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集中供热现状-集中供热企业成本分析与价格定位研究_

国内集中供热现状-集中供热企业成本分析与价格定位研究_


3
表 1-3 各种方式热源的比例
热电厂
集中供热 集中锅炉房
天然气供热
其它 地热、余热
2000 年
31
21
11
36
1
2001 年
35
25
28
11
1
数 据 来 源 :《 供 热 分 户 控 制 及 计 量 技 术 专 题 研 讨 会 论 文 集 》, 中 国 城 镇 供 热
协会,2001
表 1-4 集中供热热电厂供热和锅炉房供热的比例
我国城市供热是从 1953 年发展起来的。从 1953 年至 1965 年, 我国的供热事业发展的很快,特别是热电联产。新增单机 6MW 以上 的热电机组 2.4GW,占同期新增火电机 组的 20%,为我国的热电事业 奠定了基础。但是从 1965 年至 1980 年间,热电发展进入缓慢阶段, 供 热 机 组 比 重 降 到 11%。 随 着 “ 六 五 ”、“ 七 五 ” 计 划 的 实 施 , 供 热 机 组的比重有所回升,已经超过 12%。
4. 供 热 能 效
经调查,我国现状供热能效见表 1-7。
热源热效 率 (%)
热电厂 83.68
表 1-7 供热能效表
一次网 热力站 二次网 用户
失水率 (1%)
热损失
(5%)
失水率
(1%-2%) 换热效率
热效率
备注
1997 年 统计
集中锅炉

62
失水率
>95
(90%)
第一章 城市集中供热概况
城市集中供热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发展城市集 中供热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目前,城市集中供热的 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供热方式多种多样,供热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分析集中供热的成本和研究集中供热的价格就必须对国内外集中供 热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进行充分的了解。
第一节 我国城市集中供热概况 一. 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
第二节 发达国家集中供热概况
一. 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
城市集中供热在国外的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由于集中
供热在节约能源方面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独特作用而在世界范围内受
到日益广泛的重视,特别是前苏联和西北欧气候寒冷的国家。
表 1-9 1990 年欧洲部分国家集中供热情况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欧洲部分国家集中供热情况
城市名
北京 天津 唐山 太原 呼和浩特 沈阳 长春 哈尔滨 济南 郑州 西安 兰州 银川 乌鲁木齐
实有房屋建筑面 积
(万平方米) 21819 12941 3415 5040 2040 10130 4673 7006 5160 4633 6168 4314 1400 3725
集中供热面积 (万平方米)
2
湖北 湖南 广东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合计
2
6
1
6
11
1
4
14
286
数 据 来 源 :《 供 热 分 户 控 制 及 计 量 技 术 专 题 研 讨 会 论 文 集 》, 中 国 城 镇 供 热
协会,2001
2) 城 市 集 中 供 热 热 化 率 见 表 1-2。
表 1-2 主要城市集中供热热化率
5
沈阳市二热 廊房市热力公司 哈尔滨市热力公司 鸡西市热力公司
北京市热力公司
大连市热电公司 承德市热力公司 齐齐哈尔市热力公

18.8
19.85 12.03
20.16
17.50 18.18
19.60
21.88 16.85 (A) (B) (C) 21.95,20.10,18.0 16.5 19.00
(1%) 热损失
热损失 (10%)
7-35MW
(5%)
数 据 来 源 :《 供 热 分 户 控 制 及 计 量 技 术 专 题 研 讨 会 论 文 集 》, 中 国 城 镇 供 热
协 会 , 2001
5. 供 热 成 本 及 价 格
供热运行成本及价格见表 1-8。
黑河热力公司
海拉尔热力公司 青洲市热力公司 石河子热力公司 乌鲁木齐热力公司 阜新市热力公司 长春市热力公司
5515 2308 1212 1286 513 3103 1924 1609 1152 851 760 975 643 430
热化率 (%)
25.3 17.8 35.5 25.5 25.1 30.6 41.2 23 22.3 18.4 12.3 22.6 45.9 11.5
年平均新建建筑 面积
(万平方米) 1200 660 118 120 90 445 237 690 129 389 210 170 80 350
表 1-8 供热运行成本及价格
热电厂
集中锅炉房
成本 (元/平方米)
22
售价 (元/平方米)
21(居民) 24.5(单位)
成本
售价
(元/平方米) (元/平方米)
18.09
12.89
16
17
14.14
13.63
16.34
16.00
8 . 79
13.811
18.00
13.81
22.50
21.03
23.50
设施见表 1-1。
表 1-1 有集中供热设施的城市数
省北 上 天 河山 内辽 吉黑 江浙 安福 山河
市京 海 津 北西 蒙宁 林龙 苏江 徽建 东南



