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实验(2)
实验名称: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学院:理学院专业班级:应用物理学152班学生姓名:学号: 5
实验地点:理生楼B208 座位号:23 实验时间:第六周星期五下午14点开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磁滞回线测试仪测绘磁滞回线的方法。

2、了解铁磁物质的磁化规律,用示波器法观察磁滞回线,比较两种典型的铁磁物质的动态磁化特性。

3、测定样品的基本磁化曲线(B-H曲线),作μ -H 曲线。

4、测绘样品在给定条件下的磁滞回线,估算其磁滞损耗以及相关的、、、H、B等参量。

二、实验仪器:
磁滞回线测试仪、示波器。

三、实验原理:
1.铁磁材料的磁滞特性
铁磁物质是一种性能特异,在现代科技和国防上用途广泛的
材料。

铁,钴,镍及其众多合金以及含铁的氧化物(铁氧体)均
属铁磁物质。

其特征是在外磁场作用下能被强烈磁化,磁导率μ
很高。

另一特性是磁滞,即磁场作用停止后,铁磁材料仍保留磁
化状态。

图一为铁磁物质的磁感应强度Β 与磁场强度H 之间
的关系曲线。

图中的原点O表示磁化之前铁磁物质处于磁中性状态,即
B=H=O 。

当外磁场H 从零开始增加时,磁感应强度B 随之缓
慢上升,如线段落0a 所示;继之B 随H 迅速增长,如ab 段
所示;其后,B 的增长又趋缓慢;当H 值增至Hs 时,B 的值达到Bs ,在S 点的Bs 和Hs,通常又称本次磁滞回线的Bm和Hm。

曲线oabs 段称为起始磁化曲线。

当磁场从Hs 逐渐减少至零时,磁感应强度 B 并不沿起始磁化曲线恢复到o 点,而是沿一条新的曲线sr 下降,比较线段os 和sr,我们看到:H 减小,B 也相应减小,但 B 的变化滞后于H 的变化,这个现象称为磁滞,磁滞的明显特征就是当H=0 时,B 不为0,而保留剩磁Br。

当磁场反向从o 逐渐变为-Hc时,磁感应强度B=O,这就说明要想消除剩磁,必须施加反向磁场,Hc 称为矫顽力。

它的大小反映铁磁材料保持剩磁状态的能力,线段rc 称为退磁曲线。

图一还表明,当外磁场按Hs →0→-Hc→-Hs →0 → Hc→ Hs次序变化时,相应的磁感应强度B则按闭合曲线srcs’r’c’s 变化时,这闭合曲线称为磁滞回线。

所以,当铁磁材料处于交变磁场中时(如变压器铁心),将沿磁滞回线反复被磁化→去磁→反向磁化→反向去磁,由于磁畴的存在,此过程要消耗能量,以热的形式从铁磁材料中释出。

这种损耗称为磁滞损耗,可以证明,磁滞损耗与磁滞回线所围面积成正比。

当初始态为H=B=O 的铁磁材料,在峰值磁场
强度H 由弱到强的交变磁场作用下磁化,可以得
到面积由小到大向外扩张的一组磁滞回线,如图二
所示。

这些磁滞回线顶点的连线称为该铁磁材料的
基本磁化曲线。

由此,可近似确定其磁导率μ =
B/H 因B 与H 是非线性关系,所以铁磁材料的
磁导率μ 不是常数,而是随H 而变化,如图三
所示。

铁磁材料的磁导率可高达数千至数万,这一
特点使它广泛地用于各个方面。

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是铁磁材料分类的主要依据,图四为常见的几种典
型的磁滞回线。

其中,磁滞回线宽者,为硬磁材料,适用制造永磁体,其
矫顽力大。

剩磁强,如钕铁硼合金。

磁滞回线细而窄者,为软磁材料,矫
顽力,剩磁和磁滞损耗均较小,是制造变压器、电机和交流电磁铁的主要
材料。

磁滞回线如矩形者,矫顽力小,剩磁大,适于做记忆材料。

如磁环、
磁膜,广泛地应用于高科技行业。

2.测绘磁滞回线原理
观察和测量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的线路如图五所示。

待测样品为
EI 型矽钢片,N 为励磁绕组,n 为用来测量磁感应强度B 而设置的绕组。

R1为励磁电流取样电阻,设通过N 的交流励磁电流为i,根据安培环路
定律,样品的磁化场强度
因为
在交变磁场下,样品的磁感应强度瞬时值B 是测量绕组n 和R2C2 电路给定的,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由于样品中的磁通φ 的变化,在测量线圈中产生的感生电动势的大小为
S 为样品的截面积。

