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汽集团SWOT分析报告

上汽集团SWOT分析报告

上汽集团SWOT分析报告专业: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营销学生:倪帆张宙李明柯杨青雷晨杨文伟宗鹏飞解丞彬朱昊吴晓焱二OO六年四月关键词:上汽集团 SWOT分析目录第1编公司简介........................................... .. (3)1.1公司成立发展 (3)1.2主要经营业务 (3)1.3产品图表展示 (3)1.4上汽集团资质 (3)第2编内部优势 (4)2.1生产多元发展 (4)2.2研发体系建设 (4)2.3营销渠道建设 (4)2.4全新经营思路 (4)2.5人才培养储备 (5)第3编内部劣势 (6)3.1缺乏自主开发 (6)3.2缺乏整车生产 (6)3.3缺乏技术体系 (6)3.4缺乏自主品牌 (6)3.5科技投入不足 (6)3.6组织协调性差 (6)3.7财务指标走弱 (6)第4编外部机遇 (7)4.1产业高速增长 (7)4.2法律规范出台 (7)4.3巨头投资合作 (7)4.4产品结构调整 (7)4.5产业重组整合 (7)第5编外部威胁 (8)5.1国外对手抢摊 (8)5.2研发能力偏弱 (8)5.3竞争形势激烈 (8)5.4行政垄断残存 (8)5.5汽车信贷限制 (8)5.6用车费用上涨 (8)5.7供需矛盾凸现 (8)第6编战略建议................................................9(未完待续)2内部优势2.1生产多元发展2.1.1运用技术改造升级,兼并重组,扩建生长规模,改制老旧企业建立和提升外地生产基地。

大力推进资产重组。

2.1.2零部件厂家逐步向安亭、金桥等地区集聚,加快形成上海汽车产业群落。

通过零件生产开始融入国际汽车供应链,零部件合作向零级化发展的工作重点。

2.1.3上汽正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不断向下整合,与国际企业的合作也进入了国际化运作阶段。

收购韩国双龙汽车48.92%股份。

在通用收购韩国大宇之后,邀请了上汽共同参股运作,上汽持股韩国大宇10%,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世界汽车资本市场的先河。

2.1.4同时投资建设相关产业,在汽车物流板块,汽车金融板块,汽车服务板块,以及工业地产业务都有所作为。

上汽与上海联交所实现战略合作,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渠道。

2.2研发体系建设2.2.1上汽集团于2002年8月成立了汽车工程研究院,并与上汽股份公司组成整车开发系统,组建自主产品开发联合工作组。

这是国内企业自行创建的汽车产品自主开发研究机构,有利于实现对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的自主控制和掌握。

上汽股份旗下自主品牌乘用车生产企业———上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成立。

2.2.2为了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研发体系,提高研发水平。

上汽还建设了相关试车场项目,与通用合作推进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

与清华、上海交大等8所院校展开了技术、能源等方面的研发合作。

2.2.3“抢逼围”经营战略,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新品开发,注重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例如别克君威轿车荣获国内汽车业最高奖项--“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3营销渠道建设2.3.1市场营销方面,上汽非常善于从顾客需求出发,进行全程的广告和整合传播运作,利用自己的营销网络进行快速的大规模订购。

2.3.2不断拓展汽车服务贸易业务,全面提高产业价值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租赁全线连片开工建设,国际物流间接物料一体化,国际汽车城会展中心,汽车博物馆,汽车贸易一条街,汽车码头等)2.3.3经销服务网点售后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经销商网络整合,售后服务也很完善。

2.4全新经营思路2.4.1上汽集团形成了SAIC价值观。

SAIC既是上汽集团的简称,也是上汽集团的价值观。

2.4.1.1S-Satisfaction from customer,满足用户需求;2.4.1.2A-Advantage through innovation,提高创新能力;2.4.1.3I-Internationalization in operating,集成全球资源;2.4.1.4C-Concentration on people,崇尚人本管理快乐编码者2.4.2与价值观相匹配的集团“四大工程”2.4.2.1用户满意工程2.4.2.2全面创新工程2.4.2.3全球经营工程2.4.2.4人本管理工程2.4.3海外经济向功能化发展,对外出口向基地化发展。

全年出口突破2100辆;上海大众POLO轿车出口澳大利亚150辆。

全年出口创汇突破6.99亿美元,再创新高。

2.5人才培养储备2.5.1加强内部人才培养,扩大人才引进规模,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职员比例已经超过25%。

2.5.2采取灵活多样的运作模式,与高校工头合作研究生的招生,学员第一年在校学习,之后一年半时间在企业进行课题研究。

例如与上海交大、同济大学联合培养在职员工工程硕士,解决一部分人才紧缺问题。

2.5.3完善收入分配政策,积极推行人工成本管控办法,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度。

例如,上汽集团与与光辉国际、上海人才、中智公司、上海国际汽车城人才公司等猎头公司签署合作意向书后,这些公司将把上汽集团及其下属公司视为最优先客户,并在选才、荐才范围、质量、效果、效率、费用等各方面提供优惠服务。

3内部劣势3.1缺乏自主开发依赖合资引进外国技术产品、扩大生产线规模虽然可以带来的是短期利润。

3.2缺乏整车生产还没有自主研发的优秀品牌产生而得以在市场中有一席之地。

w 快乐编码者3.3缺乏技术体系上汽的核心技术对国外依赖过大,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3.4缺乏自主品牌缺乏自主品牌的动力和实际行动。

