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分析精讲七官方笔记

工作分析精讲七官方笔记

《工作分析》精讲七官方笔记目录
一、本节课知识点结构图
二、本节课知识点总结
三、配套练习题
一、本节课知识点结构图本节课内容包括:(1)第七章;(2)第八章8.1
二、本节课知识点总结
1、岗位评价【名词解释、填空】
(1)狭义的岗位评价是指通过设计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对组织中所需的岗位数量进行设计,进而逐一对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岗位的价值量高低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的总称。

(2)岗位是组织的最小构成单位。

(3)岗位名称是区分某一岗位与其他岗位的首要因素,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4)岗位职责是指一个岗位所要求的需要去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当承担的责
任范围。

2、岗位评价的特点【简答题】
(1)对岗不对人
(2)岗位评价不考虑该岗位上任职者个人的工作能力或在工作中的表现(3)岗位评价衡量各岗位在企业内部的相对价值
(4)所选定的评价要素应该是共同的、容易理解的、普遍适用于所有被评价岗位的
(5)岗位评价不是一种标准,而是一种方法论,是可以评定岗位价值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
3、岗位评价的原则【简答、选择】
(1)评价因素针对性——针对不同企业实际情况
(2)评价因素互斥性
(3)统一性——不同岗位评价方法统一
(4)及时反馈纠偏性
(5)保密性
4、岗位评价的作用【简答题】
(1)岗位评价能够对岗位进行科学定量测评,便于比较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的高低。

(2)确定公平合理的薪资结构。

(3)岗位评价可以使各个工作与企业对应的报酬相适应,从而使员工能够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晋升途径,便于员工理解企业的价值标准。

5、岗位评价包括四项基本指标【选择、填空】
(1)责任指标
(2)岗位性质指标
(3)知识技能指标
(4)工作环境指标
6、岗位评价指标确定的原则【简答题】
(1)评价指标应反映公司的价值观。

(2)评价指标应普遍适用于所有岗位。

(3)评价指标不应在含义上有覆盖。

(4)评价指标应该获得管理层与员工的共同认可。

7、排序法【名词解释】
排序法是指由评价人员按照自己的判断,根据一些特定的标准进行整体比较,从而将岗位按照相对价值进行排列的一种方法。

排序法是使用较早、操作最简单、非定量的岗位分析方法。

8、分类法【名词解释】
分类法是指建立一个具有不同级别标准的岗位级别体系,然后将每一个岗位与标准进行比较,进而将其纳入合适等级的岗位评价方法。

分类法多用于薪水制的岗位中,特别是政府部门、服务业。

9、要素计点法【名词解释】
要素计点法是定量化的评估方法,是指选取若干关键性的薪酬要素,界定每个要素的水平,同时给各个水平赋予一定的分值即点数,得出每个岗位的总点数进行评价。

10、因素分析法【名词解释】
(1)因素分析法,是指选取多种报酬因素,按照各种因素将标杆岗位进行排序,并确定相应货币值,然后排列剩余岗位的方法。

(2)因素分析法是对排序法的一种量化改进。

11、海氏三要素评价法【选择题】
海氏三要素评价法主要用于评估管理岗位的相对价值。

海氏三要素评价法认为对岗位价值影响最大的付酬因素只有三种:
(1)知识技能;
(2)解决问题的能力;
(3)应负责任。

12、职务形态构成可以分为三类【选择题】
(1)上山型:应付责任更重要
(2)平路型:同等重要
(3)下山型: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
13、影响岗位评价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简答题】
(1)企业岗位结构与岗位数量的多少
(2)现有岗位评价资源的多少
(3)时间成本与费用成本
(4)企业管理方式与文化特征
(5)劳资关系
(6)法律依据与社会背景
(7)评估人员的选择与培训
14、岗位评价的实施流程【选择题】
(1)准备阶段——基础性环节
(2)专家组培训阶段
(3)评价阶段——关键环节
(4)总结阶段
15、工作设计、工作再设计【名词解释】
工作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并满足个人需要而进行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工作再设计:对已经存在但缺乏激励效应的工作进行重新设计。

16、工作设计的发展过程【单选题】
(1)工作专业化时期: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
(2)工作轮换和工作扩大化时期: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3)工作丰富化及其特征再设计时期: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4)运用社会技术系统方法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
17、工作设计的意义【简答题】
(1)工作分析的最大意义在于它改变了员工和工作之间的基本关系。

(2)推进了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态度。

(3)工作设计重新赋予工作以乐趣。

(4)工作设计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员工的工作热情也会随之提高。

(5)工作设计使职责分明。

18、工作设计的影响因素【选择题】
(1)员工的因素;(人是组织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
(2)组织的因素;(工作设计的最基本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效率)(3)环境因素。

19、工作设计的内容【选择题】
(1)工作内容——包括工作的广度、深度、完整性、自主性、反馈性(2)工作职责
(3)工作关系
四、配套练习题
1、区分某一岗位与其他岗位的首要因素是()
A、岗位职责
B、岗位名称
C、岗位编号
D、工作地点
2、一个岗位所要求的需要去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称为()
A、岗位权限
B、岗位职责
C、岗位规范
D、岗位设计
3、使用时间较早同时也是操作最简单、非定量的岗位分析方法是()
A、排序法
B、分类法
C、要素计点法
D、因素分析法
4、多用于薪水制岗位,特别是政府部门和服务业的岗位评价方法是()
A、排序法
B、分类法
C、要素计点法
D、因素分析法
5、选取多种报酬因素,按照各种要素将标杆岗位进行排序,并确定相应货币值,然后排列剩余岗位的岗位评价方法是()
A、排序法
B、分类法
C、要素计点法
D、因素分析法
6、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岗位中与应负责任并重。

这在“职务形态构成”的类型中属于()。

A、上山型
B、平路型
C、下山型
D、山坡型
7、主要适用于评估管理岗位的相对价值的岗位评价方法是()
A、排序法
B、海氏三要素评价法
C、要素计点法
D、因素分析法
8、岗位评价的第二个阶段是()
A、准备阶段
B、专家组培训阶段
C、评价阶段
D、总结阶段
9、工作设计的发展经过四个时期,其中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
A、工作专业化时期
B、工作轮换和工作扩大化时期
C、工作丰富化及其特征再设计时期
D、运用社会技术系统方法时期
10、在工作设计的影响因素中,最基本的因素是()
A、员工的因素
B、组织的因素
C、环境因素
D、技术因素
参考答案:BBABD BBBD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