如果忽略自感电动势和电路损耗,则回路方程为
式中 2 i 为感生电流,UB为积分电容C 两端电压,设在Δ t 时间内,i2向电容C2 的充电电量为Q,则
如果选取足够大的R2和C,使i2R2>> Q/C,则
上式中C、R2、n 和S 均为已知常数。

所以由UB可确定B.
综上所述,将图5 中的UH和UB分别加到示波器的“X 输入”和“Y 输入”便可观察样品的B-H 曲线;如将UH和UB加到测试仪的信号输入端可测定样品的饱和磁感应强度Bs、剩磁Rr、矫顽力HD、磁滞损耗BH 以及磁导率µ等参数。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电路连接:选样品 1 按实验仪上所给的电路图连接线路,并令R1=
2.5Ω,“U选择”置于O 位。

UH和 UB分别
接示波器的“X输入”和“Y 输入”,插孔⊥为公共端。

2.样品退磁:开启实验仪电源,对试样进
行退磁,即顺时针方向转动“U 选择”
旋钮,令 U 从 0 增至 3V,然后逆时
针方向转动旋钮,将 U 从最大值降为
O,其目的是消除剩磁,确保样品处于
磁中性状态,即 B=H=0,如图 6 所
示。

3.观察磁滞回线:开启示波器电源,令光
点位于坐标网格中心,令U=2.2V,并
分别调节示波器x 和y 轴的灵敏度,
使显示屏上出现图形大小合适的磁滞
回线(若图形顶部出现编织状的小环,如图7 所示,这时可降低励磁电压U 予以消除)。

4.观察基本磁化曲线,按步骤2 对样品进行退磁,从U=0 开始,逐档提高励磁电压,将在显示屏上得到面积由
小到大一个套一个的一簇磁滞回线。

这些磁滞回线顶点的连线就是样品的基本磁化曲线,借助长余辉示波器,便可观察到该曲线的轨迹。

5.观察样品 1 磁化性能。

6.测绘μ -H 曲线:仔细阅读测试仪的使用说明,接通实验仪和测试仪之间的连线。

开启电源,对样品进行退磁
后,依次测定U=0.5,1.0…3.0V 时的十组Hm和Bm值,作μ ~H 曲线。

7.令U=3.0V,R1=2.5Ω 测定样品 1 的BS,Rr,HD,BH,等参数。

8.取步骤7 中的H 和其相应的B 值,用坐标纸绘制B-H 曲线(如何取数?取多少组数据?自行考虑),并估
算曲线所围面积。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
L=60mm, S=80mm2, N=50, N2=150, R1=2.5Ω, R2=10kΩ, C1=20,C2=20,
1.基本磁化曲线与-H曲线
U/V X/V H/(10-4Am-1) Y/V B/(102T) (=B/H)/(H/m)
0.5 2 6.667 4 0.667 10.000
1.0 3 10.000 7 1.667 11.667
1.2 4 13.333 8 1.333 10.000
1.5 6 20.000 10 1.667 8.333
1.8 8 26.667 12
2.000 7.500
2.0 9 30.000 13 2.167 7.222
2.2 10 3
3.333 14 2.333 7.000
2.5 14 46.667 15 2.500 5.357
2.8 16 5
3.333 16 2.667 5.000
3.0 17 56.667 16 2.667
4.706
2.B-H曲线(U=2.8v, R=2.5Ω)
N.O. X/V H/(10-4Am-1) Y/V B/(102T) N.O. X/V H/(10-4Am-1) Y/V B/(102T)
1 16 53.333 16 2.667 9 -5 -16.667 -9 -1.5
2 10 33.33
3 1
4 2.333 10 -1
5 -50 -1
6 -2.667
3 5 1.667 12 2 11 -5 -16.667 -11 -1.833
4 3 10 10 1.667 12 -4 -13.333 -10.
5 -1.75
5 0 0 7.5 1.25 13 0 0 -
6 -1
6 -1 -3.333 5 0.833 14 1.5 5 0 0
7 -2 -6.667 0 0 15 2.5 8.333 5 0.8333
8 -3 -10 -5 -0.833 16 5 16.667 10 1.667
, , , BH0.492 KJ/m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