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使用范围. (2)2、编制依据. (2)3、主要施工机具(见附表) (2)4、主要付料. (2)5、施工作业必须具备的条件 (2)6、施工工艺. (3)施工流程. (3)施工工艺. (3)7. .......................................................................... 质量评定标准(见附表). (10)8、安全生产要点. (10)1、使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仪表盘的安装,主要包括底座的制作安装、盘的搬运与开箱、主盘上仪表的安装与接线、盘内配线等。
2、编制依据设计院提供的本专业图纸;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颁发的《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SDJ279-90;水利电力部颁发的《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国家颁部的相关规范、标准。
3、主要施工机具(见附表)4、主要付料膨胀螺丝、异径管、塑铝线、电缆挂牌、尼龙扎带。
5、施工作业必须具备的条件必须通电;相应的地基基础必须完工;参与施工的人员必须熟悉图纸;盘及附属物必须到货,且无缺件。
6、施工工艺施工流程安装位置检查T底座制作T底座安装T搬运与开箱T立盘T盘内接线T盘上仪表固定T显示仪表接线。
施工工艺6.2.1 安装位置的检查6.2.1.1 仪表盘应安装在光线充足,操作和维修方便的地方;6.2.1.2 仪表盘不宜安装在振动,潮湿、易受机械损伤、高温、温度变化剧烈和有腐蚀性气体的地方。
6.2.2 底座制作6.2.2.1 仪表盘的底座应按设计图纸并结合其实际尺寸下料制作。
型钢规格如设计未确定,可选用厶50X5~厶80X8的角钢或6#~ 10#的槽钢,槽钢可以立放,亦可以平放。
在控制室内一般采用平放方式;6.2.2.2 成排布置的盘底应包括设计指明的备用盘宽度。
装有边盘时应考虑边盘的宽度。
底座制成矩形,过长时中间可增加拉条;6.2.2.3 操作前,型钢应进行调直、调平。
先用目测,将不平处调直,再用线绳检查,线绳与槽钢面不贴紧的地方不应超过长度的1/1000 ,最大不超过5mm;6.2.2.4 制作时,严禁用气割下料。
底座应在平台上进行制作,用铁水平,铁角尺找平、找正后用电焊点上,反复找正后,当水平误差不大于%时,对角误差不大于3mm 寸,长度和宽度比实际尺寸不大于5mm寸,将底座焊好;6.2.2.5 底座搬运时,应防止强烈碰撞而造成变形。
6.2.3 底座安装6.2.3.1 盘底座安装,应在地面或平台二次抹面前进行;623.2盘底座上表面应高出地面3〜5mm以便运行人员做清洁工作时,防止污水流入表盘,底座的安装标高应确定;6.2.33 底座安装前应清理基础地面或基础沟,将预埋铁件找正,并将突出不平的点大致剔平。
然后根据图纸找出盘的安装中心线,顺便检查预留电缆孔是否适用,确定底座的安装位置;6.2.3.4 在适当位置放置水平仪,以二次抹面的标高为准找正地面,以检查有无过高之处,并估算垫铁高度。
控制室内各排盘的标高应一致;6.2.3.5 将底座就位,根据盘中心线找正。
再用水平仪找平,以预先准备好的不同厚度的垫铁垫在底座下进行调整。
垫铁间距不应超过1m沿盘宽度方向,盘面端宜稍高于盘后端(1〜1.5mm),以弥补由于盘前仪表自重所造成的自然倾斜,便于盘的找正;6.2.3.6 底座的水平倾斜度不应超过长度的1/1000 ,最大不超过3mm;6.2.3.7 找正后,再校对其中心线,合适后用电焊将底座,垫铁和埋件等焊牢。
