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小学科学教学基本功考试试题第一部分 课程标准(30分) 一、问答1. 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8分)1、 科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2、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3、 科学学习人以探究为核心4、 科学学习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5、 科学课程的评价就能促进科学素养的促进和发展。
2.结合教学案例谈谈你在科学课中对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8分)小学科学课程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不是一种单一的、刻板的教学过程,而是一组具有自己独特特点的有效教育方法,不仅在科学教育里能够运用,而且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和科学课程有着天然的联系,探究是科学家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
以实证为基础,运用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正是科学研究的特点。
探究式学习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学生亲自收集和获取资料和数据,有时也包括运用已经证实的第二手资料;在实证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和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和有关的理论,作出判断和结论;通过交流、讨论、辩论和再思考,逐步建立起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而不仅仅是依靠听讲来接受科学概念。
探究式学习需要在教师引导、组织和支持下进行。
小学科学课程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也需要采用其他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讲述、示范、观摩,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
3.科学课程的评价原则是什么?(7分)评价应以《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基本理念,评价内容应涵盖标准中所提出的所有分目标,确保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总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上,正确的评价是对标准实施的重要保证。
评价包括对教学的评估和对学生学习的评测,两者都可以用形成性评价或总结性评价的方法来进行。
4. 案例分析(7分):小学科学课上,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说明:答题的老师们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学得的理念及独特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感想。
)《沉与浮》一课“土豆沉浮”的实验程序,先放水与先放盐对实验的影响不大,因为不管水与盐哪样物体先放,对溶解的盐水来说,它的密度都不会发生改变(最好先放适量的水,再根据需要多次放盐进行搅拌)。
但对放土豆的先后时间就有一定的讲究,如果土豆提前放入水中,在调制(搅拌)盐水的过程中,时间一长,土豆有可能会被盐水浸润,由于盐水的高渗透作用,土豆内的水分可能会被盐水析出来,以至于改变土豆的密度,这样就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科学需要客观精神,为保证获得的事实对证明一个问题的有效性,观察与实验必须要规范。
在观察与实验所遵循的规则中,一个重要的规则就是要控制变量,如果应控制的变量未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实验的有效性就会受到影响。
在《沉与浮》一课实验中,土豆的密度应该保持不变,是需要控制的变量,因此要避免任何影响改变土豆密度的因素。
一、填空(每空0.5分,共计20分)1.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__风____。
2.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_袁隆平__。
3.太阳的表面经常会出现太阳黑子、耀斑和日珥。
4.骨通过关节连接在一起,关节有弹性,能收缩和舒张,牵动所连接的骨运动,这样人就可以自由活动了。
5.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四肢三部分。
6. 人类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全部来自食物,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_ 、脂肪__ 、_无机盐_ 、_维生素五种营养成分。
7.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8.由于光的折射现象,所以会发生筷子“折”了、鱼变大了和海市蜃楼等现象。
9.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_科学精神_、科学概念_ 、科学方法。
10.沉淀、过滤、消毒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11.脑是人体的“司令部”,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
12.凸透镜具有放大、聚光和成像的作用。
13.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14.在果实的形成过程中,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子房和其他结构发育成果实。
15.一朵完全花应该包括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结构。
16.春季我们可以在北天星空找到的主要星座有狮子座和大熊座,夏季我们还可以找到天蝎座。
17.物体的冷热程度叫_温度_。
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_温度计_。
它是根据_液体热胀冷缩__的性质制成的。
18.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25分)1.下列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C)。
A、白糖、油B、食盐、沙C、氧气、白糖D、白糖、沙2. 解剖白菜花的正确顺序是(C )。
C、萼片、花瓣、雄蕊、雌蕊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3.手电筒的外壳相当于电路中的( B)。
A.电源B.导线C.开关4.早上和傍晚,物体的影子(A )。
