自然规律来体现的, 而这种规律又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世界 上根本没有神,而是有自然规律,人的理性可以 认识到这种必然性,从而体验到神,认识到神的 必然性就是人的自由,遵循这种必然性的人,自 然是觉悟者,参透规律,即心地澄明、来去自由, 是谓自然、如来,也就是丁元英所说的当生则生, 当死则死,来去自如。
16
肖亚文————随缘惜缘不攀缘,悟
元英和小丹分别是“大智”“大爱‘的 化身,而亚文这个角色则是贯穿 整个故事的开头到结尾的关键角 色。 肖亚文是聪明、干练、做事极有 分寸,能清楚的认识自己,用 她自己的话说是有自知之明。 ————“何等聪明的人。”
17
肖亚文代表着这个社会中一批独立、自信、能干的女性, 她们都想有所成就,而这种成就源于基础、源自积累、 源自机遇、 更取决于自己的把握,而如何把握,仍是一个“悟”字 当头,悟的是什么,是道,是规律,是事务的本来面目, 是深藏于种种表象之下的因与果。
睿智
20
记得伯爵公司收购计划书送到格律诗后,肖亚文拿着文件什 么话也没对刘冰说,肖亚文是何等聪明的人,很沉得住气, 她知道该和谁说什么,不该和谁说什么,这是作为一个公司 管理者必备的素质,理智、敏锐、魄力。 商场如战场,处处是敌人,处处是商机,关键是看自己的灵 敏度,判断不同,结果会大相径庭。 肖亚文做的很到位。
14
芮小丹:既然是控制不住,那 就爱呗。 欧阳雪:这个男人你拿不住。 芮小丹:拿得住的不用拿,拿 不住的不能拿,拿什么呀,爱 就是了。
15
与通辑犯黄福海狭路相遇,小丹第一时间是用电话告知元英。 她选择了什么,便就承担着什么,不仅仅“因为她是警察”。 小说最后的自尽,成就她自性自在的绝美,不是我们凡人可 以觉悟的境界。丁元英对小丹的评价,恰如其分——“当生则 生,当死则死”。
但作为一个思索者,丁元英又是矛盾的。小丹的坦然赴 死,触击了他灵魂深处的所谓居高临下的包容!小丹抢先一步 进了基督的窄门,她才是真正的明白人。小丹所达到的,就是 他一直希望而没有达到的高度。
9
丁元英说:“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与基督而言我进不得 窄门,与佛而言我不可得道”。 但最后他把用智慧创造的神话献给远在天国的小丹只身去德国,这一切,都根 源于丁元英作为觉悟者对天道的深思苦索,他悟道了,于是找到了自己的安心 之处。
10
芮小丹——自性本来,最高境界
《天道》片头开始,便就带出了 沉重,爆炸声中,是小丹的第一 句独白,“27岁的那个夏天,我死 了……”,而这已逝去的人的独白, 贯穿于全剧。
11
人世间最朴素的是心的本真。芮小丹就是一个真正为自己的内心而活的人, 活得朴素、真实、恬淡、洒脱。
丁元英到芮小丹家中吃饭,芮小丹以“履行程序”之举,令丁元英叹服,“你 让我用灵魂,而不是用文字去理解女人的圣洁,你这样做是基于一种对应的人 格,谢谢你能这样评价我”。在芮小丹面前,丁元英分明看到了更为觉悟的人, 自叹不如:“你的生存状态不是病态,用佛教的话说是自性,无所挂碍,是自在。 自在是什么,就是解脱。参来参去,我不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