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制定了规模化养猪场的选址与设计、选育与繁殖、饲粮配制、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经营管理等七个方面的技术要求,为转变生猪生产方式、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和养猪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性指导。
1选址与设计1.1选址与布局1.1.1规模化猪场建设用地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与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场址选择不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禁止的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域。
1.1.2应选择地形整齐、开阔,地势高燥、平坦、向阳,土质坚实、未被污染,水质良好、水源充足,供电和交通方便的地块建设猪场。
应距铁路、公路、城镇、居民区或其它公共场所1000m以上,并应位于居民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
距屠宰厂、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旅游区2000m 以上。
1.1.3占地面积应符合生猪养殖需要,每头出栏猪占地面积为3~4m2。
1.1.4场区总体布局参照GB/T17824.1《规模猪场建设》,做到生产区与管理区分开,生产区内母猪区、保育与生长区分开。
并应设有粪污处理区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区。
1.1.5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确定猪舍的种类和布局,按配种舍、妊娠舍、分娩哺育舍、保育仔猪舍、生长猪舍、肥育猪舍和装猪台进行排列。
1.1.6应根据当地的主风向和地理位置确定猪舍朝向,黑龙江省猪舍的理想朝向是座北朝南偏东15°~20°。
1.1.7每相邻两栋猪舍的间距不应小于一栋猪舍的宽度,一般应为12~15m。
1.1.8场区内分设净道和污道。
净道一般位于场区中部靠近每栋猪舍管理间一端,用于饲养人员出入和饲料的运送,进口与场区大门相通;污道一般位于猪舍的另一端,用于运送粪污,出口与堆粪场相通。
1.1.9场区周围应建设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绿化带。
但应保证围墙、绿化带不影响猪场的通风。
1.1.10养猪场应设明显的防疫标志,场区入口应设有车辆、人员消毒池,生产区入口有更衣消毒室,对外销售的出猪台与生产区保持严格隔离状态。
1.2猪舍及其附属设施1.2.1应综合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进行猪舍的设计与建造,要求设计科学、技术先进、经济适用。
1.2.2猪舍建筑宜采用单层矩形平面,不宜采用T型、H型平面。
猪舍长度和跨度可根据生产工艺和场区规划要求设置,一般长度以45~75m为宜,跨度以9~12m为宜,舍内净高以2.4~2.6m为宜。
1.2.3猪舍可用混凝土、条石、砖混墙做基础,埋置深度因猪舍自重大小、地下水位高低、地质状况不同而异。
为防止水通过毛细管向上渗透,基础顶部应铺设防潮层。
1.2.4猪舍墙体要坚固耐久、保温隔热、防潮、防火,可选择内夹保温板的复合墙体。
内墙面要平整光滑,距地面1m高要做水泥砂浆墙裙。
1.2.5猪舍屋顶可根据跨度大小采用单坡、双坡等形式,要求屋面轻便、防水、耐火。
屋内要设置天棚,要求天棚保温隔热、不透水、不透气、防潮、耐火、表面光滑平整。
