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饭庄、老孙家、德发长、春发生四家老字号萨拉伯尔、福天烧烤、千家粗粮王泡馍---老刘家泡馍(北广济街内)小炒----西羊市中段的“天下第一碗”;杂羔汤----(建设西路旅馆村内)烤肉----里木烤肉(麻家十子西50米)肉夹馍----秦豫肉夹馍(柏树林南口)孜然炒肉夹馍----(洒金桥十子东南角)腊牛肉夹馍---- 北梢门红码头老旦隔壁“李老四夹馍”,他家的杂肝汤也不错水盆大肉----老宋家(柏树林十子西南角)葫芦头----铁蛋葫芦头(柏树林十子西北角)蒸碗----(建西街东口向西100米路南)煎饼----顶顶香煎饼屋(龙首村十子向南50米路西)酱大骨头---骨头庄(吉祥村十子向东100米路北)麻辣粉----牵人(粉巷)火锅----竹园(和平路)蒜蘸面----绿蚂蚁对面牛肉面----马虎面(西七路)腊汁肉揪面片----建设西路西头路南第一家羊肉面----建设西路西头路南“陕北老二面庄”高新的老王面小雁塔门口的羊肉面建国路的梆梆面尚勤路的歧山面长乐路的牛肉拉面高新路北段“一诺面庄”的秦香面麻辣鱼----建国路中段路西“安平麻辣鱼”麻辣烫-----七星椒(周家围墙)火锅-----小天鹅(南二环)牛肉面----一分利(鼓楼)沙锅----穆萨(大皮院)烤肉----(桥子口往西400米)炒海瓜子————胖嫂(东新街夜市,最近检查12点以后出摊)米线----玄风桥“红油米线”马厂子的〔大盘鸡〕兴庆路东隆的楼下〔今日平价酒楼〕的炒菜不错,西大街桥梓口车站路南小巷里有一家〔卤汁凉粉〕大雁塔正面的路东有一家〔肉夹馍〕和〔丸子汤〕长乐西路轻工东半公里〔秦百年〕火锅--要吃蹄花的交大北沙坡里有一个,〔九龙海天大酒楼〕(刚开的分店在纬十街西北角),夜市上有一个〔重庆嫩江鱼〕,小巷里有一家四种麻辣南二环“川渝人家”的菜也不错。
粉带(2块)。
黄甫庄口有一家〔卤汁鸡〕(5角)西五路西段路南第一个小巷进去有一个〔塘坝鱼大排档〕(20元)建设路东口路南(三二三医院东邻)〔塘坝鱼〕东门里南〔渭南时晨包子〕西安是旅游名城,也是著名的美食与小吃之城,在这里可以尽情地品尝三秦美食。
西安的美食首先当推“两宴”和“两泡”。
所谓“两宴”,西安饭庄的陕西风味小吃宴和德发长饺子馆、解放路饺子馆的饺子宴。
陕西风味小吃宴素有“锦乡陕西”之称,它是从全省数百种小吃中精选出近70种,与西安饭庄的传统看家菜、优质名菜和创新菜组合编排成的特色宴席,供应数十年来盛名不衰。
德发长饺子馆、解放路饺子馆都是有着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供应的饺子宴独具特色,“一饺一格,百饺风味”,被誉为“千古风味”、“天下一鲜”。
所谓“两泡”,乃牛羊肉泡馍和葫芦头泡馍。
其中最为出名者,牛羊肉泡馍当数老孙家饭庄、同盛祥饭庄,葫芦头泡馍当数春发生饭店。
老孙家、同盛祥是秦地有名的“中华老字号”,创立年代近百年。
两家老字号经营的西部清真大菜、西部清真小吃、清真羊肉涮锅、肥牛火锅等也都美味可口、极具地方特色。
春发生饭店创建于1920年,今年已有80多年历史。
“春发生”这一字号是20年代一位名士从杜甫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中撷取的。
春发生葫芦头泡馍制作工艺据传乃唐时“药王”孙思邈所传。
此外,西安的饮食文化洋溢着浓郁的西北风情,品尝西安众多的风味小吃是游西安的一大乐事。
肉夹馍、羊肉泡馍、凉皮、荞面饸饹、葫芦头、烤肉、粉汤羊血等等,都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当地名吃。
至西安旅游,品尝西安当地的美食是必不可少的,来一碗西北汉子久不能忘的羊肉泡,尝一下让人回味无穷的肉夹馍,吃一盘辣中有香的凉皮,都可深深烙下对古城西安的永久印象。
主要餐饮街区西安美食数不胜数,大大小小的食肆遍布街头巷尾。
对于游客来说,以下四个街区是各种不同规模餐饮场所比较集中的地方:1、东大街沿线。
这里荟萃了众多秦地饮食老字号,有东门外的老孙家饭庄西部民族饮食苑,东大街上的西安饭庄、老孙家饭庄老店、五一饭店、春发生饭店骡马市店、西安烤鸭店,以及钟鼓楼广场的德发长饺子馆、同盛祥饭庄。
2、南大街精品购物、美食娱乐一条街。
