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器械概论1教材

医疗器械概论1教材


条例和办法的区别
• 条例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是对有关法律、法 令作辅助性、阐释性的说明和规定;是对国家或 某一地区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某些重大事 项的管理和处置作出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是 对某机关、组织的机构设置、组织办法、人员配 备、任务职权、工作原则、工作秩序和法律责任 作出规定或对某类专门人员的任务、职责、义务 权利、奖惩作出系统的规定。它的制发者是国家 最高权力机关、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各部委和 地方人民政府制度的规章不得称“条例”)
医疗器械产品的基本要求
• 安全 • 有效 • 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医疗器械标准
医疗器械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注册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医疗器械标准
• (一)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是指需要在全国范 围内统一技术要求的标准。
• (二)注册产品标准是指由制造商制订,应能 保证产品安全有效,并在产品申请注册时 ,经设区的市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 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关要求复核的产 品标准(产品注册标准可以是国标也可是行标或企标 )。
常用医疗器械
• 家庭保健器材:疼痛按摩器材、家庭保健 自我检测器材、血压计、电子体温表、多 功能治疗仪、激光治疗仪、血糖仪、糖尿 病治疗仪、视力改善器材、睡眠改善器材、 口腔卫生健康用品、家庭紧急治疗产品; 家庭用保健按摩产品:电动按摩椅/床;按摩 棒;按摩捶;按摩枕;按摩靠垫;按摩腰带;气血 循环机;足浴盆;足底按摩器; 手持式按摩器、 按摩浴缸、甩脂腰带;治疗仪;足底理疗仪;减 肥腰带;汽车坐垫;揉捏垫;按摩椅;丰胸器;美 容按摩器;
• (二)负责制定食品行政许可的实施办法并监督实施。建立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 制,制定全国食品安全检查年度计划、重大整顿治理方案并组织落实。负责建立食品 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公布重大食品安全信息。参与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食品安全标准,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 (三)负责组织制定、公布国家药典等药品和医疗器械标准、分类管理制度并监督实 施。负责制定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经营、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并监督实施。负 责药品、医疗器械注册并监督检查。建立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 并开展监测和处置工作。拟订并完善执业药师资格准入制度,指导监督执业药师注册 工作。参与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配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化妆品监督管 理办法并监督实施。
改革趋势
• 适当减少事前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市场运行的 不当干预,把市场和社会能做的事情尽量放出去、 放到位,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 着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督管理。越是减少了事前许 可,事中事后的监管越要跟上,把政府该管的事 项切实管好、管到位。
• 明天会更美好,增加信心,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素 质,拥抱明天。
•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 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 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 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 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 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
• 其目的是: • (一)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 • (二)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
根据部分省市局反映,目前仍存在中药贴敷类产品持有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在市场流通的情 况。其中,有些产品完全以中药起治疗作用,属于中药外用贴敷类产品;还有些产品 既含有中药成份,也有物理发热成份,对此类产品,部分企业认为不属于中药外用贴 敷类产品,而是属于以物理治疗作用为主的产品。
改革趋势
• 最严格的监管制度。法治是监管现代化的 核心,要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 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 医疗器械安全有效,一律撤销机构资质并 纳入“黑名单”,10年内不受理资质认定 申请;对受到开除处分的直接责任人员, 规定10年内不得从事医疗器械检验工作。
条例和办法的区别
• 办法是对有关法令、条例、规章提出具体 可行的实施措施;是对国家或某一地区政 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工作、有关事 项的具体办理、实施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办法重在可操作性。它的制发者是国务 院各部委、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
• 规定是为实施贯彻有关法律、法令和条例,根据其规定和授权,对有 关工作或事项作出局部的具体的规定。是法律、政策、方针的具体化 形式,是处理问题的法则。主要用于明确提出对国家或某一地区的政 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某些重大事故的管理或限制。规定重 在强制约束性。
关于药械结合类产品管理
• 针对药品、医疗器械产品管理划分问题,国家局于2004 年4月5日印发了《关于药品和医疗器械相结合产品注册管 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04〕94号,以下 简称《通知》),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相结合产品的注册管 理问题予以明确。《通知》规定药械结合类产品中由药品 起主要作用、医疗器械起辅助药品作用的(如预装了药品 的注射器等),按药品进行注册管理;由医疗器械起主要 作用、药品起辅助作用的(如含药支架、带抗菌涂层的导 管、含药避孕套、含药节育环等),按医疗器械进行注册 管理;中药外用贴敷类产品按药品进行注册管理。
• 2013年3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改名为“国 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
• 努力回应人民的呼声:吃的放心,用的安全!