1.2.6窗应自地面1.0~1.1m起,窗顶距屋檐40~50cm,两窗间距为窗宽度的2倍,多设南窗,少设北窗,以能保证夏季通风为宜。
门能保证人、猪的顺利出入和运料、除粪的需要,一般要求猪舍外门宽1.2~1.5m,高1.8~2.2m。
外门的设置最好避开冬季的主风向,必要时加设门斗。
1.2.7猪舍地面要坚实、平整、不光滑、不渗漏、耐消毒液浸泡和水冲洗。
如为实体地面饲养时,要求猪只趴卧区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宜将此部分做成保温地面;地面自猪床向排水沟(或集尿沟)要有1%~2%的坡度。
1.2.8猪占栏面积要达到表1要求。
表1猪占栏面积猪只类别单饲群饲每头需要面积(m2)每头需要面积(m2)每栏头数成公猪6~9--小公猪-2~35~8妊娠前期母猪 1.52~33~4妊娠后期母猪 1.52~32~3分娩哺乳母猪4~6--保育仔猪-0.3~0.410~20生长猪-O.5~0.810~20肥育猪-0.9~1.210~201.2.9公猪栏长2.5~3.0m,宽2.8~3.0m,高1.2m。
如为栅栏式猪栏则隔条间距为12~15cm。
1.2.10空怀待配母猪和妊娠母猪可采用小群饲养,也可采用单栏饲养。
空怀待配母猪和妊娠母猪群养栏长2.8~3.2m,高0.9m,宽度应根据每栏饲养头数、每头占栏面积确定。
妊娠母猪单体栏长2.2~2.3m,宽0.6~0.7m,高1.0m。
1.2.11哺乳母猪宜采用高床网上饲养,也可采用实体地面分娩哺育栏。
可按每存栏能繁母猪100头配置24个产栏配置分娩哺育栏。
高床网上分娩哺育栏长2.2~2.3m,宽1.7~1.8m,内设宽0.6~0.7m、高0.95~1.05m的限位架,四周设高50cm的仔猪实体或栅栏围栏,如为栅栏围栏,隔条间距为5cm。
实体地面分娩哺育栏长2.8~3.2m,宽2.8~3.0m,高1.0m,如隔栏为栅栏则应使栏高50cm 以下部分隔条间距为5cm,栏高50cm以上部分隔条间距为10~12cm。
分娩哺育栏内应设置保温箱,保温箱内悬挂红外线灯或铺设电热板。
1.2.12保育仔猪宜采用全漏缝或部分漏缝高床网上保育栏饲养,也可采用实体地面的保育栏。
高床网上保育仔猪栏长1.8~2.0m,宽1.8~2.0m,实体或栅栏围栏高0.7m,如为栅栏围栏,隔条间距为7cm,饲养10头断乳仔猪。
也可建成长2.5~3.0m,宽2.4~3.0m,高0.7m的保育仔猪栏,饲养20头断乳仔猪。
如为实体地面饲养则应适当增加每头猪的占地面积。
1.2.13生长肥育猪可采用实体地面饲养。
生长猪栏长2.5~3.0m,宽2.4~2.8m,高0.8m,饲养10头生长猪;也可建成长2.8~3.2m,宽3.5~4.0m,高0.8m的生长猪栏,饲养20头生长猪。
如隔栏为栅栏则隔条间距为8~10cm。
1.2.14肥育猪栏长2.5~3.0m,宽3.6~4.0m,高0.9m,饲养10头肥育猪;也可建成长3.5~4.0m,宽5.5~6.0m,高0.9m的肥育猪栏,饲养20头肥育猪。
如隔栏为栅栏则隔条间距为10~12cm。
1.2.15应配备与猪栏架匹配的食槽。
固定饲槽一般用混凝土建造,坚固耐用,但卫生条件较差。
固定饲槽的样式一般为长形,槽底为圆形或椭圆形。
不同种类、年龄的猪用固定饲槽的长度、宽度、高度见表2。
自动饲槽主要用于仔猪和生长肥育猪。
自动饲槽的样式有圆形和长方形两种,以长方形应用较为普遍,可单面或双面设采食口。
表2猪用固定饲槽的长度、宽度、高度猪只类别长度(cm)宽度(cm)后沿高度(cm)种公猪5035~4525种母猪4535~4020生长猪20~3020~2515肥育猪30~4030~35181.2.16应根据猪的种类和生长阶段,在猪栏内安装自动饮水设备。
安装自动饮水设备时,应根据猪只的大小确定饮水器的高度(表3),并保证水的流速、压力适宜。
表3不同猪栏的饮水器高度猪只类别鸭嘴式饮水器距地面高度(cm)杯式饮水器杯底距地面高度(cm)成公猪75~8525~30成母猪65~7515~25哺乳仔猪15~2510~15保育仔猪30~4515~20生长猪45~5515~25肥育猪55~6020~302选育与繁殖2.1后备公猪的选育2.1.1应根据繁育体系或杂交方案的要求,根据育种值对后备公猪进行选择,繁育体系中不同层次的后备公猪应来源于上一级场。
