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60分)下图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图中传统民居特点形成与当地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①下沉式窑院——黄土土质黏重②房屋高架——风暴海啸多发③墙厚窗小——炎热干燥光照强④顶尖坡陡——冬季降雪量大A. ①②B. ②④C. ①④D. ③④2. 图中传统民居建筑体现()A. 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适应B. 地域文化内向含蓄的特点C. 地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D. 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扩散【答案】1. D 2. A【解析】1. 读图,豫西的下沉式窑院--黄土土质疏松,①错。

东南亚的水屋,房屋高架--闷热潮湿的气候,②错。

北非碉堡式建筑墙厚窗小--炎热干燥光照强,③对。

北欧木屋顶尖坡陡--雨、雪量大,④对,选D。

2. 图示传统民居建筑体现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适应,A对。

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内向含蓄、创新与发展的特点,也不能体现地区之间文化交流与扩散,B、C、D错。

读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3. 影响图示20 ℃等温线西半段走向的因素主要有()①地形②洋流③太阳辐射④河流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4. 此时节()A. P地炎热干燥B. Q地较P地气温低C. Q地高温少雨D. P地较Q地降水多【答案】3. A 4. A【解析】试题分析:3. 读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为南美洲南部,20 ℃等温线西半段位于安第斯山,海拔高气温较低,且大陆西岸分布有秘鲁寒流,降温减湿,故A正确。

4. 读图可知同纬度地区海洋温度低于陆地温度,由此推断该季节为夏季,P地为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故A正确。

考点:区域世界地理。

下图为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年降水量随地形分布示意图。

据图完成下题。

5. 图中反映的地段,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山麓B地区的自然带最可能是()A. 热带季雨林带B. 温带草原带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 热带雨林带带6. 该山地降水最多的海拔大约是()A. 6000米B. 3000米C. 4000米D. 5000米【答案】5. C 6. B【解析】5. 图示地区7月气温低于1月,可判断该山是在南半球;B处年降水量800mm左右,且年最低平均气温大于0℃,该地年较差较大,应是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选C正确。

6. 由图示降水量变化线可知,降水最多出现在海拔3000米附近。

选B正确。

【点晴】图示地区7月气温低于1月,可判断该山是在南半球;气候类型看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热带地区全年高温平均气温在15℃以上,温带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一般在0℃以下,该地是亚热带地区;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区降水都在1000mm以上,综合判断该地山麓地带是地中海气候。

判断降水最多出现的高度,可在降水量线上找到最高点作垂线,与地形剖面线有交点,在交点处作与坐标平行线,可读出降水最大出现的海拔高度。

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475米)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的户外徒步线路——鳌太线,以山水形胜而出名。

但其积雪多、难度大、危险性高对户外爱好者提出挑战,尤其以称为“石海” 一段的路段最难,基本上是在碎石上攀爬。

下图示意“石海”景观与秦岭太白山北坡植被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从安全角度考虑,一年中最适合在鳌太线上徒步旅行的时期是()A. 1、2月B. 4、5月C. 7、8月D. 10、11月8. 推测“石海”出现的位置在()A. 落叶阔叶林之下B. 落叶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之间C. 针阔混交林与高山灌丛草甸之间D. 高山灌丛草甸之上9. 与“石海”形成过程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A. 气温的日变化B. 气温的季节变化C. 降水的日变化D. 降水的季节变化【答案】7. C 8. D 9. A【解析】7. 由材料可知,鳌太线旅游的最大威胁是来自于积雪,从安全性角度考虑,夏季气温高,积雪较薄,有利于徒步旅行,其他季节积雪厚度大,且山顶气温低,气候寒冷,容易冻伤等,故选C。

8. 石海出现在穿越鳌太线过程中,其海拔高度在3475-3767米之间,对照太白山北坡植被垂直分布图,石海应当位于高山灌丛草甸之上,故选D。

9. 石海存在裂隙,在水分冻结膨胀情况下,岩石破裂成很多小块,或者因温度变化,组成岩石的矿物不均一,热涨冷缩,造成岩石破裂。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大量大小不等的棱角状岩块及岩屑,在地形平缓的条件下,大多岩屑在原地残留下来,形成碎石覆盖地面,这就是石海。

所以石海的形成与气温的日变化有关,故选A。

根据图中某国的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10. 甲国发展经济的合理措施是()A. 利用海峡位置,发展造船业和航运业B. 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冶金工业C. 利用各类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D. 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木材加工工业11. 近些年来,甲国发展迅速的工业部门是()A. 汽车制造B. 钢铁工业C. 电子工业D. 石油开采12. 针对本国经济发展空间和市场狭小等不利条件,甲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推行的经济发展战略是()A. 大量发行股票和债券B. 大力向海外投资C. 推行移民政策,增加人口的数量D. 填海造陆,扩大生存空间【答案】10. A 11. C 12. B【解析】10. 根据经纬度,甲国是新加坡,结合图示中的过往船只、货物吞吐量,甲国发展经济的合理措施是利用海峡位置,发展造船业和航运业,A对。

