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陶瓷耐火材料复习要点

陶瓷耐火材料复习要点

陶瓷部分
1、陶瓷的概念与分类,常用陶瓷的分类方法及类别
2、了解陶瓷的发展史
3、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三次重大突破以及由此产生的陶瓷技术三次飞跃发展。

4、一般陶瓷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

5、生产陶瓷常用的三种主要原料有哪些?
6、粘土的分类(一次粘土、原生粘土、、残留粘土、耐火粘土,二次粘土、次生粘土、沉积粘土、结合粘土)及其特点,粘土的主要化学矿物组成,各种粘土矿物的工艺性能比较。

7、粘土的工艺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化学组成、粒度组成)。

8、普通陶瓷配料的两大原则。

(工艺性能和化学组成)。

9、依据粘土的化学组成可以初步判断粘土的矿物组成和工艺性能。

(粘土化学组成的意义)
10、粘土的工艺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液限和塑限、可塑性指数和可塑性指标,提高可塑性的方法和降低可塑性的方法,粘土的结合性及其表征方法,粘土的离子交换性及表示方法,粘土的触变性,粘土的干燥收缩和烧结收缩,粘土的烧结温度和烧结温度范围,粘土的耐火度)。

构成“可塑性”完整概念的三要素:泥料可被塑造成任意形状、外力撤除后仍能保持该形状、干燥后具有一定强度。

注意:液限、塑限、可塑性指数等值的高低大小对生产的影响。

开始烧结温度T1;完全烧结温度(烧结温度)T2;软化温度T3;烧结温度范围△T。

在此基础上选择陶瓷制品的烧成温度
11、粘土的可塑性、结合性与陶瓷的干燥收缩和烧结收缩等的关系。

12、粘土的化学组成与陶瓷烧结温度和烧结温度范围的影响。

13、石英的七种晶相及其对陶瓷生产的影响。

14、石英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

15、为什么石英在573℃转化时体积膨胀小(仅0.82%)却对陶瓷生产影响很大?而由石英转化为鳞石英时体积膨胀大(约16%)对耐火材料生产的影响小?
16、粘土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

17、长石的分类及其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

18、陶瓷生产对长石熔融性能的要求。

19、硅灰石在陶瓷生产中作用有哪些?主要优点是什么?
20、了解陶瓷工业的其他原料,如:滑石、硅灰石、锂辉石、锂云母、霞石、珍珠岩、镁橄榄石、磷灰石、方解石、白云石等,还有锆英石、高铝矾土、红柱石、蓝晶石、硅线石等。

21、学习陶瓷工艺原理后的感受。

22常用的陶瓷分类方法及其分类。

(按成型方法、显气孔率、用途、熔剂成分或主要原料来分类)
23、坯料和釉料的表示方式有哪几种(实验式、化学组成、配料量、示性矿物组成等),几种表示方法之间的换算(即坯料计算)
24、坯料的基本质量要求:(1)坯料的化学组成符合配方要求;2)各种原料成分混合均匀;(3)坯料中各组分的细度符合工艺要求;(4)坯料中空气含量尽量的少。

对各种成型方法的坯料具体要求:对注浆坯料的要求是,a. 流动性好。

便于输送,以及浇注时容易充满模具的各个角落;b. 稳定性好。

便于输送,以及使得到的坯体厚薄及密度均匀;c. 触变性适当;d. 渗滤性好,浇注时成型速度快;e. 在保证流动性良好的前提下,泥浆含水率尽可能小,以缩短模型吸浆时间和提高坯体强度。

对塑性成型坯料的要求:a.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能完全满足成型要求,并保证坯体有足够的强度,不致产生变形;b. 在保证可塑性的前提下,坯料含水量尽可能少,以缩短干燥时间,减小干燥收缩;c. 泥料中固体颗粒排列的有序程度低,即不形成定向排列。

以免在成型坯体中形成各向异性结构,引起干燥变形甚至开裂。

对压制成型坯料的要求:a流动性好。

能迅速充满模具的各个角落,以保证坯体的密度均匀一致;b堆积密度大,压缩比小。

即粉料中空气含量小;c含水率适当且水分分布均匀。

粉料含水率直接影响成型操作及坯料的密度和强度,一般地,成型压力大时要求坯料的含水率较低些,反之依然。

但无论如何均要求水分分布应均匀一致。

25、典型的陶瓷生产工艺流程
26、电解质稀释泥浆的两种机理:
27、用作稀释剂的无机或有机盐类应具备的二个性质(条件)
28、釉料的熔融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几个重要概念:始熔温度;全熔温度;流动温度;熔融温度范围。

29、釉的烧成温度的选择
30、“坯釉适应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1、坯釉两者的膨胀系数与坯釉适应性的关系
32、坯体中的几种水分存在形式
33、干燥过程中可被排除的水分类型及其对坯体收缩的贡献
34、坯体的干燥过程。

其中哪个阶段对坯体干燥质量的影响最大?
35、影响热风干燥效率的因素。

36、普通陶瓷坯体在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37、显微结构分析的内容与作用。

38、普通陶瓷制品显微结构中的物相组成。

39、影响陶瓷制品显微结构的各种因素。

40、分析显微结构诸因素(晶相、玻璃相、气孔)对陶瓷制品力学、热学、光学性能的影响。

41、耐火材料的性能要求
42、(按化学矿物组成和化学性质进行的)耐火材料的分类
43、定型烧成制品的一般生产工艺过程:
44、耐火材料的化学矿物组成;.
耐火材料的矿物组成(晶相(主晶相和次晶相)和非晶相)次晶相和玻璃相构成耐火材料的基质。

45、基质的概念;耐火材料结构中的两种典型的基质类型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造成的材料性能差异)
46、耐火材料的一些重要物理性质:常温抗折强度及耐压强度、热膨胀性、导热率、高温蠕变率。

47、耐火材料的的高温使用性质及其影响因素、表征方法。

——耐火度、荷重软化温度、高温体积稳定性、热震稳定性、抗渣性。

明白哪些性质对耐火材料是重要的。

48、耐火原料预煅烧的必要性。

衡量耐火原料熟料质量的指标——烧结程度(吸水率)和化学组成,包括主成分和重要杂质的含量高。

49、骨料的概念及大小划分(耐火原料破粉碎的一般工艺要求)
50、耐火材料生产配料的含义:化学组成的配料和颗粒组成的配料
51、混练的质量要求;影响混练质量的因素。

52、压制成型砖坯中“层密度”的产生原因及其抑制措施(影响砖坯密度均匀性的因素)。

53、“弹性后效”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其危害。

54、防止砖坯“层裂”、改善砖坯成型质量的工艺措施(途径)
①调配合理的颗粒级配,提高坯料的自然堆积密度。

②选用适当、适量的润滑剂,以及控制适当的含水率,减小坯料颗粒的内外摩擦力。

③模具结构合理,且模壁光洁度高;——有利于减小外摩擦力。

④加压方式及加压次数。

——先轻后重、多次加压、适当延长加压时间。

⑤压力大小及卸载方式。

——坯体在压力较小但作用时间长的情况下成型时,比大压力一次性加压产生的塑性变形大。

多次间断地卸压比一次性突然卸压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