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资源安全
1991年2月9日,在沙特沙漠地区,一名美 军士兵头戴防毒面具站在装甲车旁。
1991年1月6日,多国部队的英国士兵在沙特境内 的沙漠地带备战。
1991年2月25日,一队伊拉克士兵手持白旗通过科威 特城外的高速公路。
车臣战争
2000年1月17日,凌晨五点三十分,天色还未放亮,依 然漆黑一片,俄罗斯高加索地区的隆冬又给这黎明前最 黑暗的时刻平添了几分凛冽和肃杀之气。就当人们还在 暖和的被窝里酣睡之时,俄罗斯空军的一批战斗机悄悄 起飞了,它们利用夜幕的掩护,避开了车臣叛军的地空 导弹和高射机枪的威胁,直扑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市中心 叛军盘踞的据点进行轰炸;与此同时,俄军的远程火炮 也向同一个方向发出了怒吼,炮弹在夜空划出一道道耀 眼的红光,震破了黎明前的沉寂。 这是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向格罗兹尼发起总攻前的 炮火准备。
第九章 资源安全 Resource Security
主讲人:张敏
第一节 资源安全的涵义及其类型划分 第二节 资源安全研究框架及其国内外动态 第三节 影响资源安全的因素及其评估指标 第四节 国家资源安全策略
第一节 资源安全的涵义及其类型划分
一、资源安全的概念与内涵 二、资源安全类型的划分
一、资源安全的概念与内涵
第二次石油危机中大概下降了3%。
第三次石油危机(1990)
当时爆发了海湾战争。专家形容海湾战争更是一场石油战争。当时任
美国总统的老布什表示,如果世界上最大石油储备的控制权落入萨达姆手
中,那么美国人的就业机会、生活方式都将蒙受灾难。对美国而言,海湾 石油是其“国家利益”。当时油价一路飞涨。3个月的时间石油从每桶14美 元,到突破40美元。不过,这次高油价持续时间并不长,与前两次危机相 比,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要小得多。
2)基本含义: ①数量的含义; ②质量的含义; ③结构的含义:资源供给的多样性 ④均衡的含义:包括地区均衡与人群均衡两方面 ⑤经济或价格的含义
二、资源安全类型的划分
1、按资源空间分类; 1)全球性资源安全 指因全球资源供给短缺而对地球人类生
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威胁
5月8日,北约导弹击中我国驻南使馆,广州 的大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北约暴行
北京大学生在美国使馆外点起蜡烛,为 在中国使馆被炸案中死难的中国人守夜
北京学生深夜继续示威
北京大学生举行抗议北约的示威游行
海湾战争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伊拉克1 0万大军越过伊科边界向科威特发起突然 进攻,仅用10小时就占领了科威特,由 此引爆了震惊世界的海湾危机。在持续的 5个半月里,国际社会的和平努力终成泡 影。1991年1月17凌晨2时30分, 从海湾的美国战舰上发射出的第一枚“战 斧”巡航导弹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爆炸, 终于拉开了海湾战争的战幕。
3)地方性资源安全
指涉及单个国家、民族和地区所面临的 资源供应安全威胁
2按资源过程分类
资源系统自身安全; 资源保障系统安全; 资源生态环境安全
3、按资源类别分别
土地(包括耕地资源安全)、 水、矿藏(包括 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 生物、海洋(包括 基因资源安全)、 环境、能源(包括石油安 全)、等资源安全类型;
二、国内外资源安全研究动态
1、国外资源安全研究特征 1)对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美国的研究
机构重点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出发,面对全球化 的经济背景,探讨在国际领域加强地区间相互合 作,寻求增加能源供给的“安全性”与“可靠 性”,确保加强能源贸易的流通性,强化国际研 究组织在能源环境事物中的作用,以寻求解决经 济增长对能源需求的急速增长对环境所造成的巨 大压力。
1999年3月25日凌晨3点,北约开始对南斯拉夫 联盟的空袭,南联盟7个地区的20多个军事目标 被击中,科索沃战争爆发。
黄文从科索沃传回的第一张照片
领衔科索沃战争的北约
科索沃照片
1999年5月8日凌晨6时,位于贝尔格莱德市
中心的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北约飞机 轰炸。
1、资源安全问题的由来 ①该概念是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对资源
承载能力产生巨大压力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在本质上是由资源短缺而引起供需矛盾激 化而形成的。
三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1974)
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涨到12美元,上涨了4倍。石油价
格暴涨引起了西方国家的经济衰退,美国经济学家的估计,那次危机使美
2)对于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动、植物 为主的生物性资源,国外多从保护资源的 可持续性、可更新性和可恢复性等指标出 发维护资源的安全。
2、我国资源安全研究动态
我国资源安全研究特点是: 1)从研究聚集的对象看;从研究的重点
看; 2)从研究理论现状看: 3)从研究方式与方法看; 4)从研究单位与管理单位的协作关系看
