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课时
课型
新授
签字认定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2、利用观察——猜想——验证——总结的方法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3、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计
比例的意义
38 : 19 = 16 : 8
54 : 72 = 27 : 36
4.5 : 2.7 = :
内项
外项
作业预设
课本63页1、2、3、4(选做)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第一环节:开放式导入
1、填空: = =
2、写出下列各比:
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
男生与全班人数的比:
全班人数与女生的比:
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
3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38:19 54:72
27:36 :
4.5:2.7 16:8
1、说出各项的比分别是多少?
2、说一说,在写比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说一说,怎么求一个比的比值
通过复习比的有关知识,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环节:核心过程推进
把上面的比,按照比值的大小进行分类。
1、38:19和16:8的比值相等都等于2
2、54:72和27:36的比值相等,都等于
3、4.5:2.7和 : 的比值相等都等于
通过对这些比按照它们的比值大小进行分类,让学生认识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组成比例,初步认识比例的意义
第三环节:开放式延伸(总结学习方法)
它们比值相等就可以写出下面的等式:
38:19=16:8
54:72=27:36
4.5:2.7= :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阅读课本62页,掌握什么是比例的外项、内项?
通过学生的探究和总结,让学生理解,判定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第四环节:练习设计
德育渗透: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
2.学情分析:
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比的基本知识,例如能够熟练计算比值和化简比,对比有了初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