2.1.2应选择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胴体瘦肉率等性能优异的个体作后备公猪,具体应根据后备公猪的育种值进行选择。
2.1.3应选择肩胸结合紧凑、背腰平直、腹大小适中、肢蹄端正、行动敏捷的个体作后备公猪。
2.1.4后备公猪的睾丸应发育良好,大小相同,整齐对称,摸起来感到结实但不坚硬。
2.1.5后备公猪不应有隐睾症、阴囊疝、脐疝、乳头缺陷等遗传缺陷。
2.1.6后备公猪应健康状况良好。
引进后备公猪时,至少应在配种前60d购入,经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并适应新的环境后方可使用。
2.1.7后备公猪应饲喂专用后备公猪饲粮,保育期结束至体重90kg前可自由采食,体重90kg后应限制饲喂并适度运动。
2.2后备母猪的选育2.2.1应根据繁育体系或杂交方案的要求对后备母猪进行选择,繁育体系中不同层次的后备母猪应来源于上一级场。
2.2.2后备母猪应具有优良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繁殖性能。
2.2.3后备母猪阴户发育良好,至少应有6对以上间距合理、突出、发育良好的乳头。
2.2.4后备母猪不应有疝气、瞎乳头、内陷乳头等遗传缺陷。
2.2.5后备母猪应体躯结构合理,肢蹄结构理想,体质健壮。
2.2.6后备母猪应健康状况良好,引进后备母猪时,至少应在配种前60d购入,经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并适应新的环境后方可使用。
2.2.7后备母猪应饲喂专用后备母猪饲粮,保育期结束至体重90kg前可自由采食,体重90kg后应限制饲喂并适度运动。
2.3配种2.3.1应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后备公猪的初配年龄、体重。
早熟的地方猪种宜在7~8月龄、体重80~90kg参加配种或采精。
晚熟的引入猪种宜在7.5~8.5月龄、体重130~140kg参加配种或采精。
2.3.2应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后备母猪的初配年龄、体重。
早熟的地方猪种宜在6~7月龄、体重70~80kg、第2个正常的发情周期配种。
晚熟的引入猪种宜在7.5~8月龄、体重120~140kg、第2个正常的发情周期配种。
2.3.3应根据生产计划制定并执行配种计划(见附表3)。
2.3.4应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具体按NY/T636《猪人工授精技术规程》操作。
2.3.5待配母猪一个发情期内应输精2次,首次输精时间应为观察到母猪稳定的静立反射后10~12h,间隔20~24h进行第二次输精,如进行3次输精,则在第2次输精后12h进行。
输精后应准确填写配种记录表(见附表4)。
2.3.6不发情的待配母猪可利用公猪诱情、药物催情等方法促进其发情。
利用公猪诱情时,应选择性欲旺盛、稳重的成年公猪与后备母猪隔栏接触,每天上、下午各1次,每次15~20分钟。
用药物催情时,可合理选用雌激素类药物、促性腺激素药物或/和前列腺素类药物等。
2.4妊娠诊断2.4.1早期妊娠诊断对于缩短母猪非生产天数、提高母猪繁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所有配种后的母猪都应进行妊娠诊断。
2.4.2受精卵在着床前的存活数少于4个,则黄体将退化,母猪会有规律地在18~24d后发情。
2.4.3母猪整个妊娠期都可能发生流产。
如果妊娠期母猪发生流产,流产后母猪再发情的时间会较长或长期保持乏情状态。
2.4.4妊娠诊断比较准确的方法是利用妊娠诊断仪(超声波测定法)进行母猪的妊娠诊断。
也可以通过观察母猪的表现并利用查情公猪进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