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师复习资料(一)、填空(20分,每空1分)1、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_、_、科学方法。
2、凸透镜有放大、_、_的作用。
3、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
4、植物的叶一般可以分为_、_、_三部分。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_。
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_。
它是根据_的性质制成的。
6、人类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全部来自食物,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_、_、_、_五种营养成分。
7、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_。
8、_、_和_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9、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_。
(二)、选择(10分,每题1分)1、解剖白菜花的正确顺序是()。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2、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
A、鸟类B、哺乳动物C、爬行动物D、昆虫3、下列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
A、白糖、油B、食盐、沙C、氧气、白糖D、白糖、沙4、用眼睛、鼻子、舌头辨别物体时的顺序,依次为()。
A、先看后闻再尝B、先看后尝再闻C、先尝后看再闻5、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
A.二分之一B.六分之一C.十分之一6、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
A、反射现象B、折射现象C、辐射现象D、直射现象7、彩虹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
A、五种B、六种C、七种D、无数种8、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A、无籽西瓜B、香蕉C、向日葵籽D、萝卜9、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的部分是在()。
A、中间和两端B、中间或两端C、两端D、中间10、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步骤是()。
A、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从正面盖上灯帽B、打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C、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三)简答。
(40分,每题8分)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4、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5、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 (四)、案例分析(10分)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颗卫星。
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不,老师,应该是15颗。
"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不,是16颗。
"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15颗",学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
"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16颗。
"这位老师听了,高兴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也落后了。
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答案(一)填空1、科学精神、科学概念、2、成像、聚光3、杨利伟4、叶片、叶柄、叶脉5、温度、温度计、液体热胀冷缩6、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7、袁隆平8、沉淀过滤消毒9、风(二)、选择1、A2、D3、C4、A5、B6、A7、C8、D9、C 10、C(三)、简答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答: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
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
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太阳的一部分,于是形成了日食。
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答:雷电是发生在天空中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
天空中的云,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当两块带不同种电的云相互接近时,就会发生大规模的放电现象。
放电时出现的电火花就是闪电,发出的声音就是雷声。
4、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答:植物的叶子中的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
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
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意义: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5、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 答:《沉与浮》一课"土豆沉浮"的实验程序,先放水与先放盐对实验的影响不大,因为不管水与盐哪样物体先放,对溶解的盐水来说,它的密度都不会发生改变(最好先放适量的水,再根据需要多次放盐进行搅拌)。
但对放土豆的先后时间就有一定的讲究,如果土豆提前放入水中,在调制(搅拌)盐水的过程中,时间一长,土豆有可能会被盐水浸润,由于盐水的高渗透作用,土豆内的水分可能会被盐水析出来,以至于改变土豆的密度,这样就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四)、案例分析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颗卫星。
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不,老师,应该是15颗。
"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不,是16颗。
"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15颗",学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
"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16颗。
"这位老师听了,高兴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老师也落后了。
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说明:答题的老师们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学得的理念及独特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感想。
以下提供的答题思路仅供参考。
)答题思路:1.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加以肯定:A、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唯教材"的新理念,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更新。
B、能尊重学生,老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互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C、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能对学生进行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对这一教学片断还可提出以下建议:A、可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学;B、可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小学科学教师基本功试题一、填空:1、科学就是。
2、科学探究的步骤:、、、。
3、人体中共有块骨头。
人体肌肉共有多块。
4、骨骼具有、、的作用。
5、用磁铁的S极和__ __极靠近,它们互相_ _,用磁铁的_ _极和_ _ 极靠近,它们互相___ __。
请你用箭头画出磁铁的运动方向。
6、将下列物品填入相应的表格内:铜丝、毛线、盐水、橡皮筋、铁丝、人体、陶瓷管、塑料尺、胶带、铝丝A导体B绝缘体7、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
太阳高度角,影子;太阳高度角,影子。
8、能够帮助人们或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
有些机械很简单,如刀、筷子等,它们属于;有些机械较复杂,它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构成,它们属于,也可称为机器。
9、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10、指出下列物体是靠什么形式的“能”工作或运动的。
跳跃的青蛙人跑步融化的冰电脑风筝太阳人的食物水力发电二、判断题:1.人工合成材料的原材料是天然材料。
()2.毛细现象是由水的表面张力造成的。
()3. 肌肉重量占身体重量的40% 。
()4. 我们感觉骨骼、关节、肌肉的主要办法是摸。
()5. 运动方向也是物体运动的一种方式。
()6. 我们呼吸时呼出的气与吸进的气一样。
()7. 地球自东向西公转形成了昼夜交替。
()8. 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使它的承受力变大。
()9. 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10.古代的长颈鹿因为经常吃高处的树叶,因而颈部不断地变长了,就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长颈鹿。
()三、连线题a) 列文虎克细胞弗来明微生物胡克青霉素b)将办法与目的用线连起来自行车链条中加润滑油汽车轮胎上的纹路增大摩擦力轴承中的小钢珠车轮上的防滑链条流线型的船体减小摩擦力鞋底的花纹用毛巾包着瓶盖拧盖c) 听神经收集声波耳蜗把声音信号报告给脑外耳道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受的信号耳廓传递振动鼓膜传送声波听小骨产生振动四、选择题:1、()是有生命的。
A、土壤B、风C、种子D、枯草2、在铜、铁、铝这三种常见金属中,导热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铜、铁、铝B、铜、铝、铁C、铁、铝、铜D、铁、铜、铝E、铝、铁、铜F、铝、铜、铁3、下列物体中,属于自然光源,是人造光源。
a.萤火虫b.镜子c. 篝火d.月亮4、照相机的镜头是。
a.凹透镜 b. 凸透镜 c. 平面镜5、齿轮传动与链条传动的差别是。
a.是否能改变力的大小b.是否能改变用力方向c.是否省力6、下列机械属于杠杆的是;属于斜面的是;属于轮轴的是;属于滑轮的是。
a.吊车b.水龙头c.钻头d.螺丝钉e.撬棍f.斧子g.刀h.门把手i.方向盘j.镊子7、耳朵是的感觉器官,将信号传递给大脑,由大脑识别这些声音的含义,就会产生。
a.接受声音 b.听觉 c.听神经8、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A、哥白尼B、步鲁诺C、麦哲伦9、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A、蜡烛融化B、木材作家具C、铁块变铁水D、馒头发霉10、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A、地壳的运动B、地下的温度太高C、人类的活动五、实验题:1、土壤中的成分有哪些?你是怎样做实验来证明的。
请你把你做实验的过程和方法表达出来。
2、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的上面还是冰块下面?为什么?3、用所给的材料设计一个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材料:2个小灯泡,2节电池,1个开关、若干根导线。
①让2个小灯泡一起亮②画一个并联电路4、蜡烛燃烧变成了其他物质。
附加题:举例说明,从哪些方面区分动物、植物。
小学科学部分一、简答题1、简述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
答: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是:一、科学兴趣(求知本能),即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二、科学方法(探究核心),即了解或把握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三、科学知识(概念核心),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四、科学精神(理念行为),即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质疑、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