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高考通史复习:春秋战国[课件]
2020高考通史复习:春秋战国[课件]
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181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
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
《墨子》( )
152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 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 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 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 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 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 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 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 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中国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
古代
(前770年—前221年)
纵向: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横向:中国春秋战国——西方希腊罗马
1
图说历史
2
知识结构
3
考题研究
1、政治:争霸称雄;改革变法;集权雏形;统一趋势 2、经济: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土地私有;重农抑商 3、文化:百家争鸣;学在民间;独领风骚;早期艺术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162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 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152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173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 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字的频繁使用
C.各国变法的实施
B.书写材料的不同 D.“书同文”的推行
161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 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 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183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 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 战国以前( )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宋襄公 夏桀 商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 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18342.(12分) 示例一: 看法:《汉书·古今人表》体现尊孔崇儒的思想。 说明: 班固把历史人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体现儒家“仁”、“礼”的思想,维护等级秩序、颂扬“仁政”的历 史观。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尧、舜、周文王是施行仁政的圣王,等级最高;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以 及法家的商鞅和韩非,尽管才能非凡、贡献卓著,仅列为“中人”;施行暴政的夏桀、商纣列为 “下下” 人(愚人)。 结论:汉武帝施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确立了统治地位,表中人物的排序,正是这 种思想的反映。 示例二: 看法:《汉书·古今人表》体现了褒善惩恶的道德观。 说明:在表中,班固以道德、事功来评判历史人物。 宣扬“仁”、“礼”的孔子,施行“仁政”的尧、舜被列为圣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曾任用管仲改 革,“尊王攘夷”,但由于晚节不保,仅列“中中”;秦始皇统一六国,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但施行暴政,仅列“中下”;暴虐的夏桀、商纣列为“下中”和“下下(属于‘愚人’)”。 结论:从这些历史人物的排列,可以看出班固褒善惩恶的道德观为核心的治史思想。
183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表4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上上( 圣人) 尧舜周 文王 孔子
上中( 上下( 仁人) 智人)
孟子 子贡 屈原 范蠡 荀子 廉颇
中上 中中 中下
老子 齐恒公 秦始皇 商鞅 吕不韦 李斯 韩非 荆轲 陈胜
下上
下中
下下( 愚人)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151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 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 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 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 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151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
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
滨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31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 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 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172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 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151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张,在个农夫
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
171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 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 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 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 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 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 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8分)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 《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 (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பைடு நூலகம்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 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 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 为立宪,君民共主;终于太平(世),为民主”。
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110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 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 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 儒学有所发展。(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
15140.(25分) (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5分)发展:更加重视《论语》 《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分) (2)共同之处: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 助儒学为现实服务。(8分) (3)态度: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 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7分)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