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评价方法简介
安全系统工程是以系统工程的方法研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预防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发生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事故成因理论、系统安全分析、安全评价和安全措施四个方面。
安全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得出系统存在的危险点与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以预测出被评价系统的安全状况。
正确的安全评价必须有科学的安全理论做指导,使之能真正提示安全状况变化的规律并予以准确描述,并以一种可辨识度量的信息显示出来。
安全评价方法就是以安全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现代数学和控制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用来分析、评价系统危险危害因素的工具。
通过对住化电子材料科技(合肥)有限公司年产七万吨电子化学品改建扩建项目的潜在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初步分析,结合本次预评价范围,进一步运用有关评价方法进行系统安全评价,找出主要灾害事故被触发的原因,系统地了解各危险源状况信息:探索几个重大危险源可能触发造成的波及范围和破坏程度。
本次安全预评价采用预先危险分析、事故树评价法。
6.2.1 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风险分析一般是指在一个系统或子系统(包括设计、施工、生产)运转活动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出现条件及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方法。
通过预先风险分析能够做到:识别出系统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源;识别出危险源可能导致的危害后果,并根据风险程度对其分级;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应用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方法对住化电子材料科技(合肥)有限公司年产七万吨电子化学品改建扩建项目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失控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性类别、条件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作宏观的分析,并确定其危险等级。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一般达到4个目的,(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源。
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致害能量或物质的转移是需要条件的。
这既包括导致危险源进入危险的物理或化学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来自系统内部:人的不安全行为、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环境的不良因素等,也可能来自系统的外部:其他系统发生火灾爆炸等;(2)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并预测事故出现对人体及系统产生的影响;(3)判定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预先危险性分析将危险分为Ⅰ、Ⅱ、Ⅲ、Ⅳ级,分别代表将要危险有害因素(基本安全的)、一般危险有害
因素(临界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危险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灾难性的);(4)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风险控制需要从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降低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两方面入手:可以采取预防性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采取保护性措施及应急性措施降低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预先危险分析包括四个步骤,(1)准备阶段,收集相关资料和其他类似系统以及使用类型设备、工艺物质的系统的资料。
弄清各个工艺环节的功能、构造,为实现其功能所采用的工艺过程、选用的设备、物料、材料等。
(2)审查阶段,通过对该方案的涉及、主要工艺和设备的安全审查,辨识危险源,审查设计规范和拟采用的消除、控制危险源的措施确定风险等级。
(3)结果汇总阶段,汇总审查结果,根据风险等级,按轻重缓急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可以将结果汇总成PHA 结果表。
住化电子材料科技(合肥)有限公司年产七万吨电子化学品改建扩建项目涉及危险有害化学品的生产和处理。
通过对住化电子材料科技(合肥)有限公司年产七万吨电子化学品改建扩建项目的有害、危险因素的辨识,并对导致各危险、有害因素的触发条件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对各种触发条件下的事故模式进行预测,并对照类似项目的有关数据,对划分出的评价单元进行系统分析,确定出该种危险有害因素所造成的危险,并进行定级划分,作为项目初步设计和生产中加以重点防范的对象。
6.2.2事故树分析
事故树分析,从一个可能的事故(顶事件)开始,自上而下、一层一层地寻找顶事件的直接原因事件和间接原因时间,知道基本原因事件(基本事件),并用逻辑图把这下时间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达出来,事故树分析是一种演绎分析的方法。
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它是运用逻辑推理对各种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辨识和评价,不仅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且能深入地揭示出事故的潜在原因。
用它描述事故的因果关系直观、明了。
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既可定性分析,又可定量分析。
在风险管理领域常用于企业风险的识别和衡量。
根据住化电子材料科技(合肥)有限公司年产七万吨电子化学品改建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或可能发生的事故所提供的信息,去
寻找事故发生的相关原因,以便采取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事故树的基本程序:(1)准备阶段确定所要分析的系统以及所要分析系统的范围;熟悉系统并收集系统的有关资料与数据;收集、调查所分析系统曾经发生过的事故和将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故。
(2)事故树的编制,确定事故树的顶事件;调查与顶事件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并进行影响分析;采用一些规定的符号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将事故树顶事件与引起顶事件的原因事件绘制成反映因果关系的树形图;(3)事故树定性分析,按照事故树结构,求取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以及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根据定性分析的结果确定预防事故的安全保障措施.(4)事故树定量分析,根据引起事故发生的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计算事故树顶事件发生的概率,计算各基本事件的概率重要度。
根据定量分析的结果以及事故发生以后可能造成的危害,对系统进行风险分析,以确定安全投入方向。
(5)事故树分析的结果总结与应用,及时对事故树分析的结果进行评价、总结,提出改进建议,为系统安全性评价与安全性设计提供依据。
通过事故树的定性定量研究定性分析可根据事故树结构进行化简,求出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排序。
计算顶上事件发生概率。
首先根据所调查的情况和资料,确定所有原因事件的发生概率,并标在事故树上。
根据这些基本数据,求出顶上事件(事故)发生概率。
事故树的研究分析可达到以下目的:(1)进行比较,根据可维修系统和不可维修系统分别考虑。
对可维修系统,把求出的概率与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的概率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不符,则必须重新研究,看原因事件是否齐全,事故树逻辑关系是否清楚,基本原因事件的数值是否设定得过高或过低等等。
对不可维修系统,求出顶上事件发生概率即可。
(2)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包括下列三个方面的内容:当事故发生概率超过预定的目标值时,要研究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所有可能途径,可从最小割集着手,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利用最小径集,找出根除事故的可能性,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求各基本原因事件的临界重要度系数,从而对需要治理的原因事件按临界重要度系数大小进行排队,以求加强人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