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10月经济思想史简答题答案

2012年10月经济思想史简答题答案

1.简述阿吉尔贝关于农业重要性的思想。

1、布阿吉贝尔事实上把农业看做在历史上各个经济部门形成的出发点。

他认为,随着农业的发展,才产生了其他部门的收入。

2、他把农业的繁荣看做是社会其他门部门存在和繁荣的基础,其他部门是完全依赖于农业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

3、他与重商主义争锋相对地提出一切财富源于土地的耕种他呼吁国际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

4、他批评重商主义降低粮食的政策,因为谷价低廉就会伤害农业的发展,为此,他主张提高谷价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不必发展对外贸易。

2.斯密研究方法的二重性是什么?原因在哪里?斯密在研究中的方法论具有二重性。

他一方面在其经济人的假设下,赞美“看不见手”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进行经济现象描述。

另一方面,由力图从事务内在逻辑上进行本质的探讨。

在他的著作中既有历史与逻辑的矛盾,也有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斯密在研究中的二重性方法,使得斯密用两种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他未能使用两种方法辩证地统一起来,所以时常造成一些矛盾。

这些缺陷属于政治经济学形成时期在所难免的,但其根本缺陷却是受资产阶级立场和眼光本身所限制的。

3.简述克拉克如何用边际生产力论说明工资的决定克拉克是以“边际生产力理论”来说明工资和利息的来源及自然标准的。

其“边际生产力论”其实是“生产要素论”、“生产力递减规律”和“边际效用论”的混合物。

他认为,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工资的自然标准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论决定,既由边际工人的边际产量决定。

他认为,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由劳资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

因此,他得出结论是,工资和利息都受自然规律的支配,都受静态条件下“边际生产力”的支配。

利息和工资都按各自的边际生产力取得本身应有的份额,所以它们之间谁也没有剥削谁。

4.德国新历史学派经济学说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方法论的特点:1 对经济规律的看法比历史学派更走极端,不仅否认一般的普遍规律,否认经济理论的意义,而且否认特殊规律,拒绝一切抽象的理论研究。

2 反对在经济学中运用抽象法,主张采用历史统计法。

基本经济观点的特征1 新历史学派比历史学派更强调伦理、道德因素的作用。

2 新历史学派比历史学派更强调国际和法律对经济的作用。

他认为,国家是“超级阶段性的”,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某种特殊地位和作用。

5.简述马尔斯人口理论的基本要点。

马尔斯提出两个重要公理1、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须2、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保持现状。

然后提出两个假定:1人口增长在没有保障时,以几何级数增长。

2生活资料只以算数级数增长。

由此得出人口增长快于生活资料增长。

由此引出三个命题:1、人口增长必然地为生活资料所限制。

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有显著的抑制的阻止。

3这些抑制和那些遏止人口的优势力量并使其结果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全部可以归纳为道德的抑制、罪恶和贫困。

马尔斯认为抑制人口的方式有两种。

1积极地抑制,如饥饿、战争、疾病、贫困、瘟疫。

2预防的抑制。

包括道德的抑制和不道德的抑制。

6.简述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的共同特点和区别。

共同特点:都混淆了货币与财富,并以货币积累为目的区别:早期重商主义的理论倾向是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的理论倾向是贸易差额论7.简述德国历史学派的一般特点。

1、强调各民族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否认经济规律在各国间的普遍意义,主张以研究各国特定经济问题为对象的国民经济学来代替古典的政治经济学。

2、强调国家和精神道德因素在经济学中的决定性作用。

3、反对古典派的抽象演绎法,主张以历史归纳方法代替之。

4、否认理论概括的意义,强调对于具体经济问题的资料收集,统计与整理5、即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也为涉及既得利益的封建残余辩护。

8.简述马歇尔经济理论体系的特点。

1、以心理分析为基础。

2、赞成渐进的社会改良主义。

3、强调所谓的“连续原理”。

4强调“边际增量”分析方法。

5、强调均衡分析。

6、强调静态分析。

9.简述萨伊提出的生产三要素及其与之相适应的分配的三种形式的内容。

生产三要素:资本、土地、劳动。

分配的三种形式:利息、租地、工资。

10.亚当斯密按国家职能把支出费用分为哪几类。

国防费用、司法费用、公共工程和公关机关费用、君主和王公大臣的生活费用。

11.简述李嘉图比较优势优势原理。

1、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是以劳动价值为基础2、李嘉图说明了比较优势或比较成本的差异,实质是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3、该理论既反映了当时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经济状况、地位,也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4、李嘉图比较成本原理的特点和错误在于:其一,丢掉了经济关系中的历史和现实因素。

其二,未能解释说明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问题。

其三,不能说明比较优势原理在运用中的具体变化。

12.简述凡勃仑关于制度变革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观点。

1、凡勃仑认为,制度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2、凡勃仑认为人有两种经济本能:改造技艺和获取利益的本能;经济制度相应也有两类:生产技术制度和私有财产制度3、解刨和分析“机器操作”同“企业经营”之间的矛盾是凡勃仑整个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

4、凡勃仑认为,资本主义正是在“机器操作”同“企业经营”之间的矛盾中演进。

5、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企业经营”,而不在于“机器操作”。

13.简述李斯特的“国民生产力”理论的主要内容。

1、“国民生产力”理论是李斯特经济学的核心,他主张国民经济学应以生产力伟研究对象,而发展生产力又主要依靠国家的力量2、李斯特把国民生产力分为四类:人的生产力、自然生产力、社会的生产力、物的生产力。

