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用牡丹种植效益分析一:行业前景1.农业发展大背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再度明确农业现代化转型方向,土地流转、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定价机制改革等系列政策有望逐步落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会议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继续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稳住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目的,是做到农业产出的数量、质量、效益并重。
注重提高中国农业的整体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在实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过程中,要依靠三条路径:1)政策持续扶持。
会议指出,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办法,强化金融服务;2)加快土地流转相关工作。
会议指出,要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公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
3)加强农民职业化培训,扶持农村新经营主体。
会议指出,要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提高培训质量,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
15年一号文件聚焦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两大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农业的论述将对后期农村工作会议的内容(本月23日前后召开)定调,而农村工作会议将直接明确次年国务院一号文件内容。
当前,中国农业从大局上面临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要通过集约化、科技化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口粮安全;二是兼顾人力、环境等资源的承载能力,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产品质量(包括追溯体系)、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并有选择的改革价格管理机制,使经济作物价格市场化,加大进口解决国内供需矛盾。
近年来,各类农业政策集中于对前者的论述(包括土地流转),在国家整体改革渐入深水区的同时,一号文件的方向或将转向第二类问题,聚焦利用科技手段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定价机制改革。
土改拉开序幕,中国农业步入快速转型期:农业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推动农业现代化、机械化(主要是大型&特种农机)、信息化水平提高。
同时,伴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深化,大量规模化新经营主体兴起,推动农机、农资技术变革、企业平台化发展及模式转型。
同时,对一些高附加值经济作物,或规模化程度高、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口粮产区,在政策扶持下,农业设施农业和精准农业有望加快发展。
表现为信息化、智能化、金融化等几个方面。
2.油用牡丹的发展前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在中国诞生,“牡丹油”被称为“液体黄金”。
2011年3月,国家卫生部监督局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经新资源食品评审专家委员会审核,公开批准牡丹籽油等为新资源食品。
牡丹籽油正式成为我国食用油大军中的一员,牡丹籽油的开发意义非同寻常,它将改变目前我国食用油的消费结构。
中国林科院通过对压榨牡丹籽油分析,这种以牡丹籽仁为原料,经压榨、精制等工艺而成的金黄色透明油状液体,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以上,其中α-亚麻酸占42%,多项指标超过被称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
中国林科院化验人员惊叹: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目前,经国内油脂权威部门江南大学和中国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多家专业机构测试表明,牡丹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0%以上,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含量超过40%,是橄榄油的40倍。
牡丹籽,色黑、皮硬、味苦,不规则圆型,比黄豆稍大。
凤丹、紫斑两个牡丹品种,结籽多,生长快,适合药用。
在高产试验中牡丹籽曾经达到过亩产1980市斤,目前普通的凤丹一般亩产可以达到800到1000市斤花籽。
而一亩黄豆的产量也就是300来市斤,在出油率相同的情况,牡丹籽的产出率是大豆的三倍,一亩牡丹等于三亩大豆。
这还不算牡丹在结籽的同时,还能同时生产丹皮。
如果对牡丹花蕊再加以利用,生产牡丹茶和其他保健食品,一亩凤丹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大豆和其他经济作物,产值可达1万多元。
牡丹是木本植物,多年生,不用像大豆一样年年播种,除了前三年没有产量外,此后30-60年里产量一直会很稳定。
油用牡丹是一种多年生小灌木,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态树种。
油用牡丹栽植密度(定植)为每亩3300棵左右,株行距:0.5×0.4米。
油用牡丹种植后,可以收益40年,堪称铁杆庄稼,不换茬就意味着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油用牡丹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
安徽铜陵凤凰山一带的凤丹牡丹8个月不下雨没有旱死;甘肃兰州、定西一带紫斑牡丹种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干旱、贫瘠山岭上,年降雨量仅300毫米就可生长,每亩还能结籽400斤左右,并且这种地方生产出的牡丹籽油α-亚麻酸含量高达49%,被称为脑黄金之最。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不少区域都适合油用牡丹的生长,陕西延安万花山的紫斑牡丹每年每亩产籽可达500多斤。
