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易呼吸器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参考模板)

简易呼吸器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参考模板)

锦溪人民医院
临床医师实践技能考核评分标准简易呼吸器操作评分标准
姓名科室考核时间考核人
简易呼吸机操作流程
1.评估:
(1)是否使用简易呼吸器的指征和适应证,如急性呼吸衰竭时出现呼吸停止或呼吸微弱经积极治疗后无改善,肺通气量明显不足者;慢性重症呼吸衰竭,经各种治疗无改善或有肺性脑病者,呼吸机使用前或停用呼吸机时。

(2)评估有无使用简易呼吸器的禁忌证,如中等以上活动性咯血、心肌梗死、大量胸腔积液等。

2.立即通知医生。

3.连接面罩、呼吸囊及氧气,调节氧气流量5~10升/分(供氧浓度为40%~60%)使储气袋充盈。

4.开放气道,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松解病人衣领等,操作者站于病人头侧,使患者头后仰,托起下颌。

5.将面罩罩住病人口鼻,按紧不漏气。

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使用简易呼吸器,应先将痰液吸净,气囊充气后再应用。

6.双手挤压呼吸囊的方法:两手捏住呼吸囊中间部分,两拇指相对朝内,四指并拢或略分开,两手用力均匀挤压呼吸囊,待呼吸囊重新膨起后开始下一次挤压,应尽量在病人吸气时挤压呼吸囊。

7.使用时注意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

(1)一般潮气量8~12ml/kg(通常成人400~600ml的潮气量就足以使胸壁抬起),以通气适中为好,有条件时测定二氧化碳分压以调节通气量,避免通气过度。

(2)呼吸频率成人为12~16次/分,快速挤压气囊时,应注意气囊的频次和患者呼吸的协调性。

在患者呼气与气囊膨胀复位之间应有足够的时间,以防在患者呼气时挤压气囊。

(3)吸呼时间比成人一般为1:1.5~2;慢阻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频率为12~14次/
分,吸呼比为1:2~3,潮气量略少。

8.观察及评估病人。

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对呼吸器的适应性,胸腹起伏、皮肤颜色、听诊呼吸音、生命体征、氧饱和度读数。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