3、国家资源安全不仅体现在占有的资源 数量上,更反映在资源质量和资源开发技 术方面。
二、不同类型国家的资源安全战略取向
1.资源净进口国与资源净出口国的资源 安全战略重点迥异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安全战 略的侧重点也不同
三、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基本策略
1.贯彻资源安全基础保护战略 2.实施合理的资源流通战略 3.倡导适度消费的资源节约型战略 4.建立深度资源开发的利用战略 5.鼓励废弃物资源化的回收战略 6.加强资源创新的技术战略 7.坚持资源科学的资源管理战略
4、按资源重要性划分
战略性资源安全;非战略性资源安全
第二节 资源安全研究框架及其国内外动态
一、资源安全研究框架; 二、国内外资源安全研究动态
一、资源安全研究框架
1、资源安全的概念、含义与属性的研究; 2、资源安全测度指标体系与预警系统的
研究; 3、国家资源安全态势的研究; 4、国家资源安全战略研究; 5、资源安全机制的研究;
第四节 国家资源安全策略
一、国家资源安全及其影响因素 二、不同类型国家的资源安全战略取向 三、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基本策略
一、国家资源安全及其影响因素
1、其安全含义是指一个国家因其经济社会发展 所需要的自然资源不能获得持续、稳定、及时、 足量的供给而受到的威胁状态;
2、从本质上表现为资源供给的脆弱性,决定这 种脆弱性的因素涉及资源、经济、政治、交通及 军事等几个方面,包括现实或潜在的资源状况、 国际和国内政治局势和经济稳定性、国家之间空 间距离、国际政治关系、国内资源开发的基础设 施状况以及资源开发历史等。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非洲的水资源 危机每年致使6000人死亡,约有3亿非洲 人口因为缺水而过着贫苦的生活。在未来 的20年里,非洲至少有5亿人口将由于缺 水而生活在困境中。这将进一步导致他们
由于缺少用于灌溉农作物的水,使得农业 产量会继续减少。专家认为,未来23年, 由于缺乏足够的水,非洲粮食产量将减少 23%。
第三节 影响资源安全的因素及其评估指标
一、影响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 1、资源因素; 2、政治因素; 3、运输因素; 4、经济因素; 5、军事因素; 6、其他因素
二、资源安全评估指标
1、有关资源方面的指标 1)资源保障度(B); 2)资源对外依存度(Y); 3)资源储备率(S); 4)资源进口集中度(C); 5)资源进口份额(F)
解读世界水资源危机:13亿人喝不上干净饮用水
2007-3-23 14:41:20
今天是第15个“世界水日”。联合国每3 年发表一次的《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对 全球淡水资源进行评估后显示,水资源的 缺乏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因此,人 们将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定为“应对水短 缺”。下面我们首先来解读一组数字,这 组数字足以透视目前世界各地水资源危机 的严重程度。
②资源安全包含:能源安全(石油安全、 核能安全等)、水安全、食物安全、环境 安全和生态安全等
③资源安全不仅影响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 发展,而且是战争的重要导火索
科索沃战争
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而科索沃危机则根源于 南斯拉夫联邦的解体。在南联邦解体过程中,由 于领土、财产和利益分割上的矛盾以及原本存在 的民族纠纷和宗教冲突,各共和国间和各国内的 不同民族间先后发生规模不等的战争 ;
13亿:全球约13亿人喝不上干净的饮用水,每年有310万人 死于不洁饮用水引发的相关疾病。
4100万:4100万欧洲人饮用水不足,还有8500万欧洲 人缺乏基本的排水、污水处理和卫生设施,而全世界用不上 基本卫生设施的人有26亿。
6公里:发展中国家的妇女每天平均需要步行6公里,到 住地之外的地方去取水。
2、政治因素指标 1)对外关系稳定度; 2)内部稳定度;
非常稳定;稳定;较稳定;不太稳定;很 不稳定
3、经济方面的指标 短期资源进口能力指数=100-资源进口额/
出口额总汇*100; 长期资源进口能力指数=100-资源进口额/
外汇储备额;
4、运输因素指标; 5、军事因素指标
④世界上围绕资源的争端不仅发生在发达 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而且也发生 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并演变成 全球一系列新、老“热点”问题。
2、资源安全的基本定义与基本含义
1)基本定义: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
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 状态或能力。
70%:到2030年,全球粮食需求将提高55%。农业灌溉 用水将占到全球人类淡水消耗的近70%,供需矛盾更加紧张。
40%:由于管道和运河泄漏以及非法联接水管,有近 40%水资源出现浪费。
500亿:全世界每年约有5000亿立方米污水排入江河湖 海,造成35.5亿立方米以上的水体受到污染。
2)区域性资源安全
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下降了4.7%,使欧洲的增长下降了2.5%,日本则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