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报告显示,我国现在还有宜林地66060万亩,这为我国油用牡丹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牡丹1.牡丹简介:牡丹: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
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
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
”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
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
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
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二。
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
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
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
2.牡丹生长习性:性喜温暖、凉爽、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
喜阳光,也耐半阴,耐寒,耐干旱,耐弱碱,忌积水,怕热,怕烈日直射。
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
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长不良。
充足的阳光对其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温度在25℃以上则会使植株呈休眠状态。
开花适温为17-20℃,但花前必须经过1-10℃的低温处理2-3个月才可。
最低能耐-30℃的低温,但北方寒冷地带冬季需采取适当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冻害。
南方的高温高湿天气对牡丹生长极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牡丹需给其特定的环境条件才可观赏到奇美的牡丹花。
3.牡丹生长周期:花期4-5月,常用分株和嫁接法繁殖,也可播种和扦插。
移植适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可过早或过迟。
喜肥,每年至少应施肥三次,即"花肥"、"芽肥"和"冬肥",栽培2-3年后应进行整枝。
4.牡丹栽培技术栽植:土壤要求质地疏松、肥沃,中性微碱。
将所栽牡丹苗的断裂、病根剪除,浸杀虫、杀菌剂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盆钵或坑内,根系要舒展,填土至盆钵或坑多半处将苗轻提晃动,踏实封土,深以根茎处略低于盆面或地平为宜。
浇水:栽植后浇一次透水。
牡丹忌积水,生长季节酌情浇水。
北方干旱地区一般浇花前水、花后水、封冻水。
盆载为便于管理可于花开后剪去残花连盆埋入地下。
施肥:栽植一年后,秋季可行施肥,以腐熟有机肥料为主。
结合松土、撒施、穴施均可。
春、夏季多用化学肥料,结合浇水施花前肥、花后肥。
盆载可结合浇水施液体肥。
修剪:栽植当年,多行平茬。
春季萌发后,留5枝左右,其余抹除,集中营养,使第二年花大色艳。
秋冬季,结合清园,剪去干花柄、细弱、无花枝。
盆载时,按需要修整成自己喜爱的形状。
中耕:生长季节应及时中耕,拔除杂草,注意病、虫发生。
秋冬,对两年生以上牡丹的天块实施翻耕。
换盆:当盆载牡丹生长三、四年后,需在秋季换入加有新肥土的大盆或分株另栽。
喷药:早春发芽前喷石硫合剂,夏季用杀虫、杀菌剂混合液,视病情每2周一次。
结合施肥,宜可添加化学肥料及生长调和剂等。
催花:为增加节日或庆典活动,按品种可提前50天左右将牡丹加温,温度控制常温10--25c,日均15c左右。
前期注意保持植株湿润,现蕾后注意通风透光,成蕾后,按花期要求进行控温。
平时要行叶面施肥,保证充足水分供应。
这样,冬春两季随时都能见花。
观赏:单株牡丹自然花期10--15天左右,随温度升高而缩短,3--8c可维持月余。
大田栽植可采取临时搭棚遮风避光,延长观赏时间;盆载时应移至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温度5--10c、通风透光的环境,视长相及盆土湿润程度适时浇水,花朵上不要淋水,这样花期最长;需插花时的剪切,伤口应在水中剪切或灼伤为好。
插花用水应放入保鲜剂或加少许白糖,以延长插花的花开时间。
5.牡丹价值功效:观赏牡丹色、姿、香、韵俱佳,花大色艳,花姿绰约,韵压群芳。
栽培牡丹有牡丹系、紫斑牡丹系、黄牡丹系等品系,通常分为墨紫色、白色、黄色、粉色、红色、紫色、雪青色、绿色等八大色系,按照花期又分为早花、中花、晚花类,依花的结构分为单花、台阁两类,又有单瓣、重瓣、千叶之异。
牡丹栽培和研究愈来愈兴旺,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中国产有五百余种,着名品种有姚黄、魏紫、赵粉、二乔、梨花雪、金轮黄、冰凌罩红石、瑶池春、掌花案、首案红、葛巾紫、蓝田玉、乌龙卧墨池、豆绿等等。
清程先贞咏“春烟笼宝墨,入夜看来难。
恐奏清平调,杨妃砚滴干”,足见此时已有色与暗夜无异的黑牡丹品种出现,而江苏盐城便仓产的枯枝牡丹,竟然“奇在一放十二瓣,如果是闰年,就一定是十三瓣,而且枝干枯黄……一离开便仓,花即变种”。
中国荷泽、洛阳均以牡丹为市花,荷泽曹州牡丹园、百花园、古今园及洛阳王城公园、牡丹公园和植物园,每年于4月15至25日举行牡丹花会。
兰州、北京、西安、南京、苏州、杭州等地均有牡丹景观。
此外,牡丹的形象还被广泛用于传统艺术,如刺绣、绘画、印花、雕刻中。
食用与油用牡丹花可供食用。
明代的《遵生八笺》载有“牡丹新落瓣也可煎食”,同是明代的《二如亭群芳谱》谓:“牡丹花煎法与玉兰同,可食,可蜜浸”,“花瓣择洗净拖面,麻油煎食至美”,中国不少地方有用牡丹鲜花瓣做牡丹羹,或配菜添色制作名菜的。
牡丹花瓣还可蒸酒,制成的牡丹露酒口味香醇。
利用油用牡丹制取食用植物油——牡丹籽油。
油用牡丹Oil Peony具有生长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丰产时期长、产油量高、油品品质好的优势,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中国国家卫生部在2011年3月发布了关于批准牡丹籽油作为新资源食品公告,致使油用牡丹成为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用植物。
药用药用栽培者品种单调,花多为白色。
以根皮入药,称牡丹皮,又名丹皮、粉丹皮、刮丹皮等,系常用凉血祛瘀中药。
李时珍谓:“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还认为野生单瓣者入药为好,人工为观赏栽培的重瓣者气味不纯,不可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