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德育活动方案

课堂德育活动方案

课堂德育活动方案
为了推进德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实效化,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品位,全面贯彻落实总校八届四次职代会精神,实现德育课程化,提高德育实效性,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行为养成教育为主体,以常规德育和校本德育为两翼,以生活化、实践化、自主化为特色,以德育课程目标、内容、路径、评价推进为体系,以行为规范、班级建设、课程融合、实践探索、全员合力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求真务实,创新增效,推动德育课程化建设工程顺利实施。

二、工作目标
争创甘肃省德育工作示范校。

1.管理: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体系。

2.队伍:打造一流的德育干部队伍、班主任队伍、学生干部队伍。

3.成效:学生行为自律、礼仪自修、心理自助、安全自护、学习自主,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礼仪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为做合格公民奠定坚实基础。

三、组织机构
成立“德育课程化”领导小组。

组长:张岩
副组长:郑绥伟、金钟
领导小组成员:佟圣文、佟艳阳、曾茜、孙丽妍、王刚、全体班
主任老师。

四、基本举措
1.优化德育内容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德育课程标准要求,通盘规划初中学段3个年级的德育教育内容,保证学生在初中阶段接受完整全面的德育,“学习三年,影响一生”。

2.规范常规德育
规范升旗晨会:整肃升旗纪律,搞好晨会策划,把升旗晨会开发成以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为主线的班级形象展示平台。

规范一日常规:检查与反馈并重,开发其激励和矫正功能,从宏观上引导校风班风好转。

规范主题班会:班会必须每周举行,不得挪用。

主题班会,每周一次。

组织主题班会研讨课,提升班会课水平。

3.丰富德育形式
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专题教育、校内庆典,追求德育活动的多样化、情境化、生活化、实践化。

运用“短平快”的形式,组织好课余文化活动和兴趣活动,在体育、文化、科技方面各形成3-5个拳头项目,培养健康情趣。

4.探索主体德育
建立和规范学生会干部值日、升旗晨会反馈、校园值周班、班干部轮换等制度,逐步实现学生自治自理;评选学生自治示范班。

五、工作原则
1.贴近学生。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科学规划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增强行为素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正面教育。

班主任应注重运用榜样和集体的力量教育影响学生,慎用惩罚教育,特别不能采用体罚、辱骂、示众等违法方法。

3.知行统一。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和感悟,并主动践行,把行为要求内化为行为习惯和个人修养。

4.学生自治。

把行为素养教育的参与权、选择权还给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能力。

六、实施途径
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行为素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

(一)课堂教学。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利用《思想品德》、班会课、专题校本课程讲述行为素养内容。

(二)日常管理。

行为素养训练体现在学校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结合学校日常管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三)校园文化。

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校园典礼等契机,采取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形式,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展板等宣传行为素养教育活动,推介好典型、好做法,营造浓厚的行为素养教育氛围。

(四)社会实践。

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行为素
养,践行行为素养。

(五)教师引领。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规范教育行为和管理行为,通过教师和干部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促进学生行为素养的养成。

七、实施策略
1.分级管理。

建立校长、分管校长、学生处、年级组、班主任(科任教师)五级管理体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校长负责宏观指导;分管校长主抓超前谋划、队伍培训。

学生处主抓常规管理、全校协调、处突维稳。

年级组应打造学生教育管理职能,班主任(科任教师)对学生依法独立行使教育管理权。

2.理念先行。

用先进理念武装德育队伍。

3.典型引路。

通过榜样示范作用,推动德育课程化建设深入开展。

4.家校联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