主要有永宁宫大酒店、紫荆花夜总会、王子海鲜火锅等高档餐厅,以及多家快餐店、咖啡吧、茶餐厅。
3、北院门、北广济街、大皮院、桥梓口、大麦市等回坊地带。
经营各种清真坊上小吃,如泡馍、灌汤包子、烤羊肉、酱卤制品等,在夜色之下,逛回民街区,品坊上美味,别有一番情趣。
4、南二环一带。
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品牌餐饮企业,也是西安民营餐饮10多年的成就的集中体现。
这里既有大众小吃、火锅涮锅、家常炒菜,也有鲍、参、翅、肚等顶级菜品。
主要有大香港鲍翅酒楼、顺峰海鲜、小贝壳、竹园村火锅等。
5、东新街夜市,是西安市内规模较大的一个夜市,摊位多,小吃品种非常丰富,以陕西风味为主,兼有全国各地风味小吃,能满足各种不同口味。
此外,还有南稍门夜市、柏树林夜市、北新街夜市、老关庙夜市、交大二村夜市、南院门夜市等众多的平民饮食街区,白天也很热闹,不过夜市则更加红火。
部分小吃的参考店铺西安小吃种类繁多,遍布城市各处的街头巷尾,这里只列出部分名气较大的小吃品种,挑选的店铺则都在市中心周围,便于游客寻找。
其实最好吃的小吃都隐藏在当地街道里的普通饭馆,如果在西安有亲朋好友,跟着他们去常去的馆子准不会错。
肉夹馍:竹笆市45号、阿房宫电影院旁边的“樊记腊汁肉夹馍”;柏树林南口、碑林西南的“秦豫肉夹馍”。
牛羊肉灌汤包子:回民街的“贾三灌汤包子”。
炒米:回民街的“红红酸菜炒米”。
八宝稀饭、酸梅汤:回民街各家皆有,味道都不错。
最为推荐位于大皮院的“小贾八宝粥”,这家店专做这几样食品,店里的八宝醪糟和锅贴也相当不错。
烤肉:回民街各家皆有,都不错。
较为推荐“坊上人家烤肉”和贾三对面的“海家烤肉”,“平娃烤肉”也可。
小炒泡馍:大皮院的“老乌家小炒泡馍”,就在“小贾八宝粥”隔壁;西羊市的“陕西第一碗”;南大街路西避风塘对面的“湘子庙门小炒”。
糊辣汤:大皮院的“刘家糊辣汤”,要赶早去,最好是大清早,一般到后上午时就卖完关门了。
牛羊肉泡馍:大饭店有“同盛祥”、“老孙家”;不过更推荐当地人常去一些小店,如:西羊市的“老米家泡馍”,北广济街的“老刘家泡馍”,等等。
清真砂锅:回民街的“金家砂锅”,大皮院的“穆萨砂锅”。
牛羊肉饺子:大皮院东口的“王家饺子馆(饺子王)”。
普通饺子:鼓楼广场的“德发长”,东新街的“解放路饺子馆”。
牛肉面:回民街的“一分利面馆”;与不远处的“一分利小吃城”是同一家店,是分出来专门卖面的,这两家的饭菜可互点。
葫芦头泡馍:南院门的“春发生”。
西安特色秦腔秦腔又称“乱弹”,是陕西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也是我国民族戏曲艺术中最古老的声腔艺术。
秦腔在古时陕、甘、宁一带民间歌舞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主要流行于西北各地,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
秦腔有十余种角色,唱腔、脸谱、身段等都自成体系。
秦腔声调高昂激扬,强烈急促,几近于吼,唱起来带有一种悲壮肃杀之气,是陕西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秦腔所保留的剧目达700多个,为各剧种之首。
西安市五一剧团(东木头市146号)、易俗大剧院等地常有秦腔表演。
丝绸之路起点公元前二世纪前后,汉武帝利用远交近攻的战略,扩大了西汉地域,开创了由西安出发连接欧、亚、非三洲的丝绸之路。
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张骞两次由古长安出发,出使西域。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与西方进行的最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丝绸之路也由此闻名于世。
丝绸之路东起古长安,由河西走廊到敦煌分为南北两路穿过新疆,一直到欧洲,总长7000多公里,成为此后一千多年间中国与西方交流的主要干线。
正是由于当时西汉的强大,皇城古长安的繁盛,才使得长安在物质上和气势上有了开创丝路的基础。
关中八大怪流传在陕西民间的民谚“关中八大怪”,展现了关中的传统民风、民情、民俗。
