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大气复习教案要点(BY HXX【课程标准】1.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大纲】 1. 大气受热过程。
2.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4.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网络】r 能量来源:太阳短波辐射能{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到达地面, 使地面增温地面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传递热量 近地面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一部分热量还给地面大气温室效应原理的应用:温室农业等I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形成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维度差异和下垫面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过程:地表的冷热差异一大气的垂直运动一►同一水平面得气压差异 水平运动 原理应用: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Q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的水J 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 平运动 风的方向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合力决定下垫面是近地面 大气主要、直接 的热源;大气对 地面有保温作用大气 的受 热过 程热力 环流■►大气的气压 带和 风带 的形 成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作用:输送热量和水汽,影响天气和气候{前提条件:形成因素:形成过程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厂低纬环流:赤道-南北纬30°之间 -中纬环流:南北纬 30° -南北纬60。
之间 .高纬环流:南北纬 60° -南北纬90。
之间L 分布特点: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相间分布;Y南北半球对称分布J 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厂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锋面:当冷暖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出现的一个倾斜的交界面 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V 锋: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冷锋*「过境前:暖气团控制, J 天气变化彳过境中:阴天、下雨、L 过境后:冷气团控制,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暖锋赳「过境前:冷气团控制, L 天气变化F 过境中:云雨、降水多发生在锋前,多连续性降水L 过境后:暖气团控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湿度升高,天气晴朗准静止锋J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天气变化:形成长时间持续的阴雨天气北半球 冬、夏季彳 气压 心成因: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 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月: 7 分布L 月:东亚季风环流J 大陆上:亚洲低压和北美低压 Y 海洋上:夏威夷高压和亚速尔高压 "大陆上:亚洲高压和北美高压1海洋上: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 J 冬季:亚洲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之间存在气压差,形成西北季风 1夏季:夏威夷高压和亚洲低压之间存在气压差,形成东南季风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气压 带和 风带 对气 候的 影响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等大气环流1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间水热得到交换,调整着全球的水热分布[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在不同的环流形势下气候类型不同 「低纬度热带地区: 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 案例分析彳中低纬度亚热带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的形成 L 中高纬度温带地区: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影响气候的因素:对气候的形 成起直接的 控制作用气团、面、锋线、Y 锋的概念影响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天气晴朗 刮风、降水等天气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湿度降低,天气晴朗气温低、气压高、湿度小、天气晴朗「中心气压:低气压 气流运动f 低压系统(气旋)<垂直方向:上升 水平方向:辐合北半球:逆时针方向 南半球:顺时针方向天气 系统 与天 气全球 气候 变化 高压系统(反气旋)4I 天气状况:阴雨天气 产中心气压:高气压 气流运动「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 厂台风 < 源地下沉辐散 J 北半球:顺时针方向 1南半球:逆时针方向J 天气状况:晴朗天气「形成: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中心附近风力可达 12级以上台风:西北太平洋 飓风:印度洋、大西洋 灾害:主要由狂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形成:由强冷空气入侵造成大范围的降温, J 寒潮T 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 L 灾害:主要由强烈降温、大风、大雪、冻雨等造成「气候:某个地区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 V 概念: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L 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干湿变化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最大。
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 )分类彳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 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 1 L 近代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 过去1万年的气温变化:波动上升 全球:气温升高,平均上升 0.6 C 与全球变化总趋势基本一致西北、华北、东北增温最明显,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明显 冬季增温最明显 f 气候变化概念 I 近百年的气温变化J严体:L 我国彳地区:肚节:气候变暖的影 响气候 变化 的适 应广海平面上升 J 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 W •低纬度地区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高纬度地区农作物的产量有可能增加怜蒸发加剧 F 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 「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彳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量 I 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 L 鼓励公众参与 W 节能技术 1生物能技术 J 二氧化碳固定技术<农业生产 '"水循环手段'技术【要点串讲】 1.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身寸能是地面大气 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但地面是近地面(主要指对流层)大气主要、 直接 的 热源(所以对流层大气中气温垂直递减:-6C /1000米)。
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大部分得以到达地面7地面获得太阳能量后7地面长波辐射把能量传给(近地 面)大气7(近地面)大气增温(是否需要把大气分层,大气层温度随高度变化等知识粗略讲解?)地面长波辐射地表冷热不均7大气垂直运动7水平方向上产生气压差7水平气压梯度力7大气水平运动 地表冷热不均的主要原因:纬度高低;海拔高低;海陆差异(下垫面性质)等。
4.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关于水平气压的问题: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判断;水平方向上气压高低的变化与比较;高空风与近地面风 的区别; 案例:在下图中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甲地等压线比乙地等压线 风力比乙地风力 (大或小)。
5. 通过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风、山谷风等现象。
6. 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三圈环流形成:地表性质均一(无海陆差异,无海拔差异,无地转偏向力)7形成单圈环流7考虑地转偏 向力影响7三圈环流7(理想的)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
太阳短波辐射大气长波辐射2.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a 太阳辐射传到地面使得地面增温;b 地面的长波辐射被大气吸收使得 保温作用。
大气增温:c 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把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案例: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度高一一多云的夜晚云层厚,大气 天比晴天温差小一一阴天云层厚,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温度不低。
3.简单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逆辐射作用强:阴,温度不高,晚上大气逆辐射(稀疏或稠密),表明甲地可见,三圈环流的极度理想的一个模式, 因为不考虑海陆差异与海拔差异, 这些条件在现实中不可能满足。
故而其结果(气压带与风带)在现实中也与大图有着很大的不同。
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独立气压场(重点 内容,可以放到季风环流处补充) 尤其是南纬 40度到60度,几乎全部是海洋,故而海陆差异很小,相当于满足了三圈 气压带状分布也比半球明显得多(等压线近似与纬线平行)7. 绘制全球气压带、 总体来看:与太阳直射点移动趋势一致8.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地表性质均一(无海陆差异,无海拔差异,无地转偏向力)7形成单圈环流7考虑地转偏向力影响7三圈 环流7(理想的)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7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尤其是北半球)7气压带断裂成独立气 压场(掌握考试中常见气压场的名称,位置,及出现的月份) 如1月份,北纬60度,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北美高亚切断; 洲低压切断。
9. 季风环流的形成。
气压带断裂成气压场不同季节高低压位置转换7季风环流(东亚为代表)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7季风环流(南亚夏季风为代表) 季风环流出现于陆地东侧。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10.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多种气候的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如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南亚热带季风的夏季风形 成等等。
案例: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1.大气环流的气候意义大气环流主要决定气候里面的降水因子,(当然高低纬之间的气流交换,也能传递热量)高压带多雨;低压带少雨。
西风带湿润,极地东风带、信风带干燥。
南半球海洋面积大, 环流所假想的条件,风带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掌握全球气压带及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7月份北纬30度,副热带高压带被亚气候模式图要背,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要熟悉。
12.锋面的概念、类型。
掌握概念,会画示意图13.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冷暖锋面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的不同对比;雨区位位置的判断; 代表,如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等。
案例:右图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天气系统图”。
读图回答:(1) 从图中用“高"、“低”分别标注出气压中心的气压状况。
(2) 分别填出下列两气团性质: AB _(3) 分别填出下列两地的风向: A 偏 _________ ,B 偏 _________ ,A 地风力比B 地更(4)冷暖锋都能引起降水,则甲、乙、丙、丁四地处于雨区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14.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锋面气旋 知识点的补充;一些典型锋面的简图(北半球) T我国典型的天气.■ I - ■ ■ ■ I ■、—1.IX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长江流域七、八月份的伏旱, 案例: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