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大中国通史课件 之——门阀社会及其解体

北大中国通史课件 之——门阀社会及其解体


门阀政治
东晋门阀政治的代表家族:
琅琊王氏
陈郡谢氏
颍川庾氏
太原王氏
谯国桓氏
“王与马,共天下”。
《世说新语 ·宠礼第二十二》 元帝正会,引王丞相登御床,王公固辞,中宗(元帝) 引之弥苦。王公曰:“使太阳与万物同晖,臣下何以 瞻仰?”
门阀政治
床、小床、胡床 跪坐、垂脚坐
门阀政治
门阀政治,是皇权与士族势力的某种平衡,也是适逢其会得 以上升的某几家士族权力的某种平衡。 东晋门阀政治,是中国古代皇权政治在特定条件下的变态, 已如前论。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有力量有影响的社会阶层即 士族的存在,如果没有一个丧失了权威但尚余一定号召力的 皇统存在,如果没有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样一个外部条件, 如果以上这三个条件缺少一个,都不会有江左百年门阀政治 局面。反之,这三个条件中任何一个条件变化,都会导致江 左门阀政治的相应变化。 东晋一朝,皇帝垂拱,士族当权,流民出力,门阀政治才能 维持。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
——《晋书》卷四六《李重传》
风气——制度
门阀制度
初步形成时期:曹魏、西晋
“二品系资”
品:中正品,人品。中正品分为九品,衡量标 准为德、才,二品以上是高品。 资:本来指个人的功劳和资历,后来也包括父 祖的功劳和资历,于是又有门资、世资等。 如果资不够,即便德才合格,一般也不能取得 人品二品。
门阀制度
《宋书》卷九四《恩幸传序》: “凡厥衣冠,莫非二品(指人品),自此以还,遂 成卑庶”。 《南齐书》卷二三史臣曰 “贵仕素资,皆由门庆,平流进取,坐至公卿”。
பைடு நூலகம்
《晋书》卷七五《王述传》: “年三十,尚未知名,人或谓之痴。司徒王导以门 地辟为中兵属”。
人之清浊与官之清浊
“官以人而清”
门阀制度
鼎盛时期 :东晋、南北朝前期
门阀对社会之影响
唐代的贞观《氏族志》与显庆《姓氏录》
后魏太和中,定四海望族,……《氏族志》一切降 之。王妃、主壻皆取当世勋贵名臣家,未尝尚山东 旧族。后房玄龄、魏征、李勣复与昏,故望不減。 然每姓第其房望,虽一姓中,髙下悬隔。李义府为 子求昏不得,始奏禁焉。其后天下衰宗落谱,昭穆 所不齿者,皆称“禁昏家”,益自贵,凡男女皆潜 相聘娶,天子不能禁,世以为敝云。 ——《新唐书》卷九五《高俭传》
——《南史》卷三六《江斆传》
门阀制度
衰落时期 :南北朝后期
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桓问曰:“卿何署?” 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 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 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 知死?” 注:《中兴书》曰:桓冲引徽之为参军,蓬首散带, 不综知其府事。 —— 《世说新语 ·简傲第二十四》
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一二《南朝陈地最小》 “晋南渡后,南北分裂,南朝之地,惟晋末宋初最大, 至陈则极小矣”。
卷一一《宋世闺门无礼》 “宋武起自乡豪,以诈力得天下,其于家庭之教,固未 暇及也”。 卷一二《陈武帝多用敌将》 “陈武帝,起自寒微”。
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梁 武 帝
《廿二史札记》卷八《南朝多以 寒人掌机要》 “至宋、齐、梁、陈诸君,则无论 贤否,皆威福自己,不肯假权于 大臣。而其时高门大族,门户已 成,令仆三司,可安流平进,不 屑竭智尽心,以邀恩宠,且风流 相尚,罕以物务关怀。人主遂不 能藉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 人寒则希荣切而宣力勤,便于驱 策,不觉倚之为心膂”。
门阀制度
鼎盛时期 :东晋、南北朝前期
先是中书舍人纪僧真幸于„南齐‟武帝,稍历军校, 容表有士风。谓帝曰:“臣小人,出自本县武吏,邀 逢圣时,阶荣至此。为儿昏,得荀昭光女,即时无复 所须,唯就陛下乞作士大夫。”帝曰:“由„司徒左 长史‟江斆(xiao)、„吏部尚书‟谢瀹(yue),我不 得措此意,可自诣之。”僧真承旨诣斆,登榻坐定, 斆便命左右曰:“移吾床让客。”僧真丧气而退,告 武帝曰:“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
衰落时期 :南北朝后期
士族在官吏选拔与任用上所享有的特权逐渐削弱,寒人 或庶人在官员中比重增加。结果士庶界限难以坚持,清 浊之分逐渐淡化以至消失。随后门品失去了意义。至隋, 九品中正制亦被废除。 《南史》卷七一《沈峻传》: “家世农夫,至„沈‟峻好学,……为兼国子助 教,……兼五经博士”。 陈霸先以寒人夺得帝位,更开了南朝从未有过的先例。
门阀政治
从宏观考察东晋南朝近三百年总的政治体制,主流是 皇权政治而非门阀政治。门阀政治只是皇权政治在东 晋百年间的变态,是政治体制演变的回流。门阀政治 的存在是暂时性的,过渡性的,它是从皇权政治而来, 又依一定的条件向皇权政治转化,向皇权政治回归。 皇权政治的各种制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终于与北朝 合流而形成隋唐制度的重要渊源。 皇帝恢复了驾驭士族的权威,士族则保留着很大的社 会政治影响。这就是具有南朝特点的皇权政治。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
四、门阀对社会之影响
唐代的贞观《氏族志》与显庆《姓氏录》
是时,朝议以山东人士好自矜夸,虽复累叶陵迟,犹恃其旧 地,女适他族,必多求聘财。太宗恶之,以为甚伤教义,乃 诏„高‟士廉……等刊正姓氏。……撰为《氏族志》。士廉 乃类其等第以进。太宗曰:“我与山东崔、卢、李、郑,旧 既无嫌,为其世代衰微,全无冠盖,犹自云士大夫,婚姻之 间,则多邀钱币。才识凡下,而偃仰自高,贩鬻松槚,依托 富贵。我不解人间何为重之?……我今特定族姓者,欲崇重 今朝冠冕,何因崔干犹为第一等?昔汉高祖止是山东一匹夫, 以其平定天下,主尊臣贵。卿等读书,见其行迹,至今以为 美谈,心怀敬重。卿等不贵我官爵耶?不须论数世以前,止 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遂以崔干为第三等。及书成,凡 一百卷,诏颁于天下。 ——《旧唐书》卷六五《高士廉传》
第八讲
门阀社会及其解体
一、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二、门阀政治
三、门阀制度
四、门阀之社会影响
一、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382年东晋十六国全图




