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下《雪绒花》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下《雪绒花》说课稿

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来自实验小学。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三课《雪绒花》,本课是一节歌曲教学。

首先我来做教材分析本课是选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

歌曲
为C大调,单二部曲式。

除了第二乐段第一小节出现“X 0X x ”的节奏型外,其他的节奏和音调都与第一乐段相似,加上采用3/4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决定了它的格调优雅恬静。

因此投入感情演唱好这首歌曲将对学生的情操陶冶起到一定潜移默化的作用。

歌曲的第一部分好似在低声诉说着纯洁的雪绒花在盛开的美景;第二部分由“景”转为“情”,由对雪绒花的赞美,转向对德寇侵占下的祖国的深深祝福。

学情分析
(1)由于本歌曲是一首外国歌曲。

学生对外国歌曲的相关文
化的了解不是很多。

以至于不能很好的表现歌曲的的情
感。

(2)八分休止符的节奏稍微复杂,准确的演唱八分休
止符将会成为本首歌曲的演唱难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的演唱歌曲,并引导学生用优雅、深
情的情绪演唱。

2、了解歌曲相关的文化,同时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对祖
国深切的眷恋与热爱之情。

重点:
1、准确的演唱歌曲。

2、了解《雪绒花》的相关文化。

难点:八分休止符的准确演唱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的设定,我是这样设计我的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学
众所周知,良好的情境,可以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唤起人审美情感。

教学情境的巧妙创设,对于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提升学生音乐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

听!这优美的旋律怎么能够不使孩子们陶醉,伴随着这美妙的乐曲,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翩翩起舞,进入教室,尽情感受四三拍的韵律美。

这样学生们既得到了审美的体验,又熟悉了新课乐曲的旋律,为新课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你知道歌中唱的是什么花?你知道它的样子吗?是哪个国家的国花?”一连串的提问,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同时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雪绒花。

歌曲<雪绒花>是选自美国影片<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
曲 .“这么美的歌你们想学吗?”在老师的启发与引导下,师生共同走进了歌曲教学教学的环节。

二、学唱歌曲准确地演唱歌曲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而想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感悟音乐艺术的真谛,聆听便是打开音乐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

所以我首先让学生听录音范唱,发挥学生的听觉作用,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

接下来学唱歌曲。

先采用模唱的方法,用 lu随钢琴模唱旋律,接着引导学生依照曲谱添歌词。

注意难点处,八分休止符的准确演唱。

演唱时
采用领唱与齐唱、小组唱,男女分唱的多种形式反复演唱歌曲。

同时在演唱过程中,也采用了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

开展自评、互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

最终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演唱歌曲。

学会了歌曲,如何能把握好歌曲的情绪,使学生能深情的演唱歌曲呢?这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空洞的启发情感,很难使学生的演唱达到高潮。

必须借助直观的教学手段,启发情感,从而使歌曲演唱的情感得以升华。

于是多媒体的应用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运用了多媒体播放视频,介绍歌曲《雪绒花》在影片
《音乐之声》中出现的场面。

歌曲在影片中共出现两次。

首先介绍《雪绒花》A、在影片中第一次出现的场面(播放视频)
(教师讲解:冯特拉普上校请来修女玛利亚做家教后,家里改变了过去那枯燥的生活,到处充满着欢乐。

一次,在孩子们和玛利亚的一再邀请下,很久没唱歌的上校抱起了吉他,深情地唱起了歌曲《雪绒花》)此时歌曲表达了一定的含义:
(1)对家庭教师的付出的初步肯定
(2)对过去时光的美好回忆
接着介绍《雪绒花》B、在影片中第二次出现的场面(播
放视频)
纳粹德国服务,准备离开祖国,摆脱德国的控制。

在告别祖国的演唱会上,又再次深情的唱起歌曲《雪绒花》。

由于内心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声音哽咽了。

他的情绪影响了在座的每一个人。

最后,会场上的人们一起唱起了歌《雪绒花》会场上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此时歌曲表达的含义是:
(1)对侵略者的抗议
(教师讲解:在德国侵占奥地利时,冯特拉普上校不愿意为(2)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3)对祖国美好的祝福
这是多么动情的演唱!多么炽热的爱国之情呀!此情此
景怎能不使人心潮澎湃,荡气回肠?情境的渲染,语言的描
述。

学生怎能不想渲泄内心的情感,饱含着深情地去演唱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呢?
此时,这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淋漓尽致的发挥了
其效应,打开了学生情感的大门。

这种方式的运用比任何空
洞的说教更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关于
《雪绒花》相关的文化,教学中另一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完美
的解决。

三、歌曲延伸
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让学生们涉足更多的学习领
域。

歌曲的延伸教学环节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让学生探究歌曲中创作的手法。

”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探究的过程中,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可以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得出结论:歌曲的创作手法是“重复”的创作手段。

理论联系实际。

请同学们运用“重复”的创作手段完成课后练习题〈小伞花〉的歌曲片段。

四、音乐拓展
〈音乐之声〉是一部经典的音乐片。

片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

我运用网络资源,利用搜索引擎。

让学生欣赏了片中的经典的音乐作品。

女口:快乐的《哆来咪》,风趣的《孤独的牧羊人》,这些歌曲的欣赏,拓展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网络资源的利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还让学生在课后进入网络世界,去了解这部经典的影片〈音乐之声〉,感受影片中其他的经典作品。

总结
今天,我们体验了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感受了欢乐有趣的哆来咪,欣赏了幽默风趣的孤独的牧羊人。

此刻你们的心情一定随之飞扬!“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

愿音
乐带给大家清新与快乐。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