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选修一综合测试题(一)

生物选修一综合测试题(一)

选修一综合测试题1、作为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哪一项不符合实验要求()A、能充分溶解色素B、与水混溶C、对人无毒D、易与产品分离2、下列关于实验室果酒、果醋制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果酒制作的菌种属于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菌种属于原核生物B.果酒制作需要的温度比果醋制作温度高C.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相应菌种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醋酸菌在糖源充足和缺少糖源时都能产生醋酸3、右图是果醋和果酒的发酵装置,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出料口可以用来取样B.排气口能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C.充气口在醋酸发酵时要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D.充气口的开关始终要处于打开状态4、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A.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B.接种纯种细菌C.适宜环境条件下培养D.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5、牛奶、吸管、接种环、培养基、空气灭菌的方式依次是()①灼烧灭菌②巴氏消毒③干热灭菌④紫外线消毒⑤高压蒸汽灭菌A、②③①⑤④B、②⑤③③④C、②①③⑤④D、⑤①③⑤④6、培养病毒时,应选用()A、固体培养基B、含有多种无机盐的培养液C、活的鸡胚D、牛肉汤7、下列哪项操作会引起发酵液受污染 ( )A.榨汁机用温水进行清洗,并晾干B.发酵瓶先用温水清洗,再用75%的酒精擦拭后晾干使用C.葡萄先去除枝梗,再冲洗多次D.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能将盖完全揭开8、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差别是( )A、碳源B、氮源C、无机盐D、特殊营养物质39、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C.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D.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10、请选出下列正确的取样培养操作步骤①土壤取样②称取10g土壤取出加入盛有90无菌水的锥形瓶中③吸取0.1进行平板涂布④依次稀释至101、102、103、104、105、106、107稀释度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11、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叙述错误的是()A.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熔化、倒平板、灭菌B.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C.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D.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12、可以作为硝化细菌碳源、氮源及能量来源的物质依次是()A.含碳有机物、氨、光B.含碳无机物、氮、氮C.含碳有机物、氨、氨D.含碳无机物、氨、氨13、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牛物。

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

利用上述方法不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A.大肠杆菌B.霉菌C.放线菌D.固氮细菌14、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A.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B.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C.脱离母体后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或组织,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D.将成熟筛管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细胞中15、关于制备固体培养基的过程,有误的是()A.在使用提前配制的母液时,可直接用移液管从母液中取B.配制母液时,无机物中大量元素浓缩10倍,微量元素浓缩100倍C.配制培养基时,琼脂要及早加热熔化D.培养基的应严格控制在5.816、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培养中的一种常用的接种方法。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操作中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B.需将不同稀释浓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C.不同浓度的菌液均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D.操作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C.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的碳源可能不同D.蛋白质一定不能做碳源26、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27、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消毒不能杀死物体内所有的微生物B.利用平板划线法可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C.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常用于微生物的接种D.微生物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和植物组织培养用的培养基成分不同28、利用菊花的茎段进行组织培养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或条件是可以省略的()A.消毒灭菌B.适宜的温度C.适宜的养料D.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29、以下关于传统发酵技术涉及的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葡萄酒的制作过程中,密封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B.果醋的生产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的菌种是酵母菌和醋酸菌C.毛霉属于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D.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在无氧条件下,也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230、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I、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

A、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二苯胺试剂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苏丹Ⅲ试剂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双缩脲试剂34、人工种子是指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胚状体,包裹在含有养分和具有保护功能的物质中,并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发芽出苗的颗粒体。

下列与人工种子形成过程无关的是()A.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B.细胞的全能性C.细胞的有丝分裂D.细胞的减数分裂35、不能作为组织培养、细胞培养或克隆的生物材料是()A.花粉B.幼叶C.卵细胞D.人血中的红细胞36、农田土壤的表层,自生固氮菌的含量比较多,将用表层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特制的培养基上培养,可将自生固氮菌与其它细菌分开,对培养的要求是()①加抗生素②不加抗生素③加氮素④不加氮素⑤加葡萄糖⑥不加葡萄糖⑦37℃恒温箱培养⑧28 ℃30℃温度下培养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②④⑤⑧D.①④⑥⑦37、微生物与人类生产生活越来越密切,如酵母菌可以用于酿酒,醋酸菌可以用来制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酵母菌与醋酸杆菌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2)若在果汁中含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说明原因。

(3)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

根据图示完成下列问题:①完成图1中的实验流程。

②冲洗的主要目的是,冲洗应特别注意不能,以防止菌种的流失。

③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时关闭,在时连接充气泵,并连续不断地向内④排气口在果酒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由产生的,在果醋发酵时排出的是。

⑤写出与④题有关的反应方程式⑥在酒精发酵时瓶内温度一般应控制为。

醋酸发酵时温度一般应控制为。

(4)在农业生产研究上,常常需要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

①下图是利用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②分析下面培养基的配方:3、24、24、4•7H2O、、H2O。

若此培养基用于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则应除去上述成分,并加入物质,以补充源。

③三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细菌数量。

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统计结果:甲同学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6和260,取平均值248;乙同学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丙同学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在三位同学的统计中,只有一位同学的统计是正确的,指出另两位同学的统计为什么不正确?38、将基因型为的小麦的花粉细胞通过无菌操作接入含有全部营养成分的培养基的试管中,在一定条件下诱导形成试管幼苗,其过程如图:小麦的花粉细胞①→愈伤组织②→丛芽③→生根→植株④(1)发育成的植株④称为,基因型有。

(2)小麦形成花粉的细胞分裂方式是,花粉发育成植物体的过程中细胞分裂方式是。

(3)若得到可育的植株,需要用对(填符号)进行处理,所获得的植株基因型可能是。

(4)①→②过程需要的条件有。

A.营养B.激素C.光照D.适宜39、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混合在一起。

请种。

41、右图为提取胡萝卜素的装置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1)补充完成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胡萝卜→ →干燥→ →过滤→ →胡萝卜素。

(2)胡萝卜素提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和,一般来说,要想萃取效果好,要保证。

(3)在石油醚、醋酸乙酯、乙醚、苯和四氯化碳这五种有机溶剂中,最适宜用于萃取胡萝卜素的是。

(4)萃取过程应该避免明火加热,采用加热,其原因是。

(5)在加热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的目的是。

(6)本实验对标准样品和提取样品进行点样层析,如果,则说明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成功。

42、随着社会的发展,石油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多,石油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筛选出分解石油烃能力更强的微生物,人们不断地进行研究。

请回答与此筛选过程有关的问题:(1)一般来说,微生物生长过程中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源、源、水、无机盐等。

(2)分解石油烃的微生物一般要从土壤中分离,获取土壤样品的取样地点最好选在。

(3)下图为获取土壤样品后的培养研究过程:为了能有效地分离出分解石油烃的微生物,过程①一④所用培养基,其成分的特点是,从而有利于的生长,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这样的培养基可称做培养基。

(4)④中的培养基从物理特征看属于培养基,这可以通过往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来实现,对④进行接种常采用的两种方法分别是和。

(5)若发现在⑤中无法区分菌落,可以将③中取出的菌液。

(6)在实验室应采用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条件下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