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工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之路

技工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之路

探讨技工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之路
[摘要]:室内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科学,以建筑设计的原理和功
能使用合理化为根本,以满足人们物质及精神生活的需求为目的;
室内设计是为了美化人们的生存环境而对室内空间及环境进行再
创造的活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室内设计成为热门行
业,就业前景良好。

在技工院校“以技能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
理念下,传统的室内设计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教学改革和模式
创新成为技工院校培养高质量室内设计人才的重要手段。

本文以室
内设计行业对人才需求与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现状为基础,探讨创新
维度下室内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室内设计技工院校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r134+.2 文献标识码:r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2- 0519-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房地产及装饰业成为热点,从而带
动了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

如今,室内设计已成为新兴的热门行业,
有着良好的就业前景。

作为建筑设计的继续及深化,室内设计对室
内空间进行美化创造,进而满足人们的需求。

室内设计是一种基于
社会环境、人工环境及自然环境的设计方式。

室内设计教学的目的
就是培养出满足当今社会需求的专业的室内设计人才。

本文以室内设计行业对人才需求与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现状为基
础,探讨创新维度下室内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1、室内设计行业人才需求与技工院校人才培养
1.1 室内设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室内设计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以下趋势:首先,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领域扩大,这些领域涵盖室内设计公司、广告公司、装潢公司及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另外,兼具室内设计与家具设计的专业人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已有许多室内设计所用家具都是现场测量,并根据客户的偏好进行细致的设计,也有不少装饰公司在进行室内设计的同时也把业务领域拓展到家具设计及生产;第三,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及监督力度的增大,室内设计规范化势在必行[1]。

只有更高素质、更高能力的专业设计人员才能满足要求,这也对包括技工院校在内的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技工院校室内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及存在的问题
综合考虑技工院校的定位及区域性办学特征,技工院校室内设计的目标是以就业为指导,将传统的工艺美术和现代的室内装潢相结合,将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现代流行设计想结合,并以提高室内陈设装饰设计能力、提高施工工艺能力为基础,坚持出色的空间设计为核心,培养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扎实的“会设计、懂管理、善工艺”的高素质室内设计人才。

目前,我国室内设计教育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以技工院校室内设计为例,现阶段设计教育存在以下不足:教学中专业覆盖面比较窄、知识体系与教学方法陈旧、目标过高或目标不够清晰等。

这些问题也影响到室内设计教学的课程设置、内容
和方法,导致教学质量不高[2]。

2、技工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探索
2.1 室内设计教学创新的概念及理论
室内设计教学的创新,要以教职人员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为教学目的为出发点,要深入钻研专业教材、优秀的作品以及成功设计案例,有能力将有价值的室内设计转变成有现实情景的室内设计方案,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与设计潜力,使其在探究室内设计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室内设计的升华,并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

室内设计教学是理论的室内设计得以转变成实践的室内情景的关键一环,在这个过程中情景铺垫非常重要,而情景的设置要从学生出发,考虑到他们的认知需求,尊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开放的情景设计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感知室内设计,认识室内设计提供足够的知识依托,并注意在学生处理实践问题的过程中有效的收集反馈回来的信息,并对原有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水平进行评价,从而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有助于帮助教职人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正确把握教学内容,最终帮助学生形成最佳的创作与设计思维[3]。

2.2 技工院校室内设计教学创新探索
为了应对社会发展对室内设计行业提出的挑战,体现技工院校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原则,技工院校室内设计教学模式要在理论课程整合与改革的基础上,注重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实
际设计能力与工作能力。

2.2.1 课程改革与创新
技工院校的课程设置可以借鉴以能力为本(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cbe)的理念,cbe以美德教育为代表,是以培养切实的能力为目标,以实际的岗位需求为依据,而这点正与技工院校的教学目标相吻合,均要以实践为核心,以实践为导向指导课程设置,突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而是以从业能力为主体,从理论到实践进行课程分解与组合,尤其是以模块进行课程整合,注重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4]。

在专业课程方面,改变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方式,采取先理论后实践再理论的教学模式。

考虑到进入技工院校的学生理论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专业知识体系不清晰、知识不扎实等实际因素,要根据技工院校的特点,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以专业技能为主体,结合实践环节所需的知识体系,将以往的单一模块教学改成将灵活式的模块教学、专业实践课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尽早的接触专业课,建立整合的模块教学制度,在实践加深认识、促使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专业知识的夯实与深化。

2.2.2 学习工作化,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代表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当然也是技工院校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关键。

室内设计行业需要把人才培养与社会室内设计人员的职业能力相匹配,解决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轨的矛盾。

专家认
为通过“专业进企,引企驻校”,建立一类具有职业氛围、职业培训、教学实践及技术服务的工作室,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校园企业对接的前提,也是解决我国技工院校室内设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所谓工学结合,即将工作与学习有机结合,这也是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之一,尤其有利于室内设计专业学生与社会、企业的衔接,使他们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理论设计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方案。

工学结合的模式,以工作室制度为基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工作室的存在就是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技工院校的教学从内容、方法到场所及组织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使学生从教学的客体成为教学的主体,也有效的解决了学生没兴趣、没动力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专业知识、探索设计背后的原理,这也大大的增大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以及求知成才的自觉性,即所谓以人为本的理念[5]。

此外,为了充分体现工作室的优势,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可以邀请室内设计行业中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业设计师为指导
教师,与技工院校的教师形成双师结合的教学团队,让学生在设计工作室中有机会贴近工艺、贴近技术、贴近社会、贴近需求,提高专业认知能力,并努力成为设计的策划者与执行者。

2.2.3 注重实践能力,进行实践到岗教学改革
室内设计是一个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成功的
过程,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实践到岗的教学改革是技工院校培养高水平室内设计人才的又一关键环节。

将学习的课程搬到室内设计的工地现场,让学生在观摩的过程有机会去实地测量、制图,学习场所有课堂搬到工地,帮助学生尝试根据室内环境和客户的具体要求有思考的进行自主设计,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实践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进一步的理论学习;利用工地实际的学习环境,可以很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作欲望,其教学效果将会是非常明显的。

建立产学研基地,通过定向的实践训练基地,有目的地为特定企业培养实用性高水平专业人才。

在实训基地,通过室内设计专业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带学生为团队,到企业协助绘图、现场测量及设计的改进与完善,帮助学生提高实际的专业设计能力与将来进入企业后的工作适应能力;而且,学生在岗位中与设计师沟通,能够学习到很多行业内的必备素质,这对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有很大帮助。

另外,在理论课程学习之后,教师有意识的布置实际的设计课题,让同学们到实际岗位中去进行实地锻炼,通过独立思考、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对以往成熟的优秀设计作品的学习与调研、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在实践中完成自己的室内设计方案,为自己以后的室内设计生涯铺垫良好的开端。

总之,室内设计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为了培养出高水平的专业设计工作者,只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反思,尤其是针对技工院校
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培养出有创造性的优秀的室内设计师,我相信技工院校通过一系列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一定能够培养出能够胜任当今市场需求的室内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任健.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d]. 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
[2] 刘学文. 21世纪室内设计教育发展的研究与思考[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3] 雷芸.源自需求,超越文本,回归生活-室内设计教学模式创新刍议[j].中国校教育杂志,2008,08:78.
[4] 周莉,王哲.高职室内设计教学模式研究[j].教学论坛,2008,06:178-179.
[5] 左小强.室内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和教学心得[j].艺术教育,2011:228.。

相关主题