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杂性尿路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复杂性尿路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为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

淋巴途径:非重要途径
病原学

病原菌多样:多为较耐药的大肠杆菌、变形 杆菌、肠球菌等 受多种因素影响:初发、复发、男性、孕妇、院
内感染等


混合感染 和真菌感染有较高的发病率
表3 尿路感染的病原菌(%)
病原菌 G-病原菌 大肠杆菌 奇异变形杆菌 克雷伯菌属 枸橼酸杆菌 肠杆菌 铜绿假单孢菌 其它 G+病原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肠球菌 B族链球菌 金葡菌 其它 非复杂性尿感 70-95 1-2 1-2 <1 <1 <1 <1 5-20或更多 1-2 <1 <1 <1 复杂性尿感 21-54 1-10 1-17 5 2-10 2-19 6-20 1-4 1-23 1-4 1-2 2
呋喃妥因

耐药菌的治疗 ESBL β内酰胺类 + 酶抑制剂、第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

MSS MRS
耐酶青霉素、头孢菌素或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利福平、磷霉素、
复杂性尿感的口服用药
药物
氟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氧氟沙星 TMP-SMZ 头孢泊肟酯 头孢克肟 氨苄西林 500 250-500 q12h q24h
9
11 8 8 7 6
10
¦ ± í Ç ú ¾ ± ä Î Ð Ë ¸ ú ¾ ë » Ï º Ð ¸ ¾ È ä Æ û Ë
复杂性尿感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分类 临床 急性膀胱炎 标准 实验室
≥10WBC/mm3 尿急、尿频、尿痛、排尿困难、 4cfu/ml ≥10 耻骨上疼痛+复杂因素
急性肾盂肾 发热、寒战、腰痛、有/无尿路 ≥10WBC/mm3 ≥104cfu/ml 炎 刺激症+复杂因素
老年人尿感的危险因素

尿失禁

膀胱膨出、前列腺肥大 膀胱残尿量增多 尿流量减低 泌尿科及妇科手术 雌激素缺乏:乳酸杆菌缺失,大肠埃希菌寄殖增多 局部应用雌激素效果显著,UTI发生率自6次/年下降 至0.5次/年 尿路器械操作和手术机会增加
Clin Infect Dis 2000,30:152-6
复杂性尿路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流行病学

发病率高 1.5亿人/ 60亿美元/年/全球


主要见于女性
占院内感染的35-45%,院内G-菌血症的首位原因


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为的9-21%
妊娠妇女中的发病率为4-10%
尿路感染的分类


感染部位:下尿路、上尿路 发作形式 初发或孤立发作 再发性感染:每年发作≥3次或每半年发作≥2次 复发:病原菌同前,多发生于停药后2周之内 再感染:病原菌不同,多发生于停药后2周之外 病程:急性、慢性 基础疾患:单纯性、复杂性 无症状菌尿
86
4
3
3
1.4
0.8
0.5 1.3
¥ ³ ¿ ² í Ä Ð ¸
JAMA,1999;281:736-38
单纯性肾盂肾炎病原学
90 80 70 60 ² î ± ¦ ¸ Ë ¾ ú 50 40 30 20 10 0 Æ æ Ò ë ± ä Ð Î ¿ Ë À ×° ® ¾ ú » ë º Ï ¸ Ð È ¾ Æ ä Ë û 89


抗黏附机制 -尿道黏液 -Tamm-Hosfall 蛋白 免疫球蛋白 吞噬作用
尿路感染的复杂因素
梗阻或结构因素

泌尿道结石 肿瘤 输尿管和泌尿道狭窄
膀胱憩室、前列腺肥大
肾囊肿、肾下垂、海绵肾
功能异常


回肠导管和其它尿流改道术
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输尿管返流
尿路感染的复杂因素
剂量(mg)
间隔
建议
推荐经验用药,但不要用于孕妇,哺乳 妇女或<18y的患者
200-300
160/800 200 400 500
q12h
q12h q12h q24h q8h 尽管未经认可,已广泛用于孕妇 资料较少 资料较少,可能在腐生葡萄球菌感染的
时候效果不佳
仅用于已知的敏感致病菌,或与广谱的 对肠球菌有效的抗生素一起使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非复杂性
肾脏损害和败血症的危险 复杂性
治疗原则

尽可能去除复杂因素 治疗前留尿培养或尿涂片染色,根据尿涂片革兰染色结果予经验治疗 轻者口服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SMZco; 重者静滴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氨曲南、碳青霉烯类, 必要时联合氨基糖苷类 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500 250-500 200-300 160/800 200 400 500
q12h q24h q12h q12h q12h q24h q8h
推荐经验用药,但不要用于孕 妇,哺乳妇女或<18y的患者 尽管未经认可,已广泛用于孕 妇 资料较少 资料较少,可能在腐生葡萄球 菌感染的时候效果不佳 仅用于已知的敏感致病菌,或 与广谱的对肠球菌有效的抗生 素一起使用
影像学诊断