A.长B.短5.我们做的“小喷泉”主要是利用(A )热胀冷缩现象。
A.气体B.液体C.固体6.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 A )。
A、反射现象B、折射现象C、辐射现象D、直射现象7.我们在小孔成像实验中看到的像是( B )A.正立的B.倒立的8.彩虹一般不会在空中出现很长时间。
这是因为( A )A.空中的小水滴受热逐渐蒸发了B.自动消失C.小水滴太小9.夏天电线杆上的电线与冬天相比( B )。
A.紧了B.松了C.没有变化10.身体内分布最广的血管是( C )。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11.(A )是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A.小肠B.胃C.口腔D.大肠12.潜望镜运用了(D)原理制成的。
A.光的折线传播B.光的直线传播C.光的折射D.光的反射13.下列植物用茎来繁殖的是(A )A.柳B.玉米C.蒲公英14.下列全属于果实的一组是(A )A.葡萄、桃子、杏B.苹果、胡萝卜、桔子C.地瓜、马铃薯、枣15.下面的杠杆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 )A.指甲刀B.钓鱼竿C.天平16.以下应用斜面原理的是(A )A.螺丝B.跷跷板C.夹子17.旗杆顶端的滑轮的作用是( A)A.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B.既不能省力,又不能改变用力方向;C.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18.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A)A.原子能B.石油C.煤D.天然气19.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主要是在(A )中进行。
A.动能和势能之间B.电能和动能之间C.机械能和势能之间20. 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步骤是(C)。
A、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从正面盖上灯帽B、打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C、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21.下列属于克隆技术的是( A )。
A.绵羊“多利”B.杂交水稻C.人工授粉22.下列用根繁殖后代的植物是(A )。
A.菊花B.大豆C.豌豆23.近视眼是由于眼球的(A )部分发生病变引起的。
A.晶状体B.瞳孔C.视网膜24.心脏收缩时,把血液压入(A )。
A.动脉血管B.静脉血管C.毛细血管25.心脏位于胸腔的( A )侧。
A.左侧B.右侧C.中间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5分)1.用天平称量物品时,物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 √)2.把磁铁从中间折断,我们就能获得只有南极和只有北极的磁铁。
( ×)3.鲸属于哺乳动物。
(√)4.磁铁两级磁性弱,中间磁性强。
( ×)5.做屈臂运动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6.相同情况下,固体受热膨胀体积最多,液体较多,气体较少。
(× )7.使用放大镜时,距离物体越近,观察的就越清晰。
(×)8.红色、黄色、蓝色是光的三原色。
(×)9.同一物体在两个平面镜前,夹角越大,成的像越多。
(×)10.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11.人体中负责将血液运回心脏的是毛细血管。
(×)12.老花镜镜片不能用来放大书中文字。
(×)13.所有植物的花都有雌蕊和雄蕊。
(×)14.盘山公路是利用了斜面的原理,因此是省力的。
(√)15.冥王星是太阳系中的“矮星行”。
(√)四、问答题(共计15分)1. 日食的成因是什么?(3分)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
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
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太阳的一部分,于是形成了日食。
2.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的上面还是冰块下面?为什么?(4分)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的(下)方,这是因为(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把食物放在冰块下面,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后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食物,从而达到冷却的目的。
)3.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4分)植物的叶子中的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
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
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意义: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4.简述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4分)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是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
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来自物体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倒像,人脑能自动调节倒立的视觉信号,形成正立的视觉。
五、实验操作(共计15分)1.人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一样的吗?可以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
(每1分,共计3分)不一样。
吸进去的空气氧气占21%,二氧化碳0.3%(微量)。
而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比例很高,含氧量很低。
可以用空气与呼出气体,同时吹入两个成有澄清石灰水的烧瓶,会发现吹入呼出气体的石灰水很快变得混浊。
2.实验:研究土壤的成分:(每空0.5分,共计6分)(1)在研究土壤成分时,我们可以借助的工具有_酒精灯__、烧杯_____等。
(2)在用加热的方法检验土壤成分时,开始加热冒出的“白烟”是_水蒸气__。
这说明土壤中含有_水分__;继续加热看到冒出的“白烟”应是溶解)在水中的_无机盐腐殖质燃烧,同时还会闻到____烧糊____气味。
通过我们的实验研究,土壤中含有_砂、黏土、空气、腐殖质_水__、_无机盐__、_矿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