3、强调物的生产力决定整个生产力水平和国民经济发展4、强调精神资本的作用,支出物质资本和精神资本互为因果关系。

14.简述西尼尔概括的经济学四个“公里性”命题。

1、每个人都想以尽可能少的牺牲取得尽可能多的财富;2、他认为,“精神或物质缺陷”以及对财富不足的顾虑会限制人的生理本能,从而限制人口。

3、工业生产力有不断无限扩大的倾向。

4、假定农业技术不变,在同一地区不断增加劳动,所得的报酬是按比例递减的。

15.杜尔哥对魁奈经济观点有哪些发展魁奈的封建外观,在杜尔哥这里完全消失关于阶段划分的观点;关于工资的观点;对“纯产品”的看法;对资本理论的发展;对利息与利润的看法。

16.柯尔培尔的重商主义政策和主张主要有哪些。

1、改革税制,废除实物税,实行货币税;减轻农民和领土的赋税来保证农产品产品的低价,从而降低人工生活费用,促进出口手工业的发展。

2、大力扶植和奖励出口手工业生产,制定贷款条例,对购买原材料及销售产品实行优惠。

3、鼓励招聘外国熟练技术工人,禁止本国同类人员出国。

豁免工匠的服务兵役义务,并允许其自由选择宗教信仰。

4、改善交通条件,广修道路,开凿运河。

组织运输公司。

5、扩大海军舰队,努力开拓海外殖民地,以利于法国从国外掠夺财富,积极扩大殖民地贸易。

17.简述李斯特的经济学和政策主张。

1、李斯特以历史事实证明:自由贸易政策只对经济发达的先进国家有利,而对经济落后的国家有害。

经济先进国家在发展之初也曾在不同程度上实行过保护关税政策。

2、他力图从理论上证明,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各不相同,因而各国间的经济发展没有共同的规律可循;古典学派的“世界主义经济学”不可能适用于每个国家,应以“国家经济学”代替。

3、“国民生产力”理论是他经济学的核心部分。

4、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论”。

认为当时的德国和美国正处在需要保护关税的农工业时期。

5、提出了农地制度论,提倡推行中等规模的农场经营,以形成中产阶级的农民。

6、提出了保护关税的核心政策主张。

18.李嘉图是如何批判斯密斯的价值理论的。

没有对斯密理论的批判,就不可能有对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但李嘉图对斯密的批判,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摒弃其中的错误,吸取和改造其中有价值的东西。

1李嘉图不同意斯密关于财富就是能够得到的权利和支配的权利观点。

认为自然不只在农业中起作用,而在制造业中起作用。

2李嘉图反对斯密关于价值决定商品能够买到和支配的劳动量的规定,也反对斯密把劳动的价值当做是始终不变的唯一真实和最终尺度。

3批判了斯密关于谷物的价值不会改变的说法。

4不同意斯密关于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规定不适用于雇佣劳动制度的观点。

5始终批判斯密价值决定于守护的错误观点。

19.简述亚当,斯密斯国际贸易理论。

1、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建立在其关于分工有事原理的基础上,是其关于个人分工和交换学说的发展和延审2、斯密在反对重商主义“有利的贸易差额”理论和政策中,提出了绝对优势原理3、他把生产目的和优势原理联系起来,主张根据优势进行分工,在国内实行自由放任,在国外开展自由贸易。

4、分工的好处主要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节约社会劳动,使每个人发挥自己的优势。

5、一个国家的优势,有的是自然固有的,有的是后天获得的,二者都可以形成该国生产上的成本优势。

这可形成以绝对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贸易。

6、富有国家的相对优势在制造业方面,应当专业化与制造业:贫困国家的相对优势在农业方面,应当专业化于农业。

这可以想成以相对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和贸易。

20.什么是奥地利学派的抽象演绎法?它有哪些特点。

1、抽象演绎法就是IBA经济现象先还原为各种要素,在对之进行量的衡量,并找出其运动规律,从而解释经济现象2、抽象演绎法的具体化是:把人和物的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和出发点;由于欲望无穷、物质生产有限所产生的如何以有限的资源来实现欲望的最大满足就成为经济学的任务。

3、抽象演绎法的特点:注重对于孤立个图经济的研究,这是抽象演绎法的立足点;把对个人心理的分析作为经济研究的起点,强调个人消费,主张抛开生产。

21.简述杰文斯对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认识。

研究对象:把经济学分为一般经济理论和应用经济理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一般经济理论的科学,经济学应当研究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心理现象,研究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快乐。

研究方法:把边沁的苦乐主义心理学作为经济学的基础,并强调心理分析;应在心理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数学方法,认为经济学要成为科学,必须是一种数理科学。

22.简述克拉克边际生产力分配论的结论及目的。

1、劳动和资本都参与了财富和价值的创造,劳资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这反应在收入的提高都依赖于生产力的提高。

2、工资和利息都受自然规律的支配,都受静态条件下“边际生产力”的支配。

工资和利息谁也没有互相剥削,他们都按各自的边际生产力取得本身应有的份额。

这样资本主义就是可以为人们接受的。

23.简述李嘉图货币学说的科学贡献。

1、肯定了货币是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受同一规律支配,并批评了把货币看做特殊物品的见解。

2、研究了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职能。

3、研究了支配通货数量和价值的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