国土面积小,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都贫乏,B、C、D错。

11. 结合上题分析,甲国矿产资源贫乏,不适宜发展汽车制造、钢铁工业、石油开采等工业部门,A、B、D错。

电子工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仪器、仪表的工业,原料、产品轻薄短小,便于原料进口、产品出口,近些年来,甲国发展迅速的工业部门是电子工业, C对。

12. 针对本国经济发展空间和市场狭小等不利条件,甲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推行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大力向海外投资,B对。

大量发行股票和债券不能解决国内市场狭小问题,A错。

推行移民政策,不能增加人口的数量,C错。

区域海域面积小,不适宜填海造陆,填海造陆影响港口海运,D错。

点睛:甲国是新加坡,岛国面积狭小,资源缺乏,不利于钢铁工业等第二产业发展。

利用海峡位置,发展造船业和航运业,美化环境,打造成花园城市国家,发展旅游业。

周围海域面积小,不适宜不适宜填海造陆,且填海造陆会影响港口海运。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已于201 6年6月正式开园迎客,当月1 6日至30日举办了盛大的开幕庆典。

下图为全球6个迪士尼度假区所在城市的基本信息。

读图,回答下题。

13. 全球6个迪士尼度假区中A. 多数分布在东半球的中高纬地区B. ①、④两地均位于板块消亡边界C. ②地气候在南美洲呈带状分布D. ⑤地水汽主要来自于太平洋洋面14. 正式开园迎客期间,上海A. 比①地日出晚,自转速度慢B. 比④地降水少,天气干燥C. 比③地气温低,日较差更大D. 与⑤地都应防范热带气旋15. 图中的6个城市中A. 有3个城市受季风的影响明显B. 有4个城市受台风(飓凤)影响C. 巴黎和②城市夏季降水的成因相同D. 有3个城市属于温带气候【答案】13. C 14. D 15. B【解析】试题分析:13. 通过读图可以看出,6个迪士尼有四个分布在东半球,但是又3个在低纬度地区,④没有在板块的边界处,②地为地中海气候,在南半球西侧成带状南北狭长分布,⑤为美国东南部,水汽主要来自于大西洋。

14. 正式开门迎客为6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根据晨昏线分布特点,上海比①地日出早,且自转速度分为线速度和角速度,上海与①地角速度相同;6月份雨季已经到了江淮地区,比④降水多;上海比③地气温高,因为③地纬度高;⑤为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在夏秋季节,上海与其都要注意防范热带气旋。

15. 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巴黎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主要来自西风,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丰富,并且也来自西风,所以B正确。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下图为世界四个岛屿简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6. 关于图中四个岛屿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岛地势四周高中间低B. 乙岛东、西两侧水系较对称C. 丙岛电子工业较为发达D. 丁岛能源消费以化石能源为主17. 关于甲岛东北部气候特点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炎热干燥——副高控制B. 气候温和——中纬度C. 增温增湿——巴西暖流D. 降水丰富——迎风坡【答案】16. B 17. D【解析】本题组考查世界地理区域分析。

(1)根据图示经纬度信息及等高线分布结合问题分析即可。

(2)甲岛位于加勒比海地区,岛屿东北部位于来自海洋的湿润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16. 根据图示经纬度信息及等高线分布分析可知,甲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乙岛受火山、山地影响,岛上东、西两侧水系较对称;丙岛旅游业较为发达;丁岛能源消费以地热能源为主,选B正确。

17. 根据图示经纬度信息,甲岛位于加勒比海地区,岛屿东北部位于来自海洋的湿润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选D。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回答以下题:18. 图中等高线X的数值最有可能是:A. 100mB. 150mC. 200mD. 250m19. 图中丁地与丙村的相对高差可能为:A. 200mB. 250mC. 300mD. 400m20.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不能看丙村的地点是:A. ①B. ②C. ③D. ④21. 图中甲河流的流向大致是:A. 南北走向B. 东西走向C. 东北—西南走向D. 西北—东南走向【答案】18. A 19. B 20. D 21. C【解析】试题分析:18. 河流总是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所以X的数值一定比200米小,图示等高距为50米,图中等高线X的数值最有可能是100米,所以A正确。

19. 图中等高距为50米。

丙处海拔为50米,丁处海拔可能为300米,相对高度可能为250米,所以B正确。

20. ④地和丙村有山脊阻隔,所以见不到丙村,所以D正确。

21. 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判断,甲河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流,所以C正确。

考点: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

据此完成下题。

22. 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 无划分指标依据B. 与自然河道一致C. 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 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3.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 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 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 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 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24.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 市场B. 技术C. 资金D. 交通【答案】22. C 23. D 24. D【解析】22. 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该线是我国800mm年降水量线、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等,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河段与之对应,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又因洪泽湖以东地区以平原为主,地理环境的南北变化是渐变的,在该线的南北两侧差异并不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