对留有基础沟的,应在沟内浇灌混凝土,使之固定;6.2.3.8 在控制室内的各排底座应有良好接地;6.2.3.9 底座安装后,二次抹面(或作别的地面)前,应防止受压变形。
6.2.4 搬运与开箱:6.2.4.1 仪表盘到达现场后,应贮放在干燥的仓库内。
如露天存放时,应有妥善的防雨,防水措施。
最好是当即运至现场,就位立盘;6.2.4.2 为了搬运方便并避免在搬运过程中造成损坏,盘应在控制室或就地安装位置处开箱。
如装箱体积过大,则开箱工作可在安装现场附近的厂房内或室外进行,但应随拆随搬,不得堆积过多而影响工作或损坏设备;6.2.4.3 对于拆除了外包装或外包装为软包时,在吊装时须用棕绳捆绑,严禁用钢丝绳捆绑,以防破坏盘形。
捆绑时宜采用上下绑,不得在盘中央捆绑后吊装;6.2.4.4 开箱时应使用起钉器,先起钉子后撬开箱板。
如使用撬棍,不得以盘面为支点,并严禁将撬棍伸入木箱内乱撬。
对于带有表计及其他零件的盘,开箱时应小心仔细。
拆开的木板应集中堆放,以防钉子扎脚;6.2.4.5 往控制室内搬运时,应根据厂家资料查清箱号,根据安装位置逐一运至基础上。
必要时应临时固定,以免倾倒;6.2.4.6 搬运时,盘门应关闭并锁上。
精密的仪表或较重的元件可从盘上拆下,单独搬运。
6.2.5 立盘6.2.5.1 仪表盘不应在受振动影响的地方,如有振动,应采取减振措施;6.2.5.2 立盘时,可在底座上先把每块盘调整到大致合适位置,由每块盘的地脚螺丝孔处向底座上划线,然后将盘搬下,在底座上各地脚螺丝位置一一钻眼孔后,再将盘搬上底座,拧上地脚螺丝(暂勿拧紧);6.2.5.3 仪表盘找正,找平时,可先精确地调整第一块盘,再以第一块盘为标准将其他盘逐次调整。
调整顺序可由左向右,亦可由右向左,也可先调中间一块,然后左右分开调整。
(弧形布置盘应先找中间一块)。
找正找平后,紧固地脚螺丝;6.2.5.4 检查盘间螺丝孔,应相互对正。
如其位置不对或孔径太小,应用圆锉修正,或用电钻重新开孔,但不得用气焊割孔。
扣上盘间螺栓,调整盘间螺栓和垫铁厚度,使相邻盘面无参差不齐的现象。
相邻的盘面可用钢板尺检查,合适后拧紧盘间螺栓;6.2.5.5 连接表盘用的螺栓,螺帽,垫圈等应有防锈层;6.2.5.6 全部找正,找平后,可有首末两块盘边拉线绳检查,全部盘面应在同一直线上(弧行盘除外);6.2.5.7 仪表盘的安装应牢固,平整、垂直。
安装尺寸误差应符合下列要求:a、盘正面及正面边线不垂直度小于盘高的%;b、相邻两盘连接处的盘正面不得凹凸不平,平面度允许偏差为1mm当成列盘超过五块时,最大允许偏差为5mm;c、各盘间的连接缝隙不大于2mm相邻两盘顶部水平度偏差不大于2mm成列盘顶部水平度偏差不大于5mm;6.2.5.8 控制盘内不应进行电焊和火焊工作,必须进行时应采取相应措施;6.2.5.9 为了防火防尘,盘内电缆、导管敷设完毕后,盘底地面上的孔洞封闭严密。
为便于日后检修,改进时能增敷电缆,封闭时可采用阻火堵料或松软的密封填料。
6.2.6 盘内配线6.2.6.1 盘内配线的基本要求为:按图施工, 接线正确、连接牢固、接触良好、绝缘和导线没有受损伤,配线整齐、清晰美观.对于已配好的盘,在安装时应按上述要求进行检查,如有发现不合格者, 必须进行处理;6.2.6.2 熟悉盘面布置图及盘后接线图,与原理图核对并确认无误后, 按设计与实物,在盘上划线、校对部件高度,应与邻盘一致,并应便于运行.把准备好的铁件(固定端字排、绑扎导线、固定电缆等用)固定在盘上后装好端子排;6.2.6.3 每组端子排前,应设有标记型端子, 标明所属回路名称.端子排上每隔5个端子应标明顺序号.端子排离地面不应小于150mm端子排并列安装时,其间隔不应小于150mm;6.2.6.4 设备与导线一般用螺丝连接,螺丝均应拧紧。
