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2)将物体的形状与方位进行表达,一般有主体平面图,将物体的形象进行展示.
(3)表达方法:用简练的线条将物体多角度形状、结构、方位表达出来。
2.巩固反馈(师友分享本节课学习收获和感受)
3,分层分组布置作业(巩固旧知、预习新知)
学生练习
(1)教师拿一实物,让学生多角度观察,几分钟后收起实物,让学生根据记忆和理解画出物体的多角度的形状;或将物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度想象画出其他角度。
评价:
(1)把同一题材的多视角表达作业放在一起,分析图画是否说明了物体的形象、结构与方位,通过观察图画是否认识了物体的பைடு நூலகம்体形象,讨论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
(2)将学生的设计创意进行展示。
凡此种种,说明物象多视角的表达与我们生活与艺术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全面、立体的观察物体的形态、结构,可以为今后的设计打下基础。
3.分层提高(教师设置课堂练习:组内讨论、说明,跨组质疑、评价)
第
三
段
:
总结
归纳
延伸迁移
5—7分钟
3.物象多视角的表达方法。
(1)将物体的结构关系进行表达,一般三个角度即可,如正面、侧面、顶面或背面,也称为“三视图”
第
二
段
:
学习
新知
合作探究
教师点拨
30分钟
第
二
段
:
学习
新知
合作探究
教师点拨
30分钟
2.共同研讨。
对物象的多视角的;理解与表达的意义。
举例A你很熟悉的同学、老师,他们的正脸你认识,看到侧脸你也不会认错,他们的背面也认识。为什么?因为你对他们了解记住了他们的特征。因此,只有只有全面了解物象,
才能更深刻感受物象。B生活中的一些现象:a.理发时,前面的镜子,使你看到了自己正面的发型,理发师会拿一面镜子在你的头后,让你看看后面与侧面的发型。B.旅游时导游图上印出旅游景点的图象与旅游方位,使你记住了景点的特征,并且能很快找到。
教学流程:课中有三段,每段有三节
流程
教学设计
课堂记录
第
一
段
:
教学导入
创设情境
(3—5分钟)
一、新课导入
1.物象多视角”的理解。
(1)实物举例。
教师拿一个实物,如水壶、汽车模型,将他的前面、侧面、背面多角度让学生观察,看同一物体不同角度的特征。让学生说出物体的组成部分、结构关系,可以用简单的线条将物体的各个角度勾画出来。
(2)画出学校的示意图。实地考察校园,画出主楼的平视图与校园平面图。
(3)画出你熟悉的人物的正面、侧面和背面的头像或发型。
板
书
设
计
附
:
课后三思
1.思想有高度吗?——教育境界(理念的渗透、文化的传承、人格的培养)
2.知识丰富了吗?——教育素养(视野的开拓、思维的创新、认知的深化)
3.统帅课堂全局了吗?——教育技巧(教场的感悟、管理的融通、施教的浸润)
环节
学情分析
课
前
三
问
1.为何教?——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教给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
3.怎样教?——用手绘线条表达物象的多视角的方法,表达物象的多个角度,对物象有个整体的认识。
在对手绘线条表达物象多视角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从多视角观察事物的习惯,全面、整体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理解分析的能力,培养综合能。在绘画和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课时
1
章节
1
主备人
王平
教学内容分析
概述
在对手绘线条表达物象多视角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知识点
培养从多视角观察事物的习惯,全面、整体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理解分析的能力,培养综合能。
重点
在绘画和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
难点
掌握用手绘线条表达物象的多视角的方法,表达物象的多个角度,对物象有个整体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