第一怪房子半边盖关中农村的房屋,如同把双坡形式的房屋从中间一刀切开,背面是从屋顶到地面的一堵高墙。
另一面是斜坡的屋面,这名独特的“半边式”建筑在国内其他地方是罕见的。
第二怪手帕头上戴关中一带的中老年妇女都喜欢头上顶一幅大手帕。
手帕前边的两只角打成两个“结儿”用发夹别住,后面的两只角任其飘拂。
戴手帕的目的,既可以防止太阳直射头顶,同时也起到了防尘的效果。
第三怪碗盆难分开陕西人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白瓷青花大碗,最大的碗口直径将近1尺,当地人称为“老碗”。
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蹲在一起,边津津有味地吃饭边拉着话,这就是“老碗会“。
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累,所以吃饭也多。
出门用老碗盛一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第四怪面条像腰带关中的面条特别宽,好似腰带一般,人称“裤带面”。
正宗关中人做的面比现在城市里通常所吃的“裤带面”更为夸张: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与硬币差不多,似足“裤带”,一根面条有时足够一顿饭。
面煮熟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
第五怪锅盔赛锅盖锅盔是一种形如锅盖的发面饼,草帽大小,成品重量足有10斤左右,吃时切开,可一连吃好几天,而且炎夏半月不变味,隆冬百日不变质。
相传,女娲在骊山“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死后被尊为“骊山老母”。
为了缅怀这位造福人类的女神,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女娲生日这天,人们都要烙饼纪念。
饼烙熟后,先向房上扔一张,叫做“补天”;再往地上扔一张,叫做“补地”。
既是补天补地之饼,当然就越烙越大了。
第六怪油泼辣子一道菜油泼辣子是关中人家的看家菜,不论是拌面夹饼,还是啜粥吃馍,都少不了它。
故有“无辣不下饭,无辣不成席”之说。
人们都知道四川、湖南人最爱吃辣子,殊不知关中人把辣子视命根子。
第七怪唱戏吼起来这里唱戏指唱“秦腔”,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
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
外地人开玩笑说:“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吼戏者,脸红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观众也连声叫“好”,当地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秦腔,听起来“过瘾”、“解馋”、“嫽咋咧(好极了)。
”第八怪板凳不坐蹲起来关中的男子们一日三餐基本都要蹲在一起开“老碗会”,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
加之冬天寒冷,人们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或者“丢方”、下棋来娱乐消遣。
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
外地人说这是“板凳不坐蹲起来”,实际上是人们劳累后歇息的一种习惯。
西安节日长安国际书法年会简介: 中国长安国际书法年会,是由陕西省旅游局主办的一项大型的国际书法交流活动。
汉字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具有几千年的历史。
长安(今西安)既是历代书法名家辈出的地方,又是保存历代书法名作碑石最多的地方,被誉为“书法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