市 1 1 1 33 20 19 30 26 30 15 5 4 2 43 11

1中 国 城 镇 供 热 协 会 :《 区 域 供 热 》 ,2001 2中 国 建 筑 业 协 会 建 筑 节 能 专 业 委 员 会 :《 建 筑 节 能 技 术 》, 中 国 计 划 出 版 社 , 1996
近 几 年 来 虽 然 热 电 联 产 供 热 量 以 10% ̄13%的 速 度 递 增 ,我 国 供 热 机 组 所 占 的 比 重 仍 然 只 保 持 在 12%的 水 平 。而 实 际 的 情 况 是 为 了 满 足 工业,特别是地方工业的要求,不得不建设大量的能耗高、效率低 的小锅炉和部分小火电,结果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三. 我国城市集中供热存在的问题
1. 集中供热热化率低 目前,我国集中供热热化率为 20% ̄40%。由于城市集中供热工程 发展速度低于城市建筑发展速度,集中供热热化率还将进一步 降低。
2. 建筑供热能耗低,系统能效低
3. 建筑供热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全行业技术水平比较落后。
4. 供热法规不健全,收费体制亟待解决
3. 供热管网
经调查,我国现况集中供热管网长度及敷设方式见表 1-5、表 1-6。
表 1-5 供热管网长度
长 度 ( Km)
比 例 (%)
输热管
14664
46.77
配热管
16687
53.23
总计
31351
100
数 据 来 源 :《 供 热 分 户 控 制 及 计 量 技 术 专 题 研 讨 会 论 文 集 》, 中 国 城 镇 供 热
数 据 来 源 :《 供 热 分 户 控 制 及 计 量 技 术 专 题 研 讨 会 论 文 集 》, 中 国 城 镇 供 热
协 会 , 2001
2. 供热热源
供热中 主要热源为:煤、天 然气、油、电、工业余热及可再生 能源。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近期仍以燃煤为主,因此,以燃煤为热 源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而随着城市蓝天工程的开展,以天然气、 油、电等清洁能源为主的热源将逐年增长。各种方式热源的比例见 表 1-3,热电厂供热与锅炉房供热的比例见表 1-4。
其 它 ( 量 /比 例 )
1697/0.48
7272682/1.39
数 据 来 源 :《 供 热 分 户 控 制 及 计 量 技 术 专 题 研 讨 会 论 文 集 》, 中 国 城 镇 供 热
协 会 , 2001
从 表 1-3,表 1-4 说 明 了 城 市 集 中 供 热 仍 然 是 以 热 电 联 产 为 主 的 发展方向。
11.13
(左热)(方庄) 32.01, 43.06
18.94
20.01
13.70
(A) (B) (C) 21.95,20.10
,18.0
18.00 22.50
数 据 来 源 :《 供 热 分 户 控 制 及 计 量 技 术 专 题 研 讨 会 论 文 集 》, 中 国 城 镇 供 热
协 会 , 2001
年供热总能力 (PJ)
集中供热能力 (PJ)
集中供热所占比 例%
6
我国城市集中供热是建国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到 1985 年底,我 国北方的 120 个城市中,有 40 多个城市建设了集中供热设施,供热 面积 5500 万平方米。到二十世纪末, 发展到 81 个城市,约占“三
1
北”地区十三个省市 165 个城市的 1/2,供热面积达到 1.89 亿平方 米,热化率达到 12.08%。北京市 热化率已经达到 25%。但是,从全 国 城 镇 情 况 看 , 仍 以 锅 炉 房 供 热 为 主。 约 占 全 部 建 筑 面 积 的 2/3。据 北京、哈尔滨等 29 个大城市统计,锅炉供热 占总供热量的 84%,但 这 种 供 热 形 式 存 在 的 问 题 是 供 热效 率 低 , 实 际 供 热能 力只 能达 到设 计能力的 40%。1
二. 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现状2
1. 供 热 方 式
我国目前主要的采暖方式大体上有三类:
1) 集 中 供 热 ( 热 电 厂 、 集 中 锅 炉 房 ) 2) 分 散 锅 炉 房
3) 电 采 暖 、 燃 气 及 小 火 炉 采 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