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AA20世纪俄苏文学

AAA20世纪俄苏文学

同年12月,在第二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 上,作家们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 及文学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展开争论,打 破了文坛长期以来的沉闷空气。
第三阶段
这一时期文学趋势是多元化,各种思 潮、流派和风格的作家作品争奇斗妍, 并存发展。
这30多年间影响较大的作品有鲍·帕 斯捷尔纳克(1890—1960)的长篇小 说《日瓦戈医生》(1957),肖洛霍 夫的短篇小说《人的命运》(又译 《一个人的遭遇》,1956—1957), 鲍·瓦西里耶夫(1924—)的中篇小 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69), 艾特玛托夫(1928—)的长篇小说 《一日长于百年》(1980)等。
《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则是主 人公1884年秋至1888 年在喀山时期的生活 印象与感受的艺术记 录,描写了各阶层人 物的众生相。
自传体三部曲的批判意义
三部曲以主人公阿辽 沙的经历为基本线索 对国民愚昧特征的揭 露,差不多覆盖了俄 罗斯社会各阶层。
作家多次指出这是一 种“俄罗斯式的愚 昧”,是将它作为整 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特 点之一来认识的。
绥拉菲莫维奇(1863—1949) 的《铁流》(1924)和法捷耶 夫的《毁灭》(1927)是较早 描写国内战争、正面歌颂革命 英雄人物的两部代表作品,其 中后一部作品显示出作者杰出 的心理分析才能。
叶·扎米亚京(1884—1937) 的日记体幻想小说《我们》 (1924),运用象征、荒诞、 幻觉、梦境、意识流等艺术手 段,表达了反对过于强调集中 统一、维护个性自由独立的意 向。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
高尔基是20世纪世界文学 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之 一。
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 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 3月28日出生。
幼年丧父,仅上过两年小 学,依靠刻苦自学和在社 会“大学”中学习而获得 丰富的知识,为日后的创 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高尔基的创作道路
现实主义是全部20世纪俄罗斯苏联文学中最主 要、最有成就和影响的文学流派。这不仅是由 于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强大存在和 有力影响,更因为20世纪的现实决定了俄罗斯 作家们始终没有丢弃人道主义的旗帜和强烈的 使命感。但20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们在继承19 世纪传统的基础上,又积极吸取各种新兴艺术 流派、包括西方现代主义的新鲜经验,不断向 纵深开掘,因此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新成就。
20年代的小说成就
《切文古尔》封面
安·普拉东诺夫(1899—1951)的长 篇小说《切文古尔》(1927—1929) 描写20年代中期俄罗斯中部某草原小 城切文古尔“自发地”提前实现共产 主义的故事,是“反乌托邦文学”的 一部力作。
在一大批肯定现实的小说中,革拉特 科夫(1883—1958)的《水泥》 (1925)和潘菲罗夫(1896—1960) 的《磨刀石农庄》(第1部,1928) 是较有代表性的两部。其中,《水泥》 以国民经济恢复、工业生产建设为题 材,《磨刀石农庄》则是第一部反映 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长篇小说
《日瓦戈医生》以日瓦戈和拉拉 的经历及其在战乱中爱情为主要 情节,以红军将领斯特列尔尼科 夫的故事、游击队员帕雷赫的故 事、少年瓦夏的故事、知识分子 戈尔顿和杜多罗夫的故事等为次 要情节,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上再 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05年革 命、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国内革命战争、新经济政策时期 等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深刻 地反思了历史意义、个人命运和 时代精神。
《母亲》
母亲在车站散发传单
贯穿小说始终的形象 是母亲尼洛夫娜。
小说着重描写了这位 备受精神欺压、软弱 柔顺的普通劳动妇女, 如何在时代的感召和 先进分子的影响下逐 步觉醒、投入社会斗 争的过程 。
中期创作(1908—1924)
这一时期高尔基在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 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高尔基在这一时期共完成了六大系列作 品,即“奥库罗夫三部曲”、自传体三 部曲、《罗斯记游》、《俄罗斯童话》、 《日记片断》和《1922至1924年短篇小 说集》。
长篇小说《大师 与玛格丽特》历 时12载,八易其 稿,集布尔加科 夫哲学、宗教及 道德的探索和魔 幻艺术之大成, 成为20世纪俄国 文学经典之作。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1890—1960)
犹太族,生于莫斯科。
1958年10月23日,瑞典皇 家学院将该年度的诺贝尔 文学奖授予帕斯捷尔纳克, 以表彰他“在现代抒情诗 和俄罗斯伟大叙事诗传统 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引发“帕斯捷尔纳克事 件”。
晚期创作(1925—1936)
