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哲学的必要性
一、中学生对学哲学的误区
中学生普遍认为哲学很难,哲学有点抽象,不容易理解,从来没有接触过哲学,哲学似乎成了神秘、抽象、思辨和空谈的代名词。
学习哲学根本就没有想过拓展我们的理性思维,培养自身的哲学素养,学习哲学也是持放任自流的心态,觉得看几本哲学书籍是在浪费时间,学哲学只是为了参加高考,应付考试罢了。
二、如何上好哲学课
如何上好一堂哲学课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老师们,不能让学生在还没有开新课之前就对它产生恐惧,所以第一堂哲学课非常重要,这也关乎学生对哲学的兴趣。
首先,找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但又能充分反映哲学原理的事例,让学生深刻体会我们身边存在的哲学,既要让学生了解教材,也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二者相结合。
其次,可以简单介绍《生活与哲学》教材,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介绍哲学的根本任务以及哲学的研究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
让学生知道我们学习哲学的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再次,要向学生讲哲学史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读史可以明鉴,以史为鉴,可以知古今。
学习哲学要学中西方哲学史,例如从哲学的起源——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开始讲,到苏格拉底认为“哲学是一种辩论”、柏拉图认为“哲学起源于惊讶”等。
还可以讲述他们与生活有关的趣事,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情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哲学。
最后,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情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哲学。
比如,古代的寓言故事“拔苗助长”,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刻舟求剑”,要看到事物的运动等。
中国的许多成语都包含了哲学原理,需要我们细细体会。
三、中学生学习哲学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对哲学问题的追溯和思考离不开人类的生活。
生活和实践使我们进入哲学殿堂。
中学生学习哲学会对世界社会人生的思维有明显改变,有助于提升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
学习哲学也可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对于中学生未来道路的选择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