一直以来依靠外来品牌,更多扮演一个生产工厂的角色。

3.5科技投入不足科研上投入不够,缺乏高级科研人员、学科带头人。

隐藏不了集团自主开发能力薄弱的事实。

未形成独立的产品开发能力,研发基础薄弱。

3.6组织协调性差在组织架构上协调性差。

如仪征汽车制造厂是上汽集团自主品牌整车产品的首选试制、生产基地。

然而,在组织架构上,汽车工程研究院和仪征汽车制造厂是两个平行的横向机构,各自独立运作,协调性差,不利于产品的开发、试制。

3.7财务指标走弱3.7.1受国外贸易政策和汇率出现的不利变化,汽车用户需求和爱好的变化,汽车用户和供应商议价实力的增强。

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公司产品的毛利率同比下降所致。

3.7.2 2005年上汽各项盈利指标下降,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89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4.71%;3.7.3净利润为11.05亿元,比上年减少44.16%;3.7.4净资产收益率为9.48%,比上年减少7.9个百分点;3.7.5每股收益摊薄计算0.337元/股,比上年减少44.21%。

4外部机遇4.1产业高速增长4.1.1中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汽车产销两旺,供求高速增长。

4.1.2从1999年到2002年,全国汽车产量增长了77.5%。

能够为新增的用户提供产品或服务。

4.1.3 2005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销累计570.77万辆和575.82辆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6%和13.54%。

4.1.4 乘用车产销393.07万辆和397.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73%和21.4%快乐编码者4.2法律规范出台4.2.1新的《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对贷款范围、额度、放款方式、利率、首付款比例等方面会明显放宽,以有利于改善对购车者的信贷服务。

购车者获得资金支持,对于汽车的消费必将上升,那幺上汽面临的市场环境将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4.2.2保护司机和乘客安全,我国正在加快完善汽车安全法规,年内将推出侧面碰撞相关法规。

届时不符合碰撞安全法规的乘用车将不得在市场销售。

对于上汽的优质产品来说,不会面临任何问题,而质量管理水平偏弱的其它企业则面临更大挑战。

4.3巨头投资合作4.3.1世界汽车巨头纷纷投资中国,外国汽车巨头要进入中国就要与中国的汽车行业合作。

带来国内汽车市场进入空前扩张期。

2003年以来,这种势头有增无减,丰田、大众、通用、福特、宝马等跨国汽车巨头频频出手,通过多种投资形式扩大其与上汽这样中国合作者的生产规模。

4.3.2这也带给以上汽为代表的已经在中国形成一定规模的大型汽车经营集团与跨国企业开展合作的机会,也有利于他学习外来的先进技术,提高自己的经营开发水平。

4.4产品结构调整4.4.1新产品不断推出,汽车产品结构调整速度加快。

消费者汽车购买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作为上汽来说,能够进入新的细分市场,避免了市场过于集中带来的过度竞争。

4.4.2 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又投放了50种新产品。

刺激各公司开展技术创新,获得产品竞争优势。

4.5产业重组整合中国汽车产业在重组、购并中生产集中度有了提高。

从2001年到2002年,包括上汽在内的全国年产20万辆以上的4家汽车企业所生产的汽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由57.76%提高到58.4%。

5外部威胁5.1国外对手抢摊5.1.1 2005年以后,进口车的关税将降到25%,进口配额全部取消,国产车将与进口车正面冲撞。

5.1.2国外竞争对手加快抢占我国市场,利用知识产权优势逐步达到控制股权以分享更大利润。

5.2研发能力偏弱5.2.1国外汽车跨国公司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其现有的开发能力,中国尚未建立汽车工业的技术标准体系,不得不从国外进口大量的零部件甚至钢材。

这种状况现在仍然是汽车工业技术进步的障碍。

w 快乐编码者5.2.2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自主开发。

包括上汽在内的国内厂商不具备整车开发能力,也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5.3竞争形势激烈5.3.1汽车竞争格局多极化,竞争多样化。

难以降低成本以适应低端市场,又由于科研技术尚不完善,与国外尚有差距,也难以提高技术及品牌保证以挑战高端市场5.3.2国内民营汽车企业逐渐崛起,抢夺国内外市场,激烈的竞争引发降价。

汽车降价不断,利润额减少。

5.4行政垄断残存汽车产业刚刚开始打破行政性垄断,完全的市场竞争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形成。

很多地方存在保护主义,上汽公司产品只在四个上海,江苏,山东,辽宁等省市有一定规模市场。

5.5汽车信贷限制5.5.1汽车消费信贷发展上存在规模小、障碍多的问题。

主要是由于我国资信评估制度不健全和担保机制不完善所造成的。

5.5.2在消费者和金融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造成贷款购车手续繁杂。

5.5.3贷款主体不合理,且限制较多。

5.5.4金融机构能提供的理财产品结构单一,选择余地小。

5.6用车费用上涨油价上涨,作为相关性相当高的产业,消费者对购买汽车后的油费问题比较关注,很多人持观望态度。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汽车需求应有的增长。

据统计,2005年的5次调价中有4次是涨价,只有一次汽油降价。

总体算下来,汽油出厂价每吨实际上涨950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