如须锡焊,应采用多股软导线,导线亦用选用1.5m川的单股硬铜线或1.0m川的多股软铜线,而且同一盘内导线的颜色应一致;6.2.6.5 盘内各设备间一般可不经过中间端子,用导线直接连接,但绝缘导线本身不允许有接头。
部件之间的连接应绑扎在导线束内。
当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可动的与固定的部分时,应使用多股软铜线,并在靠近端子排处用卡子固定;6.2.6.6 盘内同一路线的导线可排列成长方形或圆形的导线束,应统一下料,一次排成,不要逐根增设。
配线的走向力求简捷,明显、尽量减少交叉;6.2.6.7 接到端子排的导线,除了需要跨接线可连接两根导线到同一端子外,每个端子上的导线不多于一根。
若导线多于两根时,应增加一个端子,两者用短路片连起来;6.2.6.8 为了简化工作,可将导线敷设在线槽内,敷设时先将线槽固定在盘上,然后将导线放在槽内。
接至端子排或设备、部件的导线由线槽旁边的孔眼引出。
6.2.7 盘上仪表的固定6.2.7.1 在盘上固定仪表时应由两人配合,一人在盘前将仪表放入安装孔并夹住仪表,另一人在盘内找正并固定用卡子或托架。
仪表应用水平找正。
仪表固定后,盘外的人应退后3〜4m观察仪表安装的是否横平竖直;6.2.7.2 仪表应有固定卡子或托架,一般有下列几种固定方式;a、仪表外壳两侧各有两个带缺口的突出部分,在缺口中嵌入附有支撑螺丝的压板. 安装时,拧紧压板上的螺丝,就能将仪表固定在盘面上;b、仪表外侧各有两个安装口,带有凸销的安装板分别插在仪表两侧的安装口内, 拧紧螺丝,就将仪表固定在盘上;c、仪表外壳两侧各有一个安装孔,有槽的螺母将带长孔的夹板夹在中间,拧紧螺丝,就能将仪表固定在盘面上;d、仪表外壳两侧和上方各有一个带丝扣的安装孔,用螺丝将带斜孔的安装板固定在安装孔上,将安装板沿着螺母移动,待压紧盘面后将螺丝拧紧,则仪表就固定在盘面上了;e、仪表外壳下方带有托架,托架插入仪表外壳下方的安装口中,拧紧螺丝,就能将仪表固定住;f 、对于较重的和深度尺寸较大的仪表,除使用安装支架固定外,还应在仪表尾部下侧安装支撑角钢;g、架装仪表用螺栓固定在角钢架上,一般采用密集安装方式;6.2.7.3 仪表在盘前,盘后均应有标志牌,盘上装有仪表时,不得再进行使盘产生剧烈震动的工作;6.2.7.4 仪表和导线及表管间的连接,不应使仪表承受机械力,并应考虑仪表拆卸和检查的方便,导线应留有适当长度;6.2.7.5 盘上安装的电气设备,其绝缘应良好,带电部分与接地金属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mm最好不要裸露,应加上绝缘;6.2.7.6 盘内表管应单独排列,与导线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盘内的风压管一般采用© 10以下的钢管或紫铜管,尼龙管等,压力表管采用© 14以下具有一定弹性的钢管,以保护表计,盘内的仪表阀门应排列整齐;6.2.7.7 压力表计下面装有电气设备时,应在导管与电气设备之间安装挡水盘,以保持电气设备的绝缘强度,压力表盘相邻时,中间应有隔板,以防影响邻盘;6.2.8 显示仪表的接线6.2.8.1 仪表接线端子与外部接线的连接,应按规定的接线图进行,并套标号牌;6.2.8.2 连接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端子,按先“输入”和“后输出”的顺序排列,若同种信号有“正” “后”“负”的顺序排列;6.2.8.3 具有一块以上的端子板时,按先输入端子板后输出端子板的顺序排列;6.2.8.4 连接辅助信号的端子,一般按具输入或输出功能,遵循上述方法和顺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