高尔基的晚期创作 主要是两部长篇小 说: 《阿尔塔莫诺夫家 的事业》 (1925) 《克里姆·萨姆金 的一生》(1925— 1936)。
小说创作
尼·奥斯特罗夫斯基《钢 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
冬妮娅
《在人间》
《在人间》以阿辽沙 1879年秋至1884年夏在 社会上独自谋生的坎坷 经历为线索,记述他先 后在下诺夫戈罗德鞋店、 绘图师家和圣像作坊当 学徒、在伏尔加河上的 “善良号”、“彼尔姆 号”轮船上当洗碗工的 所见所闻,提供了俄罗 斯外省市民生活的生动 画幅。
第二阶段
自30年代初至50年代初。 是苏联历史上全面进行社 会主义建设的时代。
1934年8月召开了第一次全 苏作家代表大会,成立了 苏联作家协会,选举高尔 基会主为义作现协实主主席义,审确美定原了则社。高尔基画像
第二阶段
代表这一时期俄罗斯文学真正成就的是: 布尔加科夫(1891—1940)的《大师与
从1924年到1926年,相继 发表了20多部中短篇小说。 汇集为《顿河故事》。
1925年肖洛霍夫开始创作 他一生的力作《静静的顿 河》,历时15年,直到 1940年才最后完成。
1984年在维约申斯克镇 病逝。
《静静的顿河》
《静静的顿河》共四部 八卷,以顿河岸边鞑靼 村几家哥萨克的经历为 经线,表现了20世纪初 俄国社会动荡变革的历 程。这里主要写了葛利 高里·麦列霍夫一家和 他的邻居司捷潘·阿斯 塔霍夫等几个哥萨克家 庭。
米哈依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 尔加科夫(1891—1940)
戏剧方面:《屠尔宾一家的日子》 (1926)、《佐依卡的住宅》(1926)、 《火红的岛》(1928) 、 《逃亡》 , 《伪君子的奴仆》(1932)、《普希 金》(1935)、《亚当与夏娃》(1931)。
小说方面:中篇《不祥的蛋 》 (1925)、《狗心》(1926)和长篇小 说《大师与玛格丽特》(1940)
早期创作(1892—1907) 中期创作(1908—1924) 晚期创作(1925—1936)
高尔基正在给列宁读书
早期创作(1892—1907)
包括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类作品。 浪漫主义作品有处女作《马卡尔·楚德
拉》(1892)和《鹰之歌》(1894)、 《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 现实主义代表作为短篇小说短篇小说 《切尔卡什》(1892) 等,剧本《底 层》(1902) 和长篇小说《母亲》 (1906—1907)。
20世纪文学俄苏文学
历史背景
20世纪的俄罗斯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 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随后十
月革命爆发。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
“苏联”)建立,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 义国家。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 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1991年,苏联解体。
间的情绪表达,短诗
是这种理论的最好例证。
《秃头歌女》是________的代表作。
《禁闭》是 被人误解。
的代表剧作,
这句话常常
名词解释: 迷惘的一代 《百年孤独》 意识流小说 荒诞派戏剧 新小说 垮掉的一代 黑色幽
默 魔幻现实主义
简答题: 海明威的艺术风格。 《荒原》的艺术特征。 卡夫卡《变形记》艺术特色。
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 (1905—1984)
肖洛霍夫是20世纪俄罗斯文 学中一位具有独特地位的作 家。
他承前启后的艺术成就把苏 联文学推向了世界。
1965年,由于“他在描写俄 国人民生活各个历史阶段的 顿河史诗中所表现的艺术力 量和正直的品格”获得诺贝 尔文学奖。
生平和创作
于1905年5月生于顿河 流域的维约申斯克镇克鲁 日林村。
主人公性格特点 三部曲多侧面地突出表现了 主人公阿辽沙的性格,如在 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奋进的自 我意识,勤奋的品格,多思 的习惯,不断积累知识的欲 望,决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高 贵人格,积极从周围大量平 凡的人物事件中发现美与价 值、吸取精神养分的努力, 等等。
在所有这些性格特征中,他 那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尤其 得到了最鲜明的表现。
第四阶段
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 “回归”是这一时期俄罗斯文学最突出的现象 :
1.“回归文学”首先是指世纪之初白银时代的作 品、三代侨民作家的作品,经过若干年月的风风 雨雨,终于回归到俄罗斯读者手中来。 2.“回归文学”也指自20至80年代的漫长岁月中 由于种种原因被禁止发表、被封存或被“搁置” 的作品,从被禁状态回归到自由状态,得以同广 大读者见面。 80年代中期以后还出现了所谓“另一种文学” (即“异样文学”)。
俄苏文学的4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
始于上世纪90年代,迄于本 世纪20年代末。与俄国历史 处于新旧交替时期一样,新 旧文学观念的嬗变也十分迅 捷,文坛出现了多种文学流 派,多种文学形态共存的局 面。
有的文学史研究者把1890至 1917年这个文学时代称为 “白银时代”。
克里姆林宫与红场
20年代的小说成就
自传体三部曲
包括三部中篇小说: 《童年》(1913)、 《在人间》(1916) 和《我的大学》 (1923)
是高尔基根据自己的 亲身经历写成的自传 体三部曲。
自传主人公名叫阿辽 沙。
《童年》
《童年》描述阿辽沙 从1871年父亲去世到 1879年母亲去世八年 间在下诺夫戈罗德市 外祖父家的生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包 括他短暂的学校生活 和1878年秋辍学后 “到街头去找生活” 的情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