东 晋
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449年宋魏全图




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572年陈齐周全图





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东晋 317—420 南强北弱——北强南弱 宋 420—479 东晋门阀政治——南朝皇权政治 齐 皇帝:高级士族——低级士族——寒人 479—502 梁 502—557 朝廷:士族当权——寒人兴起 陈 557—589
户籍上的士庶界限,一般说不再是以九品官品之有无, 而是由血缘关系区别的门阀高低来划分。
“本为南阳次门,安北将军赵伦之镇襄阳,襄阳多杂姓, 伦之使长史范觊之条次氏族,辨其高卑,觊之点„宗‟ 越为役门。……为扬武将军(官品四品),领台队。元 嘉二十四年(447),启太祖(宋文帝)求复次门,移户 属冠军县,许之”。 ——《宋书》卷八三《宗越传》
三、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的特点是按照门户等级区别士庶在经济、 政治、文化上所处的不同地位。
——唐长孺《门阀的形成及其衰落》
中古门阀制度,整个看来,最主要特征在于按门 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至于士族免徭役、婚姻 论门第,“士庶之际,实自天隔”等特征,都是 由前者逐渐派生的。
——祝总斌《门阀制度》 《中国通史》第七卷
一、门阀政治
仕宦之家门前记述功状的柱子,左边的叫“阀”, 右边的称“阅”。
阀阅,先秦以来,阅仅指个人仕途中的功劳。东汉 以后因世家大族兴起,一个家族中往往多人出仕, 于是出仕者的阀阅便又成为家族荣誉、声望的标志。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相当于门第 。
门阀政治
门阀政治,质言之,是指士 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 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 的变态。它的存在是暂时的; 它来自皇权政治,又逐步回 归于皇权政治。……严格意 义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江左 的东晋时期,……门阀士族 存在并起着不同程度政治作 用的历史时期,并不都是门 阀政治时期。 ——田余庆
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廿二史札记》卷一二《齐制典签之权太重》 “齐制,诸王出镇,其年小者,则臵行事及典签以佐之。一 州政事,以及诸王之起居饮食,皆听命焉,而典签尤为切 近”。
卷一一《宋子孙屠戮之惨》 “宋武九子,四十余孙,六七十曾孙,死于非命者十之七八, 且无一有后于世者”。 卷一二《齐明帝杀高武子孙》 “宋子孙多不得其死,犹是文帝、孝武、废帝、明帝数君之 所为,至齐高、武子孙,则皆明帝一人所杀,其惨毒自古 所未有也”。
门阀对社会之影响
官品高下的区分正式取代了门第高下的区分,官民 区分也逐步取代了士族、庶族的区分。唐代依靠门 第而没有一定的官职,就没有相应的政治经济特权。
在唐代,由原来士族演变而成的郡望、氏族,特别 是一些旧有的高门,社会地位虽高,选官特权和免 役特权则已丧失,剩下的在婚姻、人际关系上对非 旧有高门、士族的歧视,成为无本之末,延续至唐 末,终于在社会上基本消失。
门阀制度
鼎盛时期 :东晋、南北朝前期
社会风气上,士庶界限森严。《宋书》卷四二《王 弘传》所谓“士庶之际,实自天隔”。
《资治通鉴》卷一二九《宋纪十一》 大明五年(461)“是岁,诏士族杂婚者皆补将 吏”。胡注:“杂婚,谓与工商杂户为婚也。”
《魏书》卷五《高宗本纪》 文成帝和平四年(463),“尊卑高下,宜令区 别,……制皇族、师傅、王公侯伯及士民之家,不 得与百工、伎巧、卑姓为婚,犯者加罪”。
门阀制度
萌芽时期:东汉
仲长统《昌言》:“天下士有三俗,选士而 论族姓、阀阅,一俗;交游趋富贵之门,二 俗;畏服不接于贵尊,三俗”。
——马总《意林》卷五引
门阀制度
初步形成时期:曹魏、西晋
惠帝元康(291-299)年间,尚书吏部郎李重 上奏:“如„癸酉‟诏书之旨,以二品系资, 或失廉退之士,故开寒素以明尚德之举。”
门阀制度
衰落时期 :南北朝后期
陈吏部尚书姚察曰:魏正始及晋之中朝,时俗尚于 玄虚,贵为放诞,尚书丞郎以上,簿领文案,不复 经怀,皆成于令史。逮乎江左,此道弥扇,……望 白署空,是称清贵;恪勤匪懈,终滞鄙俗。是使朝 经废于上,职事隳于下。小人道长,抑此之由。 ——《梁书》卷三七《何敬容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