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公园绿地布局的影响因素研究

城市公园绿地布局的影响因素研究

城市公园绿地布局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本文以城市发展理论针对目前国内研究现状,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根源性影响因素、功能实现影响因素和针对性影响因素。

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了验证,总结出合肥的公园绿地布点主要受到城市总体规划、产业经济结构、和自然山水等等影响。

关键词公园绿地;布局;影响因素;功能;生态
公园绿地的产生和发展其实就是源于改善城市环境的直接需要。

在20世纪50年代,欧洲许多国家为重建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遭受到严重破坏的城市,纷纷将城市绿地系统引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

从西方国家公园绿地这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自城市公园绿地出现以来,尤其是二战以后,它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公园绿地的开发利用中,必须研究相应的布点影响因素,这项工作有着补充和完城市规划布局、提高城市公园绿地的利用率、更好的发挥城市公园绿地的服务功能等作用,由此可见,研究城市公园绿地布局的影响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1公园绿地常见的几种布局形式
城市公园绿地的主要布局形式可以归纳为以下6种:
1)分散式。

这种状态下的公园绿地在城市各部分呈点状分散,这种形式具体联络欠佳,缺乏公园绿地之间的联系网络,近代的城市公园绿地大多以此种形式为多。

2)联络式。

就是按网状道路规划公园绿地,使城市生活区与工作场所都可以和自然连成一片,因此也称绿道(Green Way)式。

这种形式具体联络较好,但却容易导致缺乏较大面积的公园绿地。

3)环状绿地带形式。

这种形式是在城市内部及周围,保留间隙性绿地。

环状公园绿地通常是以前遗留下的城墙遗迹或护城河,被改造成为散步道或带状公园,城市街道穿插其中。

环状式模式下,城市的内部与外部可能缺乏联系,但是对城市街道却有很好的疏散效果。

4)放射状绿地。

公园绿地自城市中心向外呈放射状分配。

这种形式可以使得放射状绿地周围的地区得以迅速地发展,而其它部分则发展较为缓慢。

5)放射环状式。

放射环状式模式可以说是放射式和环状式的综合体,将这两者的优缺点互补,成为一种理想的城市公园绿地模式。

但是,由于条件的苛刻,这种形式多用于新建城市中,从城市规划初期就为公园绿地保留了空间,因此在
一般的城市中则较难实施。

6)分离式。

前面所提到的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形式,均限制在城市呈圆形或多边形的状态下。

如果城市某一边有河流或山岳等障碍,呈带状发展,便不可以采用这几种形式,而适宜于采用平行的绿带形式。

在住宅区与工商业地区,用公园绿地加以分离,可以让公园绿地的功能效果充分地发挥出来。

2公园绿地布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2.1功能实现影响因素
1)服务半径。

服务半径是公园绿地布点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根据居民对公园绿地的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服务半径,根据服务半径的大小可以制定出最适合居民使用的公园绿地布点。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如果制定的不合理,会使城市部分区域不能被有效覆盖而成为盲点,但是在人口稠密的区域,人流量过大,又导致此处的公园绿地负担过重,致使公园绿地的服务功能达不到规划初期的目标。

服务半径的大小体现着公园绿地面积的大小,决定着公园绿地的布点。

根据其影响力,来合理的布点公园绿地,使城市被绿色包围,尽量减小或消除“盲点”。

2)景观可达性。

景观可达性是目前经常被采用作为公园绿地系统指标的补充,它强调了绿地空间格局的重要性,是合理布点、调整公园绿地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对某一居民区内的居民来说,景观可达性较好的地点适宜布点和生活密切联系的社区公园、街旁绿地;对某一区域范围内的居民来说,景观可达性较好的地方适宜于布点区级综合性公园绿地;对整个城市范围内的居民来说,景观可达性较好的地方适宜于选择布点市级综合公园和专类儿童乐园;一些服务于普通大众的专类公园也应尽量选择在可达性较好的地方布点,以增加其吸引力。

3)城市防灾避灾。

这几年,世界范围内自然灾害频发,城市防灾体系和城市避灾绿地的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为了充分发挥公园绿地的防灾避灾效应,应从城市居民的心理行为、城市人口分布等开始考虑,进行从点至面的全方位的布局,并当着重规划好市区的一、二级避灾据点与避难通道。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防灾避灾的唯一室外大型空间,应该从战略高度和宏观整体是对它的防灾减灾功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2.2针对性影响因素分析
1)综合性公园。

综合性公园是城市居民平日最主要的休闲场所,一般能满足半天以上的游憩活动,布点时要考虑到的影响因子比较复杂:①如果城市内现有旧公园建筑、名胜古迹、纪念人物事迹和历史传说的地方,或者现有树木较多和有古树的地段,可以在其原有基础上加以扩充和改建,补充活动内容和设施。

这样投资小,见效快,而且有利于保存文化遗产。

②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现代城市居民对水的有着深深的眷念,天生具有亲水情结。

可选择在具有水面和河湖沿岸景色优美的地段建造综合公园,充分发挥水面的作用,创造更丰富的景观环境和效果,满足人们的亲水情结,调节生活情趣。

同时还可以改善城市小气候,
增加公园景色,游园设施还可以添加水上项目。

③因为综合公园覆盖面比较大,可达性必定要强,因此,应该注意与城市主要路网密切相连。

2)社区公园。

大众行为心理应该是社区公园最需要关注的地方,所以,“以人为本”是社区公园布点最基本的要求。

①社区公园作为城市中与社区配套建设的绿地,分布最广,它创造了轻松自然的交流氛围,促进了人情往来。

因此,社区公园通常与社区中的各种公共配套设施相结合,布点于社区重要的位置。

②社区公园是居民最近的避难所,当地震等灾害来临时,它是周围居民最容易到达的一级避难场所。

因此,面积较大的社区公园应避免布点在间距较小的多栋高层建筑之间,最好位于建筑群一侧。

③根据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规定,居住区公园不小于1.5m2/人,小区游园不小于
1m2/人。

也就是说,大约每3—5万人就有一个居住区公园,每1—1.5万人就有一个小区游园。

3)专类公园。

专类公园是一种满足使用者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的公园,每一类专类公园有其特定的主题。

主题游乐园在布点时,存在很强的经济利益导向问题。

因此,最好布点在人流量大的地区,依靠频繁的人口流动给公园提供持续的客源。

其次,在主题游乐园投资成本和规模不变的前提下,地价就成了影响其布点的主要因素。

游乐公园需要占用比较大的场地。

因此,基于以上两方面原因的考虑,主题游乐公园适合布点在城市的边缘,那里的地价相对而言比较便宜,对于需要很大占地面积的主题游乐公园来说,实现的可能性要大很多。

3结论与展望
城市公园绿地引领着一种生态、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使得人们在其中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他人和谐交往,身心都得到放松,对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意义重大。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使公园绿地在布局上更加趋于合理,能更好的发挥其在城市生活中的作用,改善城市生态、生活环境,使社会更加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敏.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同济大学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