主要职责
• (一)负责起草食品(含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下同)安全、药品(含中药、民族 药,下同)、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草案,拟订政策规划,制定部门 规章,推动建立落实食品安全企业主体责任、地方人民政府负总责的机制,建立食品 药品重大信息直报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着力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食品药品 安全风险。
• 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 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 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
• 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 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 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 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通过对 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 提供信息。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使用的医疗 器械,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注册或者 办理备案。
• 医疗器械注册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 据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 程序,对其拟上市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 效性研究及其结果进行系统评价,以决定 是否同意其申请的过程。
• 医疗器械备案是医疗器械备案人向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备案资料,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部门对提交的备案资料存档备查
分类与管理
• 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 第一类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
效的医疗器械。 • 第二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
有效的医疗器械。 • 第三类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
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 评价医疗器械风险程度,应当考虑医疗器械的预期目的、结构特征、使用方法等因素。
我们的未来很有希望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于2000年1月4 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6号公布, 2014年2月12日国务院第39次常务会议修 订通过,2014年3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务院令第650号公布。该《条例》分总则、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与备案、医疗器械生产、 医疗器械经营与使用、不良事件的处理与 医疗器械的召回、监督检查、法律责任、 附则8章80条,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
医疗器械概论
请大家多多关照
三个问题
• 1.同学们都是哪里人 • 2.同学们和医疗界的关系 • 3.毕业后的学业规划 将来的工作定位
•认 识 我 们 这 节 课
特点 现状 未来
• 医疗器械行业是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多 学科交叉、竞争挑战激烈的高科技产业, 它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和高科技尖端水平的 标志之一,医疗器械是现代临床诊断、治 疗、疾病防控、公共卫生和健康保障体系 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装备,是医院的物质基 础。医疗器械行业是当今全球科技发展最 活跃的领域之一,是继IT和生物医药之后, 又一引人关注的投资领域,是关系到民生 的健康产业,是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
常用医疗器械
• 家庭医疗康复设备:家用颈椎腰椎牵引器、牵引 椅、理疗仪器、睡眠仪、按摩仪、功能椅、功能 床,支撑器、医用充气气垫;制氧机、煎药器、 助听器等
• 家庭护理设备:家庭康复护理辅助器具、女性孕 期及婴儿护理产品、家庭用供养输气设备;氧气 瓶、氧气袋、家庭急救药箱、血压计、血糖仪、 护理床
• (四)负责制定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督管理的稽查制度并组织实施,组 织查处重大违法行为。建立问题产品召回和处置制度并监督实施。
• (五)负责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建设,组织和指导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和调查处理工作,监督事故查处落实情况。
• (六)负责制定食品药品安全科技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推动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 电子监管追溯体系和信息化建设。
医疗器械产品应当符合医疗器械强制性国家标准;尚无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应 当符合医疗器械强制性行业标准 ,目的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保障人体 健康和生命安全 !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
•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经2014年6 月2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 务会议审议通过,2014年7月30日国 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号公布 。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2004年8 月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令第16号公 布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予以 废止。
分类与管理
• 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备案管理,第二类、第 三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注册管理。
• 新《条例》通过调整审批和备案权限,一类医疗 器械由地市局审批改为备案,保留二、三类医疗 器械分别由省局、国家总局审批。生产环节,由 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向省局备案,二、三类由 省局审批,改为一类向地市局备案,保留二、三 类由省局审批。经营环节,由一类医疗器械经营 企业向省局备案,二、三类由省局审批,改为一 类无需备案或审批,二类由地市局备案,三类由 地市局审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