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商法课堂笔记授课教师:郭瑜第一章海商法概论 (5)一、海商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5)二、海商法的制度构成 (6)三、特点和性质 (6)(一)特点 (6)(二)海商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6)四、海商法的历史发展 (7)五、海商法的法律渊源 (7)六、我国的海商法和海运经济 (8)第二章船舶与船员 (8)一、海商法上的船舶 (8)二、船舶物权 (9)(一)船舶登记 (9)(二)船舶抵押权(Ship Mortgage) (10)(三)船舶优先权(Maritime Lien) (10)(四)船舶留置权 (12)(五)受偿顺序 (12)三、船员 (12)第三章海上货物运输合同 (13)一、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概念和种类 (13)二、调整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法律 (13)三、承运人的义务和责任 (14)(一)承运人的法定义务 (15)(二)承运人的法定免责事由 (17)(三)承运人的责任限制 (19)(四)承运人的责任期间 (21)(五)实际承运人 (22)四、托运人的义务和责任 (23)五、货物交付 (23)(一)收货人的通知义务 (23)(二)货物检验 (24)(三)无人提货 (24)六、承运人的留置权 (24)大叔代课 (25)第四章提单法律制度 (26)一、提单的定义 (27)二、提单的业务流程 (27)(一)提单在海上货物运输中的流程 (27)(二)提单在国际货物买卖中的流程 (28)三、提单的种类 (28)(一)已装船提单和收货待运提单 (28)(二)记名提单、指示提单和不记名提单 (28)(三)清洁提单和不清洁提单 (28)(四)直达提单和转船提单 (29)(五)班轮提单和租船合同下的提单 (29)(六)其他特殊的提单 (29)四、提单的功能 (29)(一)货物收据功能 (29)(二)运输合同证明功能 (30)(三)交货凭证功能 (30)(四)关于提单功能的理论争议 (31)(五)使用提单的好处 (31)五、提单的签发、转让和注销 (32)(一)提单的签发 (32)(二)提单的转让 (32)(三)提单的注销 (32)六、提单的发展前景 (33)七、其他运输单据 (33)八、小结 (33)第五章租船合同 (34)一、租船合同简介 (34)(一)概念 (34)(二)分类 (34)二、定期租船合同下的权利义务 (35)(一)关于船舶 (35)(二)关于租金 (36)(三)合作完成运输任务 (37)三、航次租船合同下的权利义务 (38)(一)出租人提供船舶 (38)(二)出租人驾驶和管理船舶 (38)(三)关于运费支付 (39)(四)关于货物装卸 (39)四、光船租船合同的主要内容 (41)五、租船合同下的提单 (41)六、小结 (41)第六章船舶碰撞 (43)一、概念 (43)(一)船舶碰撞 (43)(二)其他概念 (43)二、关于船舶碰撞的国际公约 (44)三、国内法规范 (44)四、船舶碰撞的损害责任 (44)(一)双方无过失碰撞 (44)(二)单方过失碰撞 (44)(三)双方过失碰撞 (44)五、船舶损失的损害赔偿 (45)六、货物损失的赔偿计算 (45)七、船舶碰撞的责任承担 (45)八、引航员的责任 (46)第七章海难救助 (46)一、海难救助的构成要件 (46)二、救助方与被救助方的义务 (48)三、救助款项 (49)(一)救助报酬 (49)(二)特别补偿 (49)(三)人命救助者的酬金 (50)(四)救助款项的担保和支付 (51)四、救助合同 (51)第八章海事赔偿责任限制 (51)一、海事赔偿责任制度 (52)(一)概念 (52)(二)不同制度 (52)(三)法律规范 (52)二、我国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主要内容 (53)(一)限制性债权——责任人可以主张责任限制的债权 (53)(二)非限制性债权——责任人不能主张责任限制的债权 (53)(三)责任限制主体 (54)(四)责任限制的丧失 (54)(五)责任限额的计算 (55)(六)责任限制的基金 (57)(七)法律适用 (57)三、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发展 (57)第九章共同海损 (57)一、共同海损的概念和起源 (57)(一)概念 (58)(二)法律性质 (58)二、共同海损的成立要件 (58)三、约克—安特卫普规则与共同海损理算 (59)(一)理算规则 (59)(二)理算内容 (59)(三)理算特点 (60)四、共同海损与过失的关系 (60)第十章海上保险法 (61)一、海上保险法的一般问题 (61)(一)约束海上保险的法律规范 (61)(二)海上保险的概念和特点 (62)(三)海上保险的历史发展 (62)二、海上保险合同的订立、转让和解除 (63)(一)海上保险合同的订立 (63)(二)保险利益 (63)(三)告知义务 (64)(二)海上保险合同的转让 (65)(三)海上保险合同的解除 (65)三、海上保险合同的分类 (65)(一)航次保险和定期保险 (65)(二)定值保险和不定值保险 (66)(三)足额和不足额保险 (66)(四)船舶险和货物险和其他险 (66)四、保险合同的内容 (66)(一)几种保险合同范本 (66)(二)保险合同基本条款 (66)(三)承保风险 (67)(四)除外责任 (67)(五)保险期间 (68)(六)保证条款 (68)五、海上保险的索赔和理赔 (69)(一)损失的确定 (69)(二)委付 (69)(三)代位求偿 (69)(四)因果关系 (70)(五)免赔额和合理拒赔 (70)六、船舶保赔保险(Protection & Indemnity Club) (70)第十一章海事仲裁与海事诉讼 (71)一、海事纠纷解决的机构和途径 (71)二、海事时效制度 (71)三、涉外关系的法律适用 (72)四、海事仲裁 (72)五、海事诉讼 (72)(一)我国的海事法院 (72)(二)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 (73)(三)我国主要的海事诉讼制度 (73)(四)船舶扣押 (74)教材:海商法教程,郭瑜著,《海商法教程》北大2002版。