X线腹部平片 X线静脉肾盂造影


排泄性尿路造影
超声波检查
CT检查
同位素检查
膀胱输尿管返流分级
复杂性和非复杂性尿路感染的区分
正常
肾脏显影
正常或不正常
不正常
无相关病变 有临床表现 无肾脏功能、结构损害
伴有相关病变 •糖尿病 •肾衰 •吸毒 •免疫抑制剂
•结石 •梗阻 •膀胱输尿管返流
随访 不一定要常规随访 尿培养
疗程结束后1-2w 尿培养
抗菌药物治疗

依据细菌药敏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
* 肠杆菌科:氟喹诺酮类、SMZco、广谱青霉素类、头孢菌素、
氨曲南、氨基糖苷类、泰能
* 绿脓杆菌: 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或氟喹诺酮类
* 肠球菌: 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氟喹诺酮、万古霉素、利福平、
4
4
³ ¥ ² ¿ É ö Ó Û É ö Ñ ×
5
2
Stamm WE.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649-659
复杂性尿感病原学
35 30 25 20 15 10 5 0 ² î ± ¦ ¸ Ë ¾ ú ± ¦ Ç í ¾ ú
剂量(mg)
40/200 40/200 100 5or100 250 125or250 200
给药次数
每天一次 每周3次 每天一次 每天一次 每天一次 每天一次 每天一次
40/200 80/400 50or100 250 125 200 100
-
复杂性尿感的口服用药
药物 剂量(mg) 间隔 建议
氟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氧氟沙星 TMP-SMZ 头孢泊肟酯 头孢克肟 氨苄西林


疗程14-21天 对无法清除复杂因素的患者,感染控制后可予以长期小剂量抗菌药物 控制性治疗
复杂性尿感 否 门诊,尿培养 经验用药(口服) 是 改为或继续口服用 药10-14天 72h内症状 明显缓解 症状严重 是 住院,尿培养,血培养 经验用药(肠外) 否 重新考虑抗生素的敏感性 尿路形态学检查 纠正可以纠正的复杂因素 修改治疗方案 疗程14天或更长
32
22
20 15 10 5 4 1
¸ ² Ô Ó Ð Ô Ä í ¸ Ð
Â Ì Å §¸ Ë ¾ ú ± ì Æ Ï ¾ ú » ë º Ï ¸ Ð È ¾ ¿ Ë À ×° ® ¾ ú Æ æ Ò ë ± ä Ð Î ¸ ¯ Æ Ï ¾ ú ½ Í Ä ¸ ¾ ú Æ ä Ë ü
5 1
Stamm WE.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649-659
5
0
导尿管相关尿感病原学
30 25 20 15 10 5 0
Stamm WE.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649-659
28 24
Í ½ ¸ Ä ú ¾ î ² ¦ ± ° £ £ Ï ú ¾ Ì Â § Å Ë ¸ ú ¾ Ë ¿ × À ® ° ú ¾ ± ì Ï Æ ú ¾
间隔
q24h q12h q12h q24h q12h q24h q8h q6h q12h q8-12h q6h q8h q6-8h q6-8h
复杂性尿路感染的预防
药物
持续预防 TMP-SMZ TMP-SMZ TMP 呋喃妥因 头孢克罗 头孢氨苄 诺氟沙星 (其他喹诺酮类也有效)
性交后预防 TMP-SMZ TMP-SMZ 呋喃妥因 头孢氨苄 诺氟沙星 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
清洁中段尿:菌落计数≥104cfu/ml
导尿管尿液:菌落计数≥102cfu/ml 高渗培养、衣原体、支原体培养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血培养:急性肾盂肾炎时约15-20%阳性

定位诊断




症状、体征 输尿管尿定量培养:最为可靠 膀胱冲洗:以往最为常用 血清抗体:上尿路感染时产生高价血清抗体,但敏感性及 特异性均不理想 抗体包裹细菌(ACB):敏感性88%、特异性76% 肾浓缩功能测定:慢性肾盂肾炎时减低 尿酶(LDH同功酶、 AKP、过氧化物酶、葡萄糖醛酸酶、 乙酰氨基葡萄糖酶、溶菌酶等)及β2微球蛋白测定 C反应蛋白测定 治疗反应
院内尿感病原学
25
24
20
16
15
11
10
8
8 5 5 6 4 2
² î ± ¦ ¸ Ë ¾ ú ± ¦ Ç í ¾ ú Ê ô Â Ì Å §¸ Ë ¾ ú Ä î Ö é ¾ ú ¿ Ë À ×° ® ¾ ú ± ¦ ¸ Ë ¾ ú Ê ô Æ æ Ò ë ± ä Ð Î CoNS ½ ð Æ Ï ¾ ú Æ ä Ë û Õ æ ¾ 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