其他参考书目:海商法学:吴焕宁,法律出版社,1999陈总安:国际海事法学,北大,1999司玉琢:《新编海商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西文参考书:英国Christorpher Hill Maritime Law中文期刊:北京大型法学院海商法研究中心主办:《海商法研究》,法律出版社中国海商法协会主编《海商法年刊》,大连海事大型出版社广州海事法院《中国海事审判年刊》,人民交通出版社中国海商法协会秘书处主办:《中国海商法协会通讯》,内部刊物教学网站:希望下节课大家手里都有两件东西:教材和法条(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海商法)海商法教学法律法规……没记上哪个出版社考试形式:徘徊在开卷和闭卷之间……反正背着抱着一边沉第一章海商法概论一、海商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问题:下面几种情况都是海商法的调整范围么?海运中货物受潮引发货主与船东之间的纠纷是两船在海上碰撞引发纠纷从事商业活动的船舶就是,军舰啊政府的船就不算了……如果是军舰和商业船舶相撞呢?长江上海船与江船相撞纠纷如果水道与大海相同的话,那么也归海商法管,所以武汉就有一个海事法院嘛。
东海油气田之争本身的性质并非商业纠纷,不是买卖交易的问题,而是国际公法的事儿了。
海船抗击海盗袭击也是有条件滴,如果船舶因为海盗造成了货物的损失而导致船东与货主的纠纷、或者是租船人与出租人之间等商业上的纠纷,也归海商法管。
船员工伤纠纷:有争议船舶建造合同纠纷地上的劳动纠纷归劳动法管,船上的倒有可能归海商管,当然这个有些争议。
船舶建造合同纠纷海商法还是合同法?船嘛,似乎应该归海商管,但是,船作为一种被加工品,与其他加工品有何区别?有争议。
货运代理合同纠纷也有争议不同的国家在海商法中可能有些差别规定,比如前几个案例都比较清晰,而后面几个就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规定了。
我国的规定:海商法是调整海上运输关系、船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海商法第1条)。
海上运输关系,主要是指承运人、实际承运人同托运人、收货人,或者同旅客之间,承拖方同被拖方之间的关系。
——货物运输合同、旅客运输合同、拖运关系船舶关系,主要是指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出租人、承租人之间、抵押权人与抵押人之间、救助方与被救助方之间的关系。
——船舶使用中的关系特点:主要发生在海上,在商业活动中产生。
立法上的概念相对于学术研究属于狭义的概念。
比如学术还讨论船舶建造、船员工伤一类的问题。
海商法第四章的特殊规定,以及其他章节的普适性。
海商法调整对象的扩展:海船挂断海底电缆;航线穿越养殖、捕捞区域;沉船打捞二、海商法的制度构成教材第一页第一部分是海运管理法:货物安全啊、船员资格啊、手续啊第二部分是海上运输法:最多最重要第三部分是海上事故法:海事法。
下面的分支还有海上救助法、共同海损、责任限制什么的第四部分是海上保险法:也很重要,而且特别发达,海上保险甚至是一般商业保险的先驱第五部分是海事诉讼与仲裁法:主要是一些程序性规定。
我们有海事法院,这和其他国家就不一样;诉讼程序也不一样,三、特点和性质(一)特点1.风险性:防范、减少风险,鼓励人们从事具有一定风险的活动2.国际性:受国界的影响小3.综合性:既包括实体规定、也包括程序性规定;有商法性质,也涉及经济法、劳动法等内容。
具备上述特点的往往就是海商法的范围。
前面那些船舶建造、船员伤亡的问题,是否具有上述三个特点?一国进行立法的时候如果不需要考虑其他国家的规定而可以单独规定,通常就不是海商法的问题。
(二)海商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传统的看法认为它是民法或商法中的一种特别法。
民商法是基本法,海商法是单行的部门法。
有人提出海商法与民法商法属于完全不同的法律领域,海商法先于一般商法的发展。
承认国际经济法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学者主张海商法是国际经济法的一个分支。
海商法和民商法的关系并非简单地解决一个理论问题,实践中的问题就是对一个具体案件应当适用哪个法律。
【讨论】迟延交付的法律适用——海商法50条vs.合同法290条依照海商法,如果没有明确约定交付时间,就不算迟延交付;依照合同法,存在一个“合理期间”的说法。
怎么办?合同法的规定能否适用于海商的案例中?——PS一句,三个海商国际公约,我们一个都没有缔结。
汉堡公约的规定就和我们的海商法不一样哦,汉堡规则也承认合同期间,但也不同于合同法,因为赔偿规则不一样。
这是一非常经典的争议,目前尚无定论。
郭瑜倾向于认为合同法不能用,以前海商中根本没有迟延交付的问题,海运上很难约定精确的到达时间,能平安到达就上帝保佑了,还管什么时间;后来技术进步了,于是才有了迟延交付的概念,同时设立了特别